信息大綱 1. 神掌管世上一切 2. 神掌管君王的未來和命運 3. 神看顧他忠心的子民 4. 對神的信心帶來與人的合一 本週金句: 但以理書 2:20-21 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 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他。他改變 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 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
October 27, 2024
倪柝声(1903—1972),原名倪述祖,籍贯福建福州。1903年生于广东汕头。1916年,倪柝声就读于著名的福州三一学校汉英书院,接受西式教育1919年五四运动,领导学运,被停学一年1920年在余慈度的布道会上立志终身奉献,改名倪柝声 Watchman Nee 1 父亲当时在汕头任海关官员。倪柝声是家中的长子,倪家是福州最早的基督教家庭之一。祖父是教会的牧师。母亲所生的前2个孩子都是女儿,常受重视男嗣的婆婆讽刺。再次怀孕时,就模仿撒母耳的母亲哈拿的祷告,应许如果所生为男孩,就将他一生献给神[5]。此后共生有五子, 2 福州三一学校包括汉英书院(八年制,中学和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学科均采用英文教学),倪柝声是名列前茅的优等生,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绝顶聪明。 3 停学一年 4 原本在信仰上不冷不热的妈妈深受余慈度的讲道所感动,不仅放弃了打麻将的嗜好,而且主动为自己曾向家人发脾气而认罪悔改,请求家人饶恕。倪柝声对母亲的改变非常惊讶,因好奇也去听余慈度讲道,深受感动,接受了福音,整夜认罪悔改,并且立志终身奉献。复学之后,他不顾受嘲笑,热心向同学传扬福音,把70名同学的名字一一记在本子上,天天代祷,到毕业时,有69人接受福音。 以后几年间,他一面刻苦勤读圣经,同时博览大批基督教历史名著,一面到隐居的英国女传教士和受恩(Margaret E. Barber)那里求教。 1 倪看见分门别类的宗派带来的问题,觉得那是分裂基督的身体,于是提出脱离宗派,建立一地一会的“地方教会”(local church) 2 1923年初,王载从南京请来女传道人李渊如开复兴布道会。几十位青年基督徒穿上写着‘信耶稣得救’的福音背心游行,吸引人来参加布道会。1个月间,听道受感者达到几百人,成立基督徒会堂。李渊如不久回到南京,几年后成为倪柝声的重要同工。 3 王载的重点是复兴布道的工作,要走个人奋兴家的道路,到各地巡回布道,并且去上海接受美国传教士的按立成为牧师。而倪柝声认为工作重点在于建造地方教会,認為教會的一个罪惡是有特權階級,在天主教,這個特權階級是神父;在基督教則是牧師,他认为,信徒皆為祭司,不需要特權階級(神父,牧师)作神人間的代理人,所以他與同工都以「弟兄」互稱。 福州教会1966年文革中被关闭。现改名“马厂街基督教堂”重新开放。 4马来西亚 5新加坡 1 南京李渊如(1894-1969)——1917年来到南京女子师范学校任校监,职责是将学校非基督化。当时该校音乐教师蔡苏娟带领200名学生中的72名学生相信耶稣,引起家长反对。李是倪柝声在文字出版方面的重要同工,负责上海福音书房的文字编辑工作。 2 无锡「以前我以为一个人要到老 年时才可以写书;但那时我以为自己快要离世了,所以必须开始写书。于是我在江苏省无锡城租了一 个小房间,将自己关在里面终日写作。那时我的病开始加剧,连躺下来都不能。我写的时候要坐在一 张高背椅子上,胸部顶住桌子,以减轻胸部疼痛。撒但对我说,你既然快要死,何不死得舒服点,何 必如此受苦?我说,是神要我这样,你退去吧!经过了四个月,我写完了三卷《属灵人》,在写作期间, 不知流了多少血汗和眼泪;在生命无可指望中,神的恩典都将我带领过去。每次写作后,我都对自己 说,这是我对教会最后的见证。虽然是在百般的艰苦中写作,但我觉得神对我非常亲近。 3 上海1927年底,倪柝声、李渊如、汪佩真和中国内地会的传教士祝康宁共4人,在新闸路944弄赓庆里(今泰兴路口东侧)汪佩真住所举行上海地方教会的第一次擘饼聚会。 汪佩真(1899-1971)——1921年从金陵女子神学院毕业之后,开始到中国各省讲道。她的传讲很有能力,广受欢迎,号称中国的女司布真。1925年,她到烟台传福音,李常受因而得救。汪是倪柝声的另一重要同工,负责姊妹工作和青年学生的福音工作。 1928年1月,他们在哈同路文德里(今铜仁路240弄),租赁了一幢石库门房屋,作为聚会场所。又租下26号作为单身女同工的住所,汪佩真,李渊如等长期住在此处。 4 神迹那一天我禁食,是由早晨起到下午三时,同时,在上海的同工们,也在李渊如姊妹家,为我迫 切祷告。我向神祷告,求祂给我信心,祂就给我话语,是我一生不会忘记的。第一句:是罗马书一章 十七节,义人必因信而活;第二句:是哥林多后书一章二十四节,凭信而立(因为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第三句是哥林多后书五章七节,因信而行(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我就不顾一切,穿上我一百七十六天未穿过的衣服。我下床要站立起来,出了很多汗,好像被雨淋透。 撒但对我说,你连坐都不能,还想站立起来?我说,是神叫我站立。我就站起来,全身又出冷汗,几 乎倒下去。我一直说,凭信而立,凭信而立!我就走去拿裤子和袜子来穿,穿好了,我就坐下。一坐 下,神的话又来了,叫我不只凭信而立,还要因信而行。我觉得我能起床,并走几步去拿裤子和袜子来穿,已经是了不得了,我怎能希望再行走呢?我就问神,你要我往哪里去?神说,你下楼梯到二百十五号李渊如姊妹的家里去。那里有一班弟兄姊妹,为你的病已经禁食了两三天。 当我站在楼梯顶的时候,我看那是我一生所看见最高的 一道楼梯。我对神说,你叫我走,我纵使死了,我也要走。但我接着对主说,主啊!我走不动,求你 用手扶着我走。我扶着栏杆,一阶一阶地走下去。我的全身又冒出冷汗,我一面走,一面喊着说,因 信而行,因信而行!我每走下一阶,我都祷告说,主啊!是你叫我能走!在信心中,我似乎是与主手 拉着手,直走完了那二十五阶的楼梯。下到楼梯底时,我觉得很有力量,就快步跑到后门,开了门, 一直向李渊如姊妹的家中走去。我对主说,从今以后,我因信而活着,不再是个躺着的病人了。我就 像彼得在使徒行传十二章里那样地叩门,只是没有罗大出来应门。门一开,我走进去,七、八个弟兄 姊妹注视着我,不出声,也不动。大家安静坐着,约有一小时,如同神出现在人间。我也坐在那里, 心中满了感谢和赞美。以后我就作见证,向他们述说我蒙医治的经过。大家灵里畅快喜乐,高声赞美 […]
October 25, 2024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已完全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之下,表面上看,中国福音的大门是打开了。然而,将宣教工作依附于不平等条约之上,却埋下了难以预料的祸患和仇恨的种子,为中国教会预备了极坏的土壤。儒家士大夫是反对基督教的最主要的集团,这包括在政府任职的官员,以至地方上作为社会基层骨干的士绅。他们散播了大量攻击基督教的言论,并且往往又是教案的幕后煽动及策划者。反教三大原因谣言和误会:男女礼防,育婴院(扬州教案),病理解剖(连州教案)利益冲突:迎神赛会,教民脱离士绅辖制传教士某些不当的措施和行为:查还旧堂,官阶品位,干预词讼1900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民教冲突积累了半个世纪的大喷发 1896年,山东一带出现拳民秘密社团。1899年,酷吏毓贤任山东巡抚,拳民焚毁教堂,抢劫教民,毓贤因教案被撤职。1900年4月,各国驻北京公使联名照会清政府,要求将拳匪剿除。毓贤进京游说,称拳民神通广大刀枪不入;慈禧决定启用拳民扶清灭洋,悬赏杀洋人,男50两纹银,女40两,儿童20两6月21日,清政府正式向11国宣战(英法德意奥匈帝国日俄美,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未参战)义和团围攻京城的外国使馆,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儿童76人。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北京、山西 、河南、东北、内蒙等地义和团也相继发难,屠杀传教士和信徒。天主教信徒被杀18000 人,新教2000 – 5000人。列强组成八国联军进攻中国,镇压义和团,8月14日攻陷北京,解除了对使馆 、教堂的围困。