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綱 I. 美,因勇於 承擔 (路 1:38) —欣然面對神一切安排的母親 II. 美,因 全然 接納 (路 2:19, 51) — 全然接受神所賜孩子的母親 III. 美,因 不離不棄 (約 19:25) — 總是對孩子不離不棄的母親 本週金句: 路加福音1:46-47 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 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
May 5, 2024
亚西西的圣方济各(意大利语:San Francesco d’Assisi;拉丁语:Sanctus Franciscus Assisiensis;1182年—1226年10月3日),简称方济各、方济,新教又译为圣法兰西斯(圣公会译名)是动物、天主教运动、美国旧金山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也是方济各会(又称“小兄弟会”)的创办者(会祖),知名的苦行僧。教宗方济各的名号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圣人。 生平方济各出生于意大利的亚西西城,父亲是富有的布商伯铎·伯纳戴德(Pietro Bernardone)。据说他出生时,父亲刚好到法国做生意,母亲为他取名约翰(Giovanni);然而父亲自法国经商归来后,不喜欢他和施洗约翰同名,又因喜欢法国文化,因此将将其改名为方济各(Franceso,法国人之意)。他英俊、机智、英勇,拥有富裕的家境,加上天生的领袖气质,年少的方济受同侪拥戴成“亚西西欢愉王子”,过着和纨绔子弟无异的豪奢生活。 方济各从小便喜爱帮助穷人,他曾帮助父亲在市场上卖布和天鹅绒,这时一个乞丐来找他施舍,在他的商业交易结束时,方济各放弃了他的商品并追赶乞丐。当他找到乞丐时,方济各把他口袋里的所有东西都给了他。他的朋友嘲笑他的慈善事业;他的父亲则愤怒地责骂他。 父亲虽事业有成,但毕竟不是贵族,他渴望晋升名门的心愿便落到了儿子方济的肩上。当时要跻身贵族之列,当骑士是最佳捷径。1202年左右,他参加了亚西西军队远征,并在科莱斯特拉达被俘虏一年,一场疾病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1203年回到亚西西后,方济各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生活。1205年,方济各前往阿普利亚,加入布列讷伯爵戈蒂埃三世的军队。因为见到了从天主来的异象,让他回到了亚西西,此后对世俗生活失去了兴趣,他开始避开宴乐和交际,甚至一个朋友问他是否考虑和“贫穷夫人”结婚,他回答说:“是的,她比你们任何人见过的新娘都漂亮”。 在去罗马朝圣时,方济各和穷人一起在圣伯多禄大教堂乞讨。他在偏僻的地方度过了一段时间,提升他的灵性生命。他在亚西西郊外的圣达米亚诺被遗弃的乡村小教堂圣达勉堂里看到了耶稣基督的神秘异象,在那里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圣像对他说:“重建我的殿宇吧!因为它已经快要倾倒了。”他卖了父亲的布,将所得财物拿给主教,主教却拒绝接受不义之财,方济各气地将钱丢在地上。他父亲知道后雷霆震怒,方济各在圣达米亚诺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躲闭父亲大约一个月。当他又饿又脏的回到城里时,他被父亲拖回家,殴打、捆绑并锁在一个小储藏室里。被母亲释放后,他立即返回圣达米亚诺,找到了主教的庇护所,但他很快就被他父亲告上法庭。在亚西西主教面前的法律诉讼中,方济各放弃了他儿子的身份和他的遗产,与父亲断绝关系。他为了表示放弃而脱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主教用自己的斗篷盖住了他。 他曾在邻近的修道院工作过一段时间,然后他去了古比奥,一位朋友在那里给了他一件朝圣者的斗篷、腰带和棍杖作为施舍。回到亚西西,他穿过城市为了重建旧教堂所需用的石头乞讨,因此被过去的朋友耻笑。在两年的时间里,他过着修道的生活,并修复了亚西西周围乡村的几座被毁坏的小教堂,其中包括斯皮纳的圣伯多禄和天使圣玛丽亚小教堂,这后来成为他最喜欢的住所。他以服事穷人为毕生的志业,自身也过着赤贫的生活,穿着乞丐般的衣裳,与痳疯病人在一起,强迫自己接受原来抗拒的事物,扭转了价值观和人生目标。1209年他在教堂中听到玛窦福音第十章的教导:“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痳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于是他脱去隐士的衣服,束上绳子,过简朴的生活,开始旅行讲道,不带任何行囊,随走随传,过着信心的生活。