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基利柯, 本名乔凡尼

天主之仆(Servant of God – 正式启动封圣调查

可敬者(Venerable – 被认定为德行卓越

真福者(Blessed – 已宣福,可区域性敬礼

圣人(Saint – 已封圣,全教会敬礼

圣道明1215年创立道明会,成为天主教四大托钵修会之一。道明会以宣讲福音和教育为主要使命,强调学术研究和与世俗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宗教改革时期,道明会积极参与反宗教改革运动,通过布道、教育和神学辩论维护天主教教义,并在宗教裁判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其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被称为“黑衣修士”,圣多玛斯·阿奎那就是道明会的修士。另外三个修会:方济各会——“灰衣修士”,加尔默罗会(圣衣会)——“白衣修士”,奥古斯丁修会——没有外号,马丁路德是奥古斯丁修会的修士。特蕾莎修女——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

INRI – Iesus Nazarenus Rex Iudaeorum

This translates to:

“Jesus of Nazareth, King of the Jews”

耶稣的脸,伤口,肋骨,脚

道明的脸,手,跪拜,默想

人性和神性——受苦(伤口),平静(面容)

这是1433年佛罗伦萨的亚麻工会(Linen Maker‘s Guild)委托安基利柯创作的木板蛋彩画(Tempera)。

这幅祭坛画外面的大理石框架是由洛伦佐·吉贝尔蒂 Lorenzo Ghiberti 设计的,雕的是耶稣和基路伯。

吉贝尔蒂设计的佛罗伦萨洗礼堂青铜大门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他也因此名满天下。

中间画的是《圣母与圣子》Maestà,周围环绕着十二位演奏乐器的天使。背后是两块金色的帷幔(可能暗示行会的纺织业背景),帷幔后是一片绘有星星和圣灵鸽子的蓝色天花板。

左扇屏内侧是施洗约翰,右扇屏内侧是圣马可。

外侧左边还是穿红袍的圣马可,外侧右边是拿着天堂钥匙的圣彼得。

画底部有三幅基座画(predella),分别画的是《圣马可记录圣彼得的讲道》;《博士来朝》;《圣马可殉道》。

《圣马可记录圣彼得的讲道》

圣马可即《马可福音》)的作者,传统认为他并不是耶稣的直接门徒,而是彼得的学生和书记。

早期教父认为马可记录了彼得在罗马的讲道,成为《马可福音》的基础

《圣马可殉道》根据教会传统,圣马尔谷在宣教时曾前往埃及亚历山大城,在那里建立了亚历山大教会,是该教会的第一任主教。

但他在当地因传扬基督信仰而遭到反对,在主后68年左右被异教徒抓捕,并用绳索绑住脖子拖行街头,最终殉道。

他的遗体据称后来被埋葬在亚历山大,后来一部分遗骸被运至威尼斯,成为威尼斯的主保圣人,圣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也因此得名。

右側白点是一种视觉符号,在15世纪的宗教绘画中经常出现,用于表示:

  • 上帝的临在(Divine Presence)
  • 圣人的荣耀或灵魂升天的奇迹
  • 殉道事件的“超自然性质”

画中多次出现圣马可,是因为他是委托该作品的行会(即亚麻工会)的主保圣人。

某个祭坛画5幅基座画中的一幅,另外四幅流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

路加福音1章的故事。

《圣马可祭坛画》(The San Marco Altarpiece

这幅画是由**老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 the Elder)**委托绘制的

除了主画面描绘的宝座上的圣母与圣婴、以及围绕他们的天使与圣人外,原本还配有九幅基座画(predella panels

这件作品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早期最杰出的祭坛画之一,以其巧妙运用隐喻与透视法、错视技法而著称,并将道明会的宗教主题与象征与当时的现实政治信息紧密融合。

圣马可祭坛画——蛋彩画

当道明会接管圣马可教堂及修道院时,他们发现这组建筑年久失修、严重荒废,亟需资金整修。科西莫·德·美第奇与其兄弟洛伦佐主动承担起资助的责任,聘请建筑师对修道院进行重建。

按照惯例,他们在重新奉献教堂时,除了保留原名圣马可(Saint Mark)外,还加入了美第奇家族的主保圣人——圣科斯马与圣达弥盎(Saints Cosmas and Damian,以此强调:正是柯西莫的财富和慷慨捐助,使修道院得以重建。

Left: Saint Mark, Saint John the Evangelist, Saint Lawrence            

Right: Saint Dominic, Saint Francis, Saint Peter the Martyr

Saint Cosmas, Saint Damian (patron saints of pharmacists) 是三世纪的两个阿拉伯医生,一对双胞胎兄弟,免费医治,施行神迹,带领许多人信主,在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逼迫基督徒时殉道。圣科斯马的形象被认为是照着科西莫·德·美第奇画的,

这幅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的“神圣对话”画像,即圣母与圣婴与诸圣人处在同一空间中对话与共处。画面下方的耶稣钉十字架的苦像画(Pax),是典型的错视画法