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孤儿寡母,靠出租房子和母亲洗衣服、缝补衣服勉强度日王明道体弱多病,多次在医生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从死亡的边缘转回,屡屡蒙神保守在教会学校长大,14岁时,在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受洗成为基督徒15-18岁,心中的争战——做传道人还是做政治家19岁上完一年大学后,到保定教书,看到孩子们受教后的改变,心志也慢慢变化,愿意接受呼召,做个大牧师1921年因为洗礼的问题和学校闹翻,回到北京家中1924年底在家中开始了查经班1925年起开始被邀请到各地领会,有24年之久,直到1949年 王明道个性嫉恶如仇,最痛恨的是自由派神学注重信徒圣洁的生活主张政教分离,也不参与社会关怀 1928年8月8日 结婚 1942.1 (北京教会领袖)劝我们加入 “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我们大家跪下来祷告。不到几分钟,我忽然想到经上的话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5月,迫切祷告后回信拒绝参加,参加的话和不信派同流合污;背后有日本人的操纵,不参加教会可能会停办,甚至生命有危险6月,敌系教会。“那些时候我常想本日的聚会也许是最末后一次聚会”,甚至有一部分常来聚会的人都畏缩不敢来10月9日, 华北联络部文化局调查官武田熙要见我谈话10月10日,最后的战争。一夜祷告之后,神将出乎意料的平安放在王先生的心里,骑车唱诗前往。“希望你能出来领导一下 ”“我为顺服我所事奉的神,为持守我所信的真理,决不服从任何人所发违背神旨的命令。我已经准备付任何代价,作任何牺牲,决不改变我今日的主张。叫我和我所牧养的教会加入教团,是决办不到的”“我已经考虑了几个月之久,现在不需要再考虑了”“ 武田先生,若没有甚么别的事,我就告辞了”至高神的仆人,“你不知道日本军部屠杀一个中国人就像我们弄死一个蚂蚁那样容易么?”我听他所说的这句话,当时心中确是有片刻的畏惧。不久我回答他说,“你说的是。但我不是一个蚂蚁,我是至高神的仆人。神不许可,任何人不能加害于我。” 三自——肃清基督教内帝国主义影响,自治,自养,自传三自的主席——吴耀宗(王明道的评价:中国两个著名的不信有上帝的基督徒——冯玉祥,吴耀宗)当年因为吴亲苏亲共,有人改了主祷文讽刺他:我们在北方的父(斯大林),愿你的旨意行在中国如同行在俄国一样。我们日用的卢布, 今日赐给我们 ….. 我们要控诉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做间谍通过教会破坏三自运动勾结蒋匪帮反共反苏,文化侵略以民主自由,亲美崇美,文化侵略“超政治”(政教分离),离间信徒和政府的团结,破坏三自运动 各地开完控诉大会就成立三自分会三自教会讲道不能再提黑暗世界,撒旦,天国的名词,不参加三自的基督徒会堂人数越来越多控诉王明道——给日本人献铜 1954 真理,毒素——信与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能同负一轭(这是帝国主义的毒素),这是圣经的真理成为众矢之的1955 我们是为了信仰 —— 直接反驳吴耀宗,丁光训的攻击,表明无法和不信派合一“我们在信仰上的态度是:凡是圣经中的真理,我们都接受、都持守、圣经中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完全拒绝。为向我们的神尽忠,我们不惜付任何代价,作任何牺牲,歪曲和诬陷是吓不倒我们的。人的嘴长在他们自己的头上,他们愿意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不过事实永远是事实,不但神看得清楚,属神的人也看得清楚。无论别人怎样歪曲、怎样诬陷,我们是为了信仰!” 不断有教会退出三自政府开始反击《天风》发表社论《加强团结,明辨是非》反帝爱国是基督徒团结的基础vs我们是为了信仰提出基要派和自由派的论战是帝国主义的阴谋凡是这样做的人,就是中国人民的罪人,教会的罪人,历史的罪人基督徒会堂的同工被捕各大院校发起运动,要求去基督徒会堂聚会的学生,交代王明道的问题,甚至有学生不堪重压,自杀身亡,拒不交代的当即被捕1955年8月7日是主日,那天聚会人数特别多700-800人,王先生的题目是《他们就是这样陷害耶稣》半夜12点一伙公安翻墙而入,一人拔出手枪,高呼不许动,将王明道夫妇逮捕。教会同工也有数十人被捕8-11月全国各地三自教会展开对《王明道反革命集团》的声讨, 在當時成為基督教界的大案。例如在江蘇徐州一場批王的會議上,主持人高喊「王明道該不該槍斃?」「同意槍斃王明道的人請舉手!」其中有一位名叫關品鶴的人因沒有舉手,結果被判五年徒刑。 在狱中,政府找了两个无赖恐吓殴打他,逼他认罪,罪认得越多,出去的越快,不然立马枪毙1956年9月29日王表示愿意悔过,答应参加三自,9月30日在青年会YMCA被迫公开宣读其在狱中的认罪材料。王明道早在1935 年就在《靈食季刊》發表文章抨擊青年會的工作偏離正統信仰,在他眼中,青年會是「不信派」的大本營,現在他竟要公開在此宣讀自己的「認罪檢討」,對向來以捍衞真理自居的王而言,無疑是極大的羞辱及打擊,他说,“一個四十一年之久(1914~1955)痛恨謊言,不說謊言,而且勸戒別人不要說謊言的人,竟在獄中說了不可勝數的謊言。我還有甚麼面目見人?更有甚麼面目見神呢?”由於王明道不能接受自己竟軟弱至謊話盡說,自覺沒資格再任傳道,拒絕帶領基督徒會堂,不再主領講道。他甚至一度萌生自殺的念頭,計劃先把妻子送到杭州外家後,「然後我就跳西湖自殺,以了此殘生」。后被妻子阻止。那時我把我所譯的一首讚美詩的副歌:「一切全奉獻,一切全奉獻,完全獻與恩主耶穌,一切全奉獻」改成:「一切全完了,一切全完了,全軍覆沒,一敗塗地,一切全完了」。王一直没有兑现对政府的承诺,就是带领教会参加三自,所以到58年,政府失去了耐心,再次逮捕了王明道夫妇 上诉驳回后, 无期徒刑已经定案, 没有希望了。但神正是用这一件事挽救了他, 使他绝处逢生, 在灵性上得到一个极大的复兴, 成为他生命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时他心潮翻滚, 痛苦难当, 就祷告主说:“神哪! 你怎么这么残忍, 叫我遭遇这样的打击, 被判无期徒刑?”就在这个时候, 他忽然想起他二十一 岁时背熟的一段圣经来,就是弥迦书7:7-9 神的话在他心里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功效, 使他从极大的痛苦与失望中解脱出来。这时他才醒悟过来, 认识到他之所以被判无期徒刑是因为他大量撒谎, 犯了神所憎恶的大罪, 得罪了神。他对神的不满立时都烟消云散了, 他说:“判我无期徒刑, […]
我个人觉得20世纪英语最好的两个人是温斯顿邱吉尔和马丁路德金。他们把英语词汇动员起来,送去战场,征服了世界。不过马丁路德金自己说,真正的力量不在言语。是不带兵器的真理和不带条件的爱将赢得最终的胜利。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非暴力的力量。 耶稣有许多有名的教导,即使在基督徒圈子以外也为人熟知。比如: 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爱你的邻舍有如爱你自己。不可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不要为明天忧虑。一天的担子一天担就够了。但是他也有一些教导,同样为人所熟知,但即使在基督徒圈子以内也常常让人不愿多谈,或者将之哲学化,属灵化。比如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5:38-39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3-44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2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很多人觉得这些教导不能按字面意思来解读,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 这些话不只是传道者夸张的言语,感性的教导。爱仇敌是耶稣一生的使命和全部的生活。耶稣生于贫穷,长于卑微,流离失所,遭人厌弃,最后甘心情愿死在十字架上,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目标做烈士而是代替罪人做牺牲。也就是爱仇敌以至于死。 早期的基督徒对耶稣的这些教导是极为认真的。殉道者游斯丁 2世纪出生于撒马利亚的希腊人,从小热衷于哲学。