逐渐有些人开始跟随他,他们都像方济各一样,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专心跟随基督。 信仰的程式化。信仰变成一组要遵守的规范。人们说我每周都上教会,每月领圣餐,每顿饭前祷告,我奉献金钱,我每年至少忏悔一次,这还不够吗,我还需要做别的吗?方济各希望大家过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只在周日,只在生活的某个方面。信仰是整個生活,而不是生活中的一個to-do list。他不停地呼唤世人经历神,经历祂的宽恕和医治。今天全世界的基督徒都在圣诞期间摆设nativity scene,耶稣诞生的场景。这个传统是从方济各开始的,他第一个在小镇里牵来牛羊,摆上马槽,我们今天都用塑料的,因为真的牛羊很臭。但这真是方济各的本意。他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体验。体验救主是如何来到世间,他为我们经历了什么。让我们在这样的经历中了解福音,得到医治。我们从经历中学到的总是比从书本上学的更深刻。中世纪基督徒很强调经历,Tim Keller也说读经要读到如身临其境一般。如果有人救了我的命…..耶稣做了同样的事,但我们对耶稣的态度往往没有那么热切 方济各为什么这么成功?他吸引了几千人跟随他,成立了方济各会。这些人都像他一样,变卖所有分给穷人,实践方济各会“贫穷,圣洁,顺服”的信条。他赢得了各类人的尊重和支持,包括亚西西的主教,一个相当贪图世俗的人,前后三位教皇,甚至穆斯林的苏丹。1219年,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方济各来到埃及,他说他要劝说苏丹信主从而结束这场战争,或者成为烈士。当时苏丹正与十字军对峙,在一场血腥的战斗之后,方济各来到苏丹军营。在里面住了几天,向苏丹和他的宫廷传福音,据说苏丹也带了几位穆斯林大师要他皈依伊斯兰。那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知道的很少,几十年后有传闻说方濟各挑战从烈火中走过,苏丹偷偷地信主了,我觉得相当的不可信。但有事实证据的是,方济各会获得了在圣地(耶路撒冷,伯利恒)驻扎,甚至传教的权利,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唯一可以这样做的天主教修会。他是如何赢得这么多人心的?这个答案应该很简单,在使徒以后的所有基督徒中,他是最接近做到了live as one preach,像自己讲的道一样生活的一个。他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Authentic。效法耶稣一样的生活,传道,爱人。当人们遇到这样的人时,就算我们不相信他所相信的,不同意他对事物的看法,甚至不贊成他的一些做法,我们也还是会被他深深吸引,會不由自主的敬重他。他生命的光芒让人无法无视,让人心向往之。 但不简单的是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因为能做到的人真的很少很少。甘地的话。(他的批评我是服气的,我不服气的是没有解释为什么还有印度教徒。这其实是基督教教义一个很不同的地方,我们不需要一本新的书,一个新的有魅力的教师,一套新的哲学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如何生活,但是我们做不到)成为一个authentic基督徒大概没有一个固定的配方,但我们可以从方济各的生命中学习到一些端倪。他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圣人的。悔改是一个过程,每个人都会有反复,会失足,就像保罗在罗马书7章里说的,是个挣扎。方济各对挣扎一点不陌生。少年时他拥有一切却越来越发现自己不快乐,他发现开party不如一个人到山上去祷告更让他快乐,朋友说他奇怪,他没有听从朋友的,他跟随了内心的呼召神的引导。他直到多年后才明白神向他要求的不是修复教堂的建筑,而是修复教会,但他没有坐下来反复思考,到处寻访大师来解释神给他的启示,他听到神的命令,他理解这是神要他修建筑物,他就到处去找石头和泥。慢慢的神的心意才渐渐显明。如果他在神旨意还不很清晰的时候没有顺服,神的旨意也许永远不会清晰。他是一个富家子弟,成为贫穷,安于贫穷,为穷人服务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做到的。有一天,方济各与一位患有痳疯病的人相遇,他本能地想就此避开,但在那一刻他感到了主恩的催促,他下马给了他一些钱拥抱并亲吻了该病患。然后他和一些弟兄搬去了麻风病人的社区,为他们服务。这样的经历比任何书本和讲道更可以改变人,他说当他把麻风病人拥在怀中时,他才注意到臭味以外的东西,这是我的弟兄。他说这以后事情就容易了。他就是这样一步步强迫自己接受原来抗拒的事物,扭转了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他不愿意point finger去指责别人,不愿意做领袖。他成立了方济各会,但这个修会的正式名字是小弟兄会,最小的弟兄,修会一走上正轨,他就离开了领导位置,因为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谦卑,他需要体会谦卑,顺服,对人谦卑,顺服人,这样才能最终对神谦卑顺服。