  • 它被画得仿佛真实地镶嵌在画板上,而非绘制在画中空间里;
  • 这使它成为一种**“视觉阻挡物”**,就像现实世界与画中神圣世界之间的一道门槛。

它强化了画面空间的真实可信感,同时也明确划定了观者只能到此为止,无法完全进入圣境的视觉与神学边界。

画中精致的地毯,黄色边框上饰有红色的美第奇家族徽记“六颗球(palle),地毯上还绘有巨蟹座与双鱼座星象,可能象征**佛罗伦萨大公会议(Council of Florence)**的起始与终结。

圣马可(St. Mark)手持一本打开的福音书,位置正好在圣科斯马头顶。书页翻到《马可福音》6:12-13,写道:“(门徒们)用油抹许多病人,治好他们。” 安基利柯刻意将这段医治经文置于圣科斯马头顶,显然不是偶然。这不仅强调他与兄弟达弥盎作为“医师圣人”的身份。

在画面正中央,赤裸的圣婴耶稣被描绘为坐在宝座上的“万王之王、神圣统治者”。

  • 右手举起赐福,象征他对所有向他祈祷者的祝福与权威;
  • 左手持宝球(orb,象征统治与宇宙的掌控。

细看这只宝球,上面有一颗星星标注在“圣地”耶路撒冷的位置

道明会的晨祷师哥中有:“创造万物者,在其母胎中时,就已手握世界。”

神学的表达:

1 耶稣是天地之主,即便在婴孩状态;

2 同时,他仍以人性完全依附于玛利亚,象征神人二性的合一。

所有这些礼仪动作、神学理念、圣经文本与视觉象征交织成画,使安基利柯的这幅作品成为信仰深度与艺术形式的融合典范

文艺复兴艺术史家**瓦萨里(Giorgio Vasari)**曾评价说:

安基利柯的画作中,图像与人物的构造表达了他深切而真诚的基督徒虔敬之心

《圣母加冕》被誉为他所有作品中最出色的一幅,原因在于他对众多圣人及其神情的描绘极其细腻生动、充满灵性

艺术史作家瓦萨里称赞这幅画“如同来自天上”,整幅作品的色彩之美令人赞叹,仿佛出自一位圣徒或天使之手。正因如此,这位修士被称为“安基利柯”(意为“天使般的”),实在名副其实。

这幅画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因掠夺而被带到法国的。与其他多件艺术品一样,后来并未归还原地,借口是画幅过大,不便运送。

这个就是安基利柯最为人喜爱的湿壁画《天使报喜》,画在修道院楼上修士宿舍的外墙上。这幅画中,天使长加百列向马利亚宣告她将童女怀孕,生下上帝的儿子耶稣。马利亚看起来非常年轻和谦逊,对于天使的宣告感到惊讶,但她通过双手交叉放在腹部的动作,表现出她顺服接受这一崇高使命。天使展现出美丽多彩的翅膀,恭敬地向未来的上帝之母鞠躬。

这一场景原本只面向非常有限的观众,因为修道院的二楼是修士们的寝室,这也解释了该构图相比其他《天使报喜》版本更为简洁的原因。

“天使报喜”这一主题对佛罗伦萨人意义深远:他们曾将3月25——即天主教纪念天使报喜、耶稣受孕之日(在耶稣诞生前九个月)——作为新年的开始。这个习俗一直持续到1750年被废止

安基利柯对自然现象的细节变幻并不关心。在他笔下,世界不是理性描述的对象,而是信仰的映像。而文艺复兴时代强调现实与人文精神,艺术多以神话隐喻人世经验,表现“今世的光荣”。安基利柯的坚持常被讥讽,被许多人视为“属于过去的艺术家”。他风格保守,宗教立场坚定。实际上,他对文艺复兴技法掌握颇深,如透视法、明暗对比、数学比例与空间构图等。他的绘画可分为两种风格:一是面向大众的理性表达,如用于公共场所的湿壁画;另一种是供修士私下默想的画作,简约内敛,去除繁饰,只保留核心意象,如修士本身那般朴实无华,却不失智慧深度。

1455年安基利柯安葬在罗马的神庙遗址圣母大殿 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

尽管他身处文艺复兴时期,他却是这个时代的“反叛者”。作为一名道明会修士,他过着简朴生活,不食荤,只画圣人像。据说他每次动画笔前都必先祈祷,画十字架时常常感动落泪,虽然他掌握了文艺复兴的绘画技法,却不似当代画家热衷于希腊神话与尘世题材。他专注于神圣主题,忠于信仰表达。

在宗教绘画逐渐式微的时代,安基利柯是少数坚持这一路线的艺术家。他明知艺术正走向新的方向,仍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他而言,艺术就像讲道,是传播真理与启发人心的工具。因此,他的作品不断传达中世纪的宗教理念:绘画不仅是再现现实,更应表达属灵的愿景,引导人们向神圣回归。他相信艺术应唤起对伊甸园的记忆,追求灵性的完美。

安基利訶這一生最想作的是修士,其次才是藝術家。瓦萨里说他是:“一个生活极其质朴、行为及其圣洁的人。”

他的墓碑上的碑文是教皇尼古拉五世撰写的:「不要因我画技高超称赞我,
而要因我将一切奉献给基督的穷人来称赞我;因此,我的作品一半留在人间,另一半将升到天上。

May 18th, 2025

Po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