有一天,当游斯丁在海边默想思考问题的时候,刚好遇见一位神秘老人,指出他的哲学问题与弱点,他告诉游斯丁,古代先知对神的了解远比当代的哲学家更多,他劝游斯丁去读读他们的著述。并告诉他旧约所应许要来的弥赛亚已经降临在地上。游斯丁接受了老人的建议,去研读旧约圣经的先知书,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寻求的真理,其内容指向的是基督以及基督教真理。同时他加入基督徒的团体,他所看到的基督徒的虔诚,和殉道的榜样使他相信基督教教义在道德和精神上都有希腊哲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此他开始传播基督教作为“真正的哲学”。成为最早的护教学者。他写道 我们从前彼此杀戮,但现在(作为基督徒)我们不仅不再对敌人发起战争,而且我们也不欺骗敌人,并且随时愿意用死亡见证耶稣。巡抚要求他发誓弃绝耶稣然后向罗马的神献祭,就可以被释放,游斯丁拒绝了,并且向巡抚介绍福音的道理。巡抚再问:“你这自称博学的人,在我对你加以酷刑、杀你以后,你猜自己能上天堂吗?”游斯丁回答说:“我对此深信不疑。” Martyr 就是见证人的意思。早期教会只有为主殉道的门徒才能被称为见证人。为主受逼迫但没有死的只能称confessor。基督教在第一第二世纪得以快速传播的第一个秘诀就是 他们死的比较好,they die well. 更恰当的翻译是他们死得其所。基督徒在强权和暴力面前的平静和坚持展现出世人从所未见的力量。三世纪时有一次大瘟疫袭击了罗马,每天5000人死去,百姓大多逃出了城。很多人把染病的家人留下。这时基督徒留了下来,照顾那些染病的,将死的,甚至是那些不久前逼迫过他们的敌人。大量基督徒因此死去。这种不合情理的,牺牲的怜悯震惊了非信徒。不怕死的人大家都见过,这样为陌生人,敌人牺牲不怕死的人,大家以前谁都没见过。外邦人开始觉得,大概真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他们信的这个耶稣看来真的有门道。 特土良(150-230) 215年迦太基总督发起了一轮对基督徒的迫害,很多普通信徒遭酷刑,被杀害。特土良写了一封长信给总督,谴责这种暴行。他提醒总督迦太基的基督徒有几千人,如果不停止无理的迫害,就发起所有基督徒到他府前抗议,那时你怎么办?把我们全杀了?你需要多少的火与剑?杀完之后的迦太基城会变成什么样?信很大胆。坚持和平,但并不胆怯。非暴力和平主义不是像尼采说的持奴隶心态任人宰割,也不是像马克思说的把信仰当鸦片来麻醉自己,他们敢于抗争,只是不使用暴力。因为他们相信改变世界的力量不在政治,法律,军队,而在耶稣的牺牲和复活。特土良对总督说:我们对所受的逼迫不感到惊讶和困扰,因为我们已经委身于这信仰,并且完全接受这约的所有条款。我们的信仰要求我们爱仇敌,为逼迫我们的人祷告。爱朋友的到处都是,爱敌人只有我们,你不会搞错。他们看上去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但他说话的口气带着权柄和力量。这是早期基督教得以传播的第二个秘诀:cheerful losers,外邦人对此无法理解又深深佩服,基督徒能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已经赢了。如果人只是安慰自己说我已经赢了,他打我是儿子打老子,那就是阿Q,也许可以得安慰,不会改变什么,但当人真的相信耶稣已经得胜,而我依靠他也已经得胜,并且像一个赢家一样去生活,像赢家一样的喜乐,愿意付出时,世界就开始因你而改变。这就是真理的力量。真理不需要暴力也可以战无不胜。人们看到基督徒这样的生活,会无法理解,会惊奇,会想了解他们的力量来自何处。 1929年出生于亚特兰大。他的父亲叫迈克尔金,所以他出生时的名字是小迈克尔金。他父亲是浸信会的牧师。 1934年教会派他去柏林参加了浸信会全球联盟的大会。他参观了许多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关的故址。他对路德非常崇敬,于是回国以后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马丁路德金。而他5岁的小儿子的名字也就改成了小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路德特别影响他们父子的就是他的勇气,他对自己良知的坚持. 他面对宗教裁判官命令他收回他的见解,停止他的教导,否则就会被革除出教甚至被处死时说:我不能也不会收回任何事,因为违背良知既不正确也不安全。我就站在这里,我别无选择,上帝帮助我。 Here I stand, I can do no other, help me God. 路德的榜样就是他所服膺的最强大的力量是真理的力量,而不是强权。这深深影响了马丁路德金的一生。小马丁有一个白人小伙伴,两个人总在一起玩,但到六岁时要上学了,他只能上黑人学校,因为那时候的南方黑人白人是不能去同一所学校的。很快那个白人孩子的父母禁止小马丁再去找他们的孩子玩,告诉他:我们是白人,你是有色人种。 很困惑的马丁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他们于是给他讲了美国奴隶制的历史和种族歧视的现实。小马丁决心要仇恨所有的白人。但父母告诉他基督教的信仰要求他去爱每一个人,包括那些歧视他的人。小马丁从5岁起背圣经,也参加了儿童诗班。他最喜欢的圣诗是I want to be more like Jesus. 除了圣经以外,他最喜欢读的书是字典,因此他有超乎常人的词汇量。 小时候的他在playground和其他男孩发生冲突时,他总能讲出最恰当的话避免冲突,终止打斗。 到了高中时代,他的演讲能力已经小有名气。 他圆满的男中音声线,广博的词汇量和驾驭语言的技巧让他成了学校辩论队的明星。 15岁那年,他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就赢得了冠军。但是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他被司机命令站着好腾出座位给白人坐。他一开始拒绝让座,但同行的黑人老师告诉他不让座是违法的。最后两个人站了整整一路。马丁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愤怒的一个晚上。19岁大学毕业后,他进入Crozer神学院取得了神学学士学位,并且成为了学生会主席。随后他来到BU进修博士学位,24岁拿到学位。他可以选择在北方成为一名教授,神学家。但他回到了南方,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做了一名牧师。 民权运动已经开始风起云涌。54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定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违宪。从此黑人孩子可以和白人一起上学。阿肯色州州长动用国民卫队阻止黑人学生进入校园。艾森豪威尔总统于是派遣101空降师士兵武装护送9名孩子入学。55年在Montgomery,Rosa Parks在公交车上拒绝为白人让座而被捕。民权运动人士组织了抵制公交车的运动。金被委任组织Carpool来帮助3万黑人每天上下班。运动到了57天,有人朝金的家里扔了炸弹。听到消息,金立刻赶回家中,看到的是受了惊吓的妻子孩子,和一大群挥舞着刀子和手枪的黑人群众。金从大学时代开始受到亨利梭罗,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他尤其敬佩甘地,因为他令大英帝国屈膝不是依靠刀剑,而是依靠真理。真理让人得自由。甘地的话“我今天不会对任何人行不义,也不会在当不义被行在任何人身上时袖手旁观” 深深激励金。但此时此刻,非暴力不再是一个学术观点,它或者是你的生活方式,或者就什么也不是。金对愤怒的群众说:不要在惊吓中做任何事,不要拿起武器,如果你带着武器,把它们放回家。“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我们不提倡暴力,我们要爱仇敌。他劝群众像他和他的家人一样平静,劝他们回家,他向大家保证我可能被阻止,但这场运动不会被阻止。我们所做的是正确的,是公义的,上帝与我们同在。在坚持了381天以后,最高法院重申公交车上的种族隔离违宪,抗议活动取得胜利。这场运动使金成为了民权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成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号召人们通过公民不服从、抵制和游行等方法达成种族平等的目标。 63年金在伯明翰组织了一系列静坐,抵制和游行抗议在工作中的种族隔离。警察把金关进监狱。白人牧师给他写信,你有没有认识到你违背了主耶稣的教导,你成了trouble maker?不要这么心急。必须要遵守法律,你给年轻人做了很糟糕的榜样。最难被说服,也最让人伤心的往往是那些好心人。金在回信中指出 […]