讲座大纲1.圣经中的鬼、鬼附的定义2.耶稣的赶鬼和治病3.圣经有鬼附病、非鬼附病;鬼附病有身体病、精神病4.鬼附病、非鬼附病、身体病、精神病都同样是器质疾病5.鬼附造成器质疾病的机制6.为什么今天鬼附的疾病极少7.教会应该如何帮助精神病患者8.很多还不了解的问题:中国人的鬼附;冥想能造成精神分裂症?9.结论
May 4, 2024
信息大纲:I. ___不好___的獨居 (vv. 18-20) — 一個成熟獨立的成人 II. 美好的___伴侶___ (vv. 21-23) — 兩個彼此接納的伴侶 III.___ 最好___的合一 (vv. 24-25) — 三股合成難斷的繩子 本週金句: 以弗所書2:14-15 因祂是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 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April 28, 2024
《童年》354年出生於北非稅吏父親,基督徒母親“原罪”“神啊,我們的心永無止息,直至在你裡面找到安寧”少年奧古斯丁的教育母亲为他流了这么多眼泪的儿子,绝不会灭亡 《“真理是什麼?”》“人生最大的責任是追求真理”—西塞羅與基督教擦肩而過投入摩尼教懷抱“也許真理是無法企及的” 《回歸》和安波羅修學修辭信不是詞窮時的擋箭牌,信是理性的北極星罪惡的問題“神啊,请让我过洁净的生活,但不是现在”“拿著,讀吧” 《懺悔錄》“日本人,你為什麼不道歉?”“恥感文化”與“罪感文化”懺悔不是告诉世人我有多差劲,而是告诉自己神有多爱我。不是自污,而是回家和归正盧梭與托爾斯泰的懺悔錄 《奧古斯丁名言》神迹不与自然相违背,只与我们对自然的知识相违背如果你只相信福音中你喜欢的那部分,却拒绝你不喜欢的,那么你信的不是福音,只是你自己。信仰就是相信你所不理解的,然后作为信心的回报,理解你所相信的。怨恨好像自己喝毒药而等着对方死掉。
信息大綱: 1. 神的沉默与神迹奇事 2. 路得、以斯帖经历神默然的爱 3. 人明显的行动,神默然的命定 4. 彼此相爱是行动的爱 本週金句: 西番雅书 3:17 耶和華─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 的主。他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 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
April 21, 2024
信息大綱: I. 愛神, 婚姻 維繫之鑰 (vv. 20-21) — 幸福方程式中必須要有神 II. 委身 ,才能走得下去 (vv. 22-30) — 照常做,持續做,堅持做 III. 福音,讓人看見 盼望 (vv. 31-33) — 接受救恩才能得著真幸福 本週金句: 以弗所書5:20-21 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April 14, 2024
《耶稣复活》是一本介绍与耶稣复活主题相关的名画的小册子,其中包括了以下几幅著名的艺术作品: 此外,册子还提到了其他与耶稣复活主题相关的艺术家和作品,如乔托(1306)、安基利柯(1442)、提香(1514)、伦布朗(1651)以及卡拉瓦乔的《多疑的多玛》(1602),后者收藏于德国波茨坦的无忧宫。 最后,册子引用了《约翰福音》第20章第1至17节的经文,描述了耶稣复活后第一次向门徒显现的情景。
April 8, 2024
信息大綱: 一、對環境不同的看見 二、神使我們看見永恆 三、看見神提升我們與人的關係 本週金句: 傳道書 5:19-20 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 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他不 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 喜樂。
April 7, 2024
这个视频介绍了巴洛克时期两位著名艺术家——彼得·保罗·鲁本斯和约翰内斯·维米尔——的生平和作品。以下是对内容的详细总结: 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视频还包含了部分作品的图片展示。
April 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