October 24, 2024
如果我们在全球做一个民意调查问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基督徒,我想特蕾莎修女会高票当选。对她的尊重和敬佩不只来自于基督徒,也包括其他信仰和没有信仰的人。 是什么让特蕾莎修女收到如此广泛的尊重,我们可以回到马太福音25章 在天主教传统中,这几件事被称为 corporal works of mercy, 身体上,物质上怜悯的工作。是每个基督徒都要做的事情,是悔改和爱心的表现。这幅画是老勃鲁盖尔画的。当然,这些事很容易变成一个任务清单,让基督徒去划勾,然后沾沾自喜的说我已经都做过了,我是一个合格的基督徒了。但当一些人长久的,付上代价的,特别是默默地做这些事,这样的行为就成为好基督徒的普遍的标志。这不仅是耶稣的教导,也是一个贯穿旧约圣经的主题。从摩西的律法到先知的劝诫,我们都看见神格外关注所谓的四大弱势群体:孤儿,寡妇,寄居者和穷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弱势,更是因为他们常常是或容易成为罪的受害者。在他们那里,不公义最常发生,却最少被人看见。所以神格外关注这些地方。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孤儿寡妇,哪里是公义常常缺席的地方,是每一代的基督徒要了解要有敏感度的事情。 特蕾莎修女原名阿涅泽·冈婕·博亚久。特蕾莎是她成为修女后给自己起的名字。她1910 生于斯科普里城,现在是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当时属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她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她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但身边大多数人是穆斯林和东正教徒。 12岁(1922年)在中学读书时立下志愿,将来要到外国传教,从事救助穷人的工作。 15岁(1925年)在中学念书时,家乡有耶稣会的神父们被派到印度去服务。神父们寄回家乡的书信中,报告了印度有关的一切。她看到这些书信,很受感动,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 18岁(1928年)那年,她终于选择奉献生活,只身到爱尔兰洛雷托修会做初学生。 1929年1月6日,她从爱尔兰到印度加尔各答,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开始初学训练。 1937年5月24日在大吉岭发永愿,决定成为终身的修女,做修女可以给自己起个新名字,她于是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特蕾莎(Saint Teresa)的名字,改名为特蕾莎。 天主教历史上有好几位圣特蕾莎。这位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现在在华人世界里一般被称为小德兰,或利雪的德兰。利雪是她所在修道院的地方。小德兰15岁进修道院,24岁因肺结核去世,没有做过任何轰轰烈烈的事情,但却在天主教会中极受人喜爱,并被封为圣人。她被人推崇的就是为耶稣做小事。她说我不會做什麼大事,我能對耶穌做的只是到处播种小花,而每一朵花都是為愛所做的犧牲、关注與簡單的話語。她抓住每一个机会练习忍耐,练习爱人。她把自己的自私,虚荣,不耐烦,偷懒的倾向都不加隐藏的记录下来。也记录了她在和这些罪搏斗中她对神的感悟,圣经给她的启发,她的成长的喜悦。看她的自传就让人想起耶稣说的,“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阻止他们,因为天国属于这样的人“ Mother Teresa 以她的名字为自己命名,想必也是要效仿她用爱心做小事。 特蕾莎做了修女之后,被派到加尔各答的圣玛利亚罗雷托修女会中学教地理和圣经课。这座学校虽然座落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旁,但是学校学生都是富家女孩。这所贵族学校夹在贫苦地区当中,好像沙漠中的宫殿那样,高大的围墙,隔离的是两个世界。 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痳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改变了特蕾莎修女的一生,也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一生。她那天坐火车去大吉岭,在车站看到一个乞丐不断地说:“我渴……我渴……”这个情境不断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她回到修院后,感觉到神在呼唤她为贫穷的人服务,于是便向加尔各答的总主教征询意见。他们建议她要忍耐且小心行事。1947年印巴分治,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穆斯林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等都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暨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1948年2月7日,玛利特蕾莎修女写信给罗马梵蒂冈的总会,请求许可她离开劳来多修女会,专心为印度穷人服务。同年8月得到教宗庇护十二世许可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特蕾莎修女到巴特纳城一座医院受护士训练。三个月后,回到加尔各答城。十二月她在加尔各答城最穷的地区莫地及为失学穷苦儿童办了一所露天学校。起初,由于她个人力量有限,而需要救助的人太多,因此困难重重。但特蕾莎修女咬紧牙关,依靠天主,终于有善心人士受修女善行感召,捐助场所、设备、食物,还有人奉献心力,协助特蕾莎修女的工作,其中不少是她过去的学生一富家的小姐。有11个女孩也决定奉献一生,追随特蕾莎修女为贫苦的人服务。1950年10月7日,教宗批准了特蕾莎修女与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特蕾莎修女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白棉粗布沙丽,这是印度阶级社会中最底层的“吠舍”所穿的。特蕾莎修女却把“吠舍”定义为“主的儿女”,她认为,既然要为穷人服务,理应穿着与那些贫民相同的衣服。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这个修会除了天主教修会传统的贫穷、贞洁、服从三个誓愿以外,还加上要全心主意,不要酬劳,为最贫苦的人,也就是基督受难的化身而服务。1952年开始,特蕾莎修女开始了最引人注目的善行,就是为快要死亡的穷人服务。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市政府捐赠的伽黎神庙旁的一间空房子,建立世界知名、让穷人得以善终的收容之家(垂死之家),有快死的穷人,因为修女们的细心照顾而起死回生的。对这样的人,除了给予适当的照料之外,还教给他们谋生的技能。垂死病人得到收容之家的修女、医生、护士、义工的细心照顾,平静安详而有尊严地离开人世。特蕾莎在超过一百个国家运作了517个慈善计划。七百四十多家救济院、一一九个痳疯病中心、七百多家巡回诊所,这个专为“穷苦中的至苦者”服务的慈善机构如今已遍布全球。近五千修女继续着她的志业。受其感召而投入的义工则超过一百万人。 她有一句名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伟大的事,但每个人都可以用伟大的爱做小事。 70年代初,”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 一书使这位在加尔各答默默服事的20年的修女的事迹被西欧和北美的人们所知晓。 1979年,为表彰特蕾莎修女为消除对和平造成威胁的贫穷及困苦所作的工作与成就,她被颁予诺贝尔和平奖。她到挪威领取和平奖时,希望挪威政府取消为她准备的国宴。她的想法是:“一顿国宴,只让一百个人吃饱,但国宴这笔钱交给仁爱传教修女会,便能够让一万五千个印度人得到一日的温饱。” 挪威政府回应了特蕾莎的要求,答应她把宴会的六千美元费用交给她使用,修女拿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售款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文不值。特蕾莎修女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设问:“我们能为促进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她随后答道:“回到家里,爱你的家人。”她接着说道:“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发现贫穷不仅仅存在于整体贫困的国家中,在西方国家,贫穷更加难以消除。当我从大街上搭救回来一个饥饿的人,我给他一碗米饭,一块面包,我便很满足了。因为我让人吃饱了。但是,那些被社会排除在外的人,他们不被人需要,没人爱他们,他们生活在恐惧中,他们被社会抛弃。这样精神上的贫困太难消除了。特蕾莎修女对贫穷的定义非常宽广,包括了物质与精神层面。她曾说,举凡饥饿者、孤单者、无知者、胎儿、遭种族歧视者、被弃者、患病者、贫困濒死者、被囚者、酗酒者、吸毒者……,都是马太福音里所谓“我弟兄中最小者”。而缺乏爱,是其中最贫弱者。 在她得奖之后,回到加尔各答她继续做打扫厕所,清洗伤口这样的工作。 1982年,在贝鲁特难民营遭围攻的紧要关头,特蕾莎修女斡旋以色列国防军与巴勒斯坦游击队之间实现暂时停火,并因此得以从一座处于交战前线的医院中成功救出37名孩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战争后,特蕾莎告诉一方的指挥官,说战区里面那些可怜的女人和孩子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说:“修女啊,我想停火,但对方不停,没办法。”特蕾莎说:“那么只好我去了。”特蕾莎修女走进了战区,交火的双方在得知了特蕾莎修女走进战区后,便立刻停火,都在等特蕾莎修女把那些可怜的妇女和孩子带出战区后,双方才又重新开战。后来这个消息辗转间传到了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后,叹了口气说 :“ 这件事我做不到。” 有勇气冲进战火中救助孩子的人不少,能让世仇停火的绝无仅有。这世上有两种authority,一种建立在权力之上,一种建立在道德之上,不是道德宣言,而是像讲道一样去生活的表里如一。moral authority常常更强大,因为它更稀有。 她说最不同寻常的爱不是移山倒海,是日复一日的把自己给出去。是那些小事你可能第二天就不记得了,被爱的人也不记得了,但神都记得。因为是在这些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爱中,一个健康的灵魂长大了,一个受伤的心灵痊愈了。 当我们谈论圣人,我们说他们做了超凡脱俗的事迹,他们所做的远超责任和义务的范畴。这个想法的推论是你和我如果无法过一个特蕾莎修女一样的人生,并不能说是我们道德上的缺陷,毕竟她做的远超道德的要求。但如果你问特蕾莎,她会说她做的完完全全就是她的责任,她就是在做上帝呼召她做的事情,she is doing her job. 我们会很难接受她所做的是责任。我们现代人的习惯是要界定标准,要享受什么样的权利就要尽什么样的责任。基督徒对神有时候像公民对政府。只要交完税,剩下的金钱都是我自己的了。但圣经里并没有划这样一条线的教导。一方面得救不是我们可以挣来的,另一方面没有什么是神不能向我们要的。现代心理学特别讲究设立疆界,但不存在这样一条边界我们可以把耶稣拦在外面。我们和圣人的差别不在做事能力的差别,而在以何为乐的看法上的差别。或者借用何牧上周讲的,是对神的认识和与神的亲密程度上的差别。当我们对神的认识,对祂的爱和依赖变得更深时,我们就会把越来越多的事看成当做的责任。当我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爱的时候,靠别的动力做出来的行为再多也不过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法利赛人。 《无论如何》 他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还是要爱他们;如果你友善,他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无论如何,还是要友善;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无论如何,还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如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弱者战斗;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无论如何,还是要建设;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无论如何,还是要幸福;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无论如何,还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也远远不够,无论如何,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你看,说到底,这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这从来不是你和他们之间的事。
迪特里希·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1906/2/4 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的一个大家庭 他和双胞胎妹妹萨宾娜是8兄妹中的老六老七他的父亲是卡尔,一位精神病专家和神经学家,以批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而闻名;他的母亲保拉是一位教师,是新教神学家卡尔·冯·哈塞和画家斯坦尼斯劳斯·冯·卡尔克罗伊特的孙女 8岁时学会弹钢琴,11岁作曲在爱乐乐团演出,14岁时,决定攻读神学21岁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以最高荣誉毕业,他的论文“圣徒交通”(The Communion of Saints),巴特(Karl Barth)读后,赞许为“神学上的奇迹”。 由于还不到按牧的最低年龄,另一方面也需要实际牧会经验,潘霍华暂停学院的生活,申请在西班牙巴塞罗纳的一个助理牧师之职。那个教会的成员,大多以当地的德国商人为主。一九二八至一九二九年在西班牙,经济大萧条的浪潮袭来。那是潘霍华首次面对贫穷,他倾尽全力协助失业的人;在窘困时,他甚至必须在经济上求援于家人。 1930年,潘霍华搬到美国,去了哈莱姆区的美国黑人教会,在那里教主日学,并对美国黑人教会产生了终生的热爱。他听到教会长老传讲社会正义福音,开始关注美国种族和少数民族所经历的社会不公以及教会在推动融合方面的无能。原本爱国的潘霍华在观看《西线无战事》后改变了看法,这部电影展示了战争的恐怖。后来,他因为对每个人生命的高度重视而倾向于和平主义,极力反战。 1931年回到德国后,邦霍费尔成为柏林大学系统神学的讲师,大家都注意到他改变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潘霍华只简单回答,他“已成为一个基督徒”了。这是潘霍华一生中第一次“步上正轨”,他说:“我内心明白,惟有当我开始对登山宝训认真起来,我的生命才能成为真正的清晰和诚实。” 贫穷的vs灵里贫穷的(虚心的)——现在时;自知靈性貧乏,在上帝面前無可夸耀的人,自认为不配,但上帝要把天國的福份給他們;对比:自认为在上帝面前无可指责的人(法利赛人和税吏),哀恸的——将来时;表达哀伤最强烈的一个字,悲痛欲绝;「為罪惡悲傷的人」,指為自己的罪和這世界因為罪惡產生的不公平與不公義哀慟。這樣的人上帝要安慰他們,亦即上帝終究要解決罪惡對個人和世界的影響。彼得:「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8)温柔的——将来时;meek柔和的心耶稣的特质:我心里柔和谦卑(meek),你们当负我的轭(太11:29);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太21:5)《天路历程》中那个谦卑的牧童说得好:“一个低下的人不需要惧怕跌倒。”温柔的人不担心捍卫自己,因为他晓得原本就没有一样东西是他当得的。饥饿的vs饥渴慕义——将来时;渴慕上帝的义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4:4)陆军少校维维安•吉尔伯特(Vivian Gilbert)写过一本书,书名是《最后一次远征的浪漫》,描写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解放巴勒斯坦的事情。 “一支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组成的联军从别是巴挥师而上,沿着贫瘠的沙漠,在撤退的土耳其人后方穷追不舍。进攻的队伍把运水的骆驼队远远甩在后面。水瓶里的水喝干了。秃鹰充满期待地在空中盘旋飞过,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吉尔伯特写道:“我们头疼得厉害,我们的双眼布满血丝,在刺眼的强光照射下,眼前阵阵昏暗……我们的舌头肿胀起来,嘴唇变成紫黑色,并且迸裂…撤退的土耳其人前脚刚走,我们便攻进了舍哩亚车站。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那些以石头砌成的大水池,盛满了冰凉、清澈的饮用水。在寂静夜晚的空气当中,可以清晰地听见水流入池子的声音,使得近处的人为之疯狂。然而,命令传来,要各营的人面对水池集合,排成两列横队,这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低声抱怨。” 先是受伤的人,接着是执行放哨任务的人,然后是一个连队又一个连队的人。最后一个人喝到水的时候,已经等候了四个钟头。自始至终,他们一直都在距离一堵矮石墙6米开外的地方站着,石墙的另一侧就是成千上万升的水。试想你是这个军队中的一员,当要轮到你的时候,你会是如何地渴慕,我们对神的话语,也要有这样的渴望。前四福談到個人方面的心態,在上帝面前一个人当怎样看待自己。从第五项福分开始,基督所要教训的,是前四项祝福的表现。怜恤人的——将来时;上帝以仁慈回報人對其他人的仁慈慈爱的人,你以慈爱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清洁的人,你以清洁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弯曲待他。(诗18:25-26)怜悯和恩典是同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上帝的怜悯是对付罪的消极方面,他的恩典则是为我们行积极的事。他的怜悯说:“不要下地狱!”他的恩典则说:“你要上天堂。”他的怜悯是动慈心,他的恩典则是宽恕人。清心的——将来时;內心清潔無偽的人专一:属灵的正直和心思的单一,而不是心怀二意;十诫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使人和睦的——将来时;使人彼此和睦,更重要的是使人與上帝和睦和平之子:在南太平洋的沙威部落,这个部落与另一个部落积怨很深,似乎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把和平建立起来。但在这些部落中间有一个风俗,一个部落若有人舍弃他的婴孩,送给另一个部落,两个部落之间就可以成就和平。这个婴孩一定要当作永久的礼物赠送过去,只要孩子活着,和平就会得到尊重。然而,这两个结下宿怨的部落彼此恨恶得实在太深,长期以来,没有人愿意舍弃婴孩建立和平。最后有一个人带着他独生的孩子,一名男婴,跑到仇敌的村庄把孩子献给他们。妻子追着丈夫想把婴孩抢回来,却追不上他。这个孩子后来就被称为和平之子。只要他活着,就必有和平。基督就是和平之子,只要他活着,就在上帝和人之间建立和平——这种和平是永远的。为义受逼迫的——现在时;天国是他们的,有一个人带着生意上的难处来请教教会之父特土良(“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他说:“我该怎么办呢?我必须活下去。”特土良反问道:“你真的必须活下去吗?”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选项,就是忠诚于耶稣基督——哪怕这样做意味着死亡。 希特勒就任总理两天后,潘霍华在广播讲话中抨击希特勒,警告德国不要陷入对元首(Führer领袖)的偶像崇拜,元首很可能会变成Verführer(误导者或诱惑者)。他的广播突然被切断 1933年4月,潘霍华呼吁教会抵抗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宣称教会不仅应为受害者“包扎伤口”,更应“在轮子上插入一个辐条”。 他催迫学生去回答一个使人不安的问题:“在一九三三年的世界里,谁是耶稣?人要在哪里找到祂?”对潘霍华而言,一九三三年的基督,就是受逼迫的犹太人,以及被下监牢的教会异议份子。 1933年7月,希特勒违宪地强制进行新教会选举。潘霍华全力投入选举,竞选独立的、非纳粹的官员,他们致力于追随基督尽管他尽了全力,但在7月的选举中,大量关键教会职位落入纳粹支持的德国基督徒手中 当时教会发言人声明立场,表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是正面的基督教作风,在希特勒身上彰显的是圣灵工作的方式,也是神的旨意,使德国人得以进入基督的教会。1933年9月,在“棕色会议”上(Brown Synod;大会中许多神职人员穿着棕色纳粹制服且向纳粹的精神象征致敬),教会通过“亚利安条款”(Aryan Paragraph),移除所有具有犹太血统的牧师和教会官员,也拒绝按立犹太血统的传道人。“棕色会议”后,马丁·尼莫拉带领的“牧师紧急联盟”,呼吁为撤消亚利安条款而奋斗;虽有两千名牧师签名(out of 18800),但是大部分牧师仍保持沉默,令人失望。 1933年11月,20,000名民族主义德国基督徒参加的集会要求从圣经中移除犹太旧约,这被许多人视为异端邪说,进一步壮大了牧师紧急联盟的队伍。 1934年5月的“巴门会议”(Barmen Synod)中,新成立的认信教会(Confessing Church)确认了巴门信仰告白,大部分由巴特起草:“……我们拒绝接受,以为我们生命中可以有些部分不属耶稣基督、而属别的主之错谬教义……。” 18000德国牧师:3000人认信教会3000人纳粹教会12000人沉默 马丁·尼莫拉(1946)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然后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之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当他们对付我的时候,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潘霍华的牧职遭到排挤,反对他的人指称他对政府政策的反对太激烈、过度了,而且与犹太朋友的连系太深。另一方面,教会逐渐受纳粹思想影响,使他感到孤立;甚至他任教的大学也与一般风潮妥协,称颂希特勒为政治上的救赎主,并不为那些被褫夺公权的犹太籍教授辩护。这种种挫折,使潘霍华决定离开德国。一九三三年,他前往伦敦,在那里担任两个德语教会的牧师。这变动招来巴特等人的指责,批评他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刻逃走了。Barth accused Bonhoeffer of abandoning his post and wasting his “splendid theological armory” while “the house of your church is on fire”, […]
華人福音堂家庭小組聚會材料 10.25.2024 主題: 面對死亡 詩歌: 破冰:● 如果你的生命還剩下一個月,你會做些什麼事情? 讀經: 哥林多前書15:50-58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 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 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 討論: 行動/禱告:● 請大家分享一下現在所面臨的難處和需要。為每个家庭禱告。
October 22, 2024
信息大綱 I. 除去 而得的幸福 (vv. 11-12) II. 學習 等候 的幸福 (vv. 13-14) III. 不被 輕看 的幸福 (v. 15) 本週金句: 提多書 2:14 祂為我們捨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 又潔淨我們,特做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
October 20, 2024
对自然的观察让我们觉得一定有神。但有几位神,神的性情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光是观察自然就不够了。认识神还需要另一本书-圣经。但自然之书也为我们了解神的性情提供了一些线索。更重要的是它也提出一些问题,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圣经,解释圣经。比如自然的规律性指向独一的神。只有一个头脑一个计划在这一切的背后。如果世界上有一堆互相拆台的神,就像希腊神话里那样,这会使世界充满混乱,缺乏规律性。又比如,大自然的和谐完美常常让人们相信创造大自然的神一定爱好和谐,充满慈爱,又有高超的智慧能力。但另一方面,大自然中也有混乱和灾变,生物界也有很多不完美(疾病,衰老)也有欺骗和残忍。这似乎和一个完美慈爱的全能主宰有矛盾。任何一个相信神的宗教都必须对这些提出自己的解释。基督徒对此也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是那种解释最正确并无定论。跟神有关的一些问题是很难从研究大自然中获得答案的。就像我们读一本小说可以从中对作者有一些了解。但曹雪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光研究红楼梦是不够的。除非要他主动跟你说话,或者写一本关于他自己的书或文章留给我们,我们才有可能认识他。同样我们要了解神,光研究自然是不够的,只有神特别启示我们,我们才有可能认识他。神的特别启示就是圣经。聖經很长,内容丰富,而且很深,不是有个什么奥秘,需要长老牧师告诉你密码你才能明白那种深,而是你20岁就读懂了的经文,50岁再读,又会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但是圣经也有个特点就是它很短。(新旧约93万字,笑傲江湖84万)说它很短是说圣经并没有包罗万象,为所有的问题提供答案。尤其是没有那些特别快特别简单的答案。我是应该找一个挣钱多但很忙的工作,还是一个钱少但清闲的工作,你想在某本书某章某节找到答案是没有的,但圣经里其实也有答案,但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圣经告诉我们人生的priority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的价值观应该是什么样的,当这些更根本的答案被找到后,很多的疑难就自然而然的有头绪了。有一位牧师说神只把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在圣经里告诉了我们 。谁决定哪些是我需要知道的?为什么不全告诉我们?可能说了我也不懂,知道一点比一无所知更危险。神要我们信靠祂,相信他的动机智慧和时间。吗哪只给一天。 神的无限和全能:圣经上多次说神是全能的,祂的存在和能力是无限的。但我们如何理解神的全能,在祂没有难成的事?有人曾问神能造一个自己举不动的石头吗?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会是全能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神就举不动那块石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神就有造不出的东西。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很简单的,无论多么大的石头神都造的出,都举的动,神举不动的石头是不存在的,就像有三个角的圆形,结婚10年的单身汉一样,是不可能存在的东西。神自然造不出不可能存在的东西。这个问题在逻辑上是trivial的,微不足道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道理:神的全能不包括做不可能的事。神无法听两个人的祷告,让他们都赢的同一场比赛。同样的,神不一定能让你得到你喜欢的这份工作;神不一定能让你的孩子被哈佛录取,虽然你孩子的成绩非常出色。很多事情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但从神的角度则并非如此。你的亲人生了癌症,然后你知道了一个药物临床试验的机会,他参加了,病就治好了。你感谢赞美神。我的亲人生了同样的癌症,我不知道这个机会,他的病就没有治好。这是神不爱我的亲人吗?从神的角度,一场比赛只能有一个胜者,哈佛每年只招1700人,有5万人申请,一个临床实验只有几十个位子,有上万名患者。神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影响不只一个人的生活,祂要考虑的事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除了逻辑上不可能的事情以外,全能的神还会收到另一种限制。圣经里的神不是随意的。用约,应许来约束自己。祂的本性使祂不能做一些事。苏格拉底的问题:大家都承认神喜悦正确的,公正的事。那么一件事是因为神喜悦它从而是正确的,还是因为它本身是正确的,所以神才喜悦它?神的喜悦是正确性的原因还是结果?大家怎么看?如果一件事情是因为神喜欢而是正确的,那么道德似乎是任意的,取决于神的意愿。人们,尤其现代人不喜欢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看到太多的例子,君王,掌权者今天批评一件事,惩罚做这件事的人,但明天他自己也做这样的事后,又有人出来说这样实际是对的。我们应该感谢大王做了这事。人们非常反感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很不愿意接受道德由一个权威说了算。但如果一件事情本来就是对的,因此神喜欢它,那么似乎道德标准是独立于神存在的,神并非道德的最终来源。道德原则在神之上,神不得不喜悦它。这个难题和许多跟神有关的难题一样,它源于我们把神看成人的延伸,神是个更有能力,更公正,更有爱心的人。但神和人的差别绝不只是在能力和品格上。对人来说,这个难题是成立的,或者我就是道德的源头,我说的就是对的;或者道德的源头在我之上。我的行为要被它判断。但对神来说,这个难题不成立,神即是道德的源头,祂又不能做违反道德的事。因为公正,爱这些是神的本性。对人来说这些品质有的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有的是我们学来的,但不管怎么来的,我们都可能失去它,这些品质和我们是彼此独立的。但对神来说,这些是祂的本性是无法分开的,就像火永远是热的,水永远是潮湿的。火和热是不能分开的,神和公义与爱也是不能分开的。神不像人会受诱惑,但神也不像人,神没有犯罪的自由。这是圣经多次讲到的,神不能说谎(来6:18),不能违约(提后2:13),不能引诱人犯罪(雅1:13)。神的不能不是来自于外在的限制,而是祂本性完美的表现。你可能说,神有这么多不能做的事,所以神不是全能的。如果你把全能理解为可以做任何一件可以描述的事,那么确实神不是全能的,圣经上说的全能是指神能力的广大,祂可以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辟道路,在没有希望的境况中带来拯救,祂可以让瞎眼看见,死人复活,罪人得赦免。 谈完神的能力,我们再来看一看神在自然,在人的生活中的作为。基督徒对神的作为有非常不同的看法。在一个极端,神是一切的直接原因,另一个极端是创世以后神就不再干预自然了,世间发生的一切都是依据神所创造的自然规律运作的。绝大多数基督徒在这两个极端中间。认为神有时会直接干预世界,是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有时神的工作是间接的,神通过自然的力量间接影响世界。从奥古斯丁到中世纪神学家大都认为神极少是直接原因,多数情况下,神让自然规律正常运行。如何区分一件事是有自然的原因还是出于神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我们在最好的情况下大概也只能为事情的原因给出一个概率:这件事大概是神的作为,那件事估计就是自然现象。在座的基督徒可能会说这和我的生活经验不符,我觉得我上个月生病然后得医治,我找到工作就是神的作为,我毫不怀疑。但我说我们只能为事情的原因给出一个概率是说事情的原因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在我们与其它人交流时。我们的判断不可能不受信仰的影响。基督徒因着信仰为神的作为给出一个不为零的概率,这并不是违反理性的做法。另一个极端,不信神的朋友可能会说咱们不要谈神啊鬼的,咱们从纯理性的角度看问题,但把神从谈话中排除出去,这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信仰,一种相信世上没有神的信仰。这也是用信仰影响你的判断。就像上次提到教皇说的,信仰可以提升理性,把我们带到理性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基督徒被信仰引导所做出的判断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2020年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是哈佛大学团队三十年跟踪研究的结果。他们的数据表明,每星期去教会的人比不是每星期去教会的人死于抑郁症,酗酒,药物,自杀的几率要低68%。事实上过去几十年类似的研究有很多,另一个有名的研究显示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中风后一年内的死亡率是没有信仰人的1/7. 是否坚持去教会导致健康上很大的不同。是神派天使为它们疏通血管吗?帮他们调整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浓度使他们不容易抑郁吗?我想大概不是的,哈佛团队在文章中说去教会的行为产生健康益处的机制仍然不清楚。人们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宗教给人一个心理寄托,或是教会为信徒提供了一个社交场所。但是如果你问基督徒,他们会说这和他们所相信的东西有极大关系。他们相信他们靠耶稣的恩典得救,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表现;他们相信神爱他们接纳他们,无论天分如何,成就如何,过去的善恶行为如何;他们相信神对他们的未来有一个计划,并持续的引导带领,而当他们离世,他们会在乐园与神和所爱的人重聚,神会纠正所有的错,弥补一切的遗憾; 如果他们真的相信这些,他们每周来到教会和一群同样相信这些的人一起来发现神的那个计划,一起为那个计划努力,当他们有了这些,很自然他们会有更少的焦虑,会不那么需要酒精药物,会有比较正面的人际关系,会有更好的身心健康。有意思的是,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得到这些好处而来到教会,他多半得不到这些好处,而只有当他真的有了这样的信,这些好处就会作为副产品来到他身上。这就是教宗说的信仰可以把人提升到一个单凭理性无法到达的地方。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神迹的问题。我们这里说的神迹特指圣经里记载的,现实中基督徒祈求的超自然的事件。因为我觉得这样的神迹是很多慕道的朋友难以相信的。基督徒有时候也提到另一种神迹,像刚才说的信仰带给人健康上的好处,信仰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改变他的品格,人生选择。基督徒相信这些正是神的能力,神的作为,是神迹。非基督徒不相信这种解释但是像特蕾莎修女因着信仰奉献一生服事穷人,这样的神迹不管人们同不同意它是神迹都不是人们追求信仰道路上的阻碍,事实上,这些事可能正是吸引人们来到教会的原因。但童女生子,死人复活,水上行走,平静风暴,这些神迹是很多朋友不能接受的,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是这个信仰中迷信的部分,反智的部分,是你们基督徒应该抛弃的部分。事实上,确实有一些基督徒他们已经抛弃了这些神迹。十九世纪以来,一部分基督徒试图给圣经中的所有神迹以自然的解释。五饼二鱼,水上行走的自然解释。为什么不能抛弃所有神迹,因为它们确实是基督教的核心。所有其他宗教的核心教义都是一套法则,你要做这个才能得到神的喜爱,但基督教的核心是福音,福音不是一套法则而是一个好消息,神成为人来到人类历史中,他完成了神的计划,他死在十字架上,为世人的罪付上代价,他死里复活,使我们信他的人也都有了永生的盼望。其他宗教也有神话故事,但这些故事里重要的是其中的道理,故事本身的真假并不重要。但福音不同。它说我们没有办法靠明白一些道理,靠自我修行来拯救自己,耶稣在历史上所做的事拯救了我们。我们需要做的是相信他,回应他。自由派基督徒把神迹和其他很多人不喜欢的教义除去,“一个没有愤怒的上帝,通过一个没有十字架的基督,把一群没有罪的世人带入一个没有审判的国度”。这不是基督教的改良版本,这是一个全新的宗教了。當然并不是说圣经里的每个记载都一定是历史事实。 休谟:1. 神迹是对自然法则的违反。因为支持自然法则的证据非常强大,比如支持死人无法复活的证据无比的多,而人的错误,人的欺骗,夸大其词也都更常见,所以神迹非常不可能是真的,造假的可能总比真实的可能大。2. 人有一种倾向,相信那些能激发惊奇的故事。Carl Sagan在此之上又加上了一条:3. 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违反常识和自然法则的事情要让人相信就需要比常规事件更强有力的支持证据,三五个人的见证是不够的。平心而论,这些批评都是很有道理的。休谟第一点说自然法则有强大的证据支持。我们谁都没见过死人复活,所以死人复活是极不可能的事。但这个论点有一个暗含的假设,就是我们见过的就是这世界的一切。没有我们没见过的了。在休谟的同时代托马斯里德反对他的这个观点,他讲了一个故事:瑞典人和印度王子。里德通过这个故事指出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并不能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经验之外的事情未必不真实。事实上即使在上古时代,人们也有足够的经验认为死人不能复活。那时的人更愿意接受神迹并不是他们缺乏经验,而是他们更能接受人的经验不是世上一切这样的想法。现代人对自己的经验越来越自信,从而对经验以外的东西越来越排斥。这是一种骄傲。休谟的第二点说的很有道理。看看人们对八卦的热情,对阴谋论的热衷就知道了。但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精英对普通民众的傲慢。是的,很多人喜欢令人惊奇的消息,没有使用critical thinking去仔细考察辨别,但我们真的能把一切对神迹的相信而其背后的信仰都轻蔑的归于人的认知缺陷吗?你看到过热衷传小道消息的人为了那个消息放弃工作,舍掉财产,献出生命吗?对于有这样力量的消息,我们是不是值得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除了那个惊人的消息,它还说了什么?Sagan说的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是很正确的。大家都没见过死人复活, 基督教宣称耶稣死里复活,那么提供证据的担子就要落在基督徒的身上。而因为耶稣的复活对基督教信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考察的问题。我们下学期会专门用一堂课讲解这个重要的问题。但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这个原则需要被公平的运用到各类问题上。大家看到世界上但凡精细一点的东西都有一个设计者,一块手表,甚至一架纸飞机,我都知道它一定是被有智能的人造出来的,那么生命,一个细胞,这样一个有极其复杂精致的内部结构,同时进行上万种复杂化学反应,并且可以自我复制的系统,有人宣称它没有设计和创造者,可以从无机世界中自发产生。这是一个极度非凡的主张,同样需要有非凡的证据,做这样宣称的人需要提供证据,或者至少是一套可信的机制来说明这些结构,这些化学反应是可以自发出现的。事实上我们没有什么证据,不知道一套机制可以做到这些。关于生命的起源,我们有一些假说,比如RNA世界假说,代谢优先假说,脂质世界假说,但没有一个甚至接近可以解释代谢和遗传系统的起源。接受生命来源于非生命物质这种说法需要巨大的缺乏证据支持的信心。 神在祂儿女生活中的作为是历代基督徒思考争论的问题。没有一个所有人都同意接受的说法。但这也许正是这个信仰丰富的地方。每个人凭他的信心和理性与神互动,其结果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多姿多彩的人生。我们真心邀请还不认识神,对祂的作为感到怀疑的人来看,来考察祂,来经历祂。约翰福音1章45-50.你将看到比这更大的事。这是耶稣对我们每个人的应许。你很难相信神迹,没关系,我们说的不能让你信服,不要紧,来看,来经历神,你会看到,经历到比我们讲的更奇妙的事。
October 14, 2024
信息大綱 I. 神的愛與公義在十字架上得到完全 II. 基督教寬恕的三個維度:向上,向內, 和向外 本週金句: 馬太福音18 : 33 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
October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