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 899 Results
Page 1 of 90

【耶稣的复活】 – 王嵩 (耶穌的故事)


今天讨论的内容出自两本书。第一本是英国圣经学者 NT Wright写的神儿子的复活。Keller的推荐。Wright自己说他并不认为任何人读了他这本书后就会觉得耶稣的复活是不容质疑的了。我同意他的看法,在信仰的问题上,我们要小心虚幻的确定性,真的已经证明的东西就不属于信仰的范畴了。信仰的深度不是用掌握的证据的多少来衡量的。这是爱读书的基督徒需要经常提醒自己的。当然证据和理性思考对建立信仰还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今天才来讨论耶稣复活的证据。第二本书是Keller牧师写的 Hope in time of fear 恐惧年代里的盼望。这是他在疫情期间写的。对我帮助满大的。里面有一章叫盼望的根基,讲的就是耶稣复活的证据。篇幅短的多,是他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耶稣复活这个题目,可以写800页,可以写40页,可以讲一个学期,但我们多数人是在一堂主日学,一篇讲道里学到的。但我们不要有这样的错觉:耶稣复活的证据就这么几条。Wright这本书最有帮助的地方就是它让读者浸泡在一世纪的宗教,文化历史当中,让人们可以身临其境的用当时人的眼光看待所发生的事。这是认识历史最正确的方法。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被称为福音,福音的意思就是好消息。基督教的起源和核心教义是一个消息,一件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这和其它所有宗教不同。当然其它宗教也有自己的超自然的传说,也有信仰英雄的故事。但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里的道理。重要的是你可以从英雄的身上学到什么。其他宗教的教义都是你需要明白这样一些道理,获得这样一些智慧,完成这样一些任务,然后你就可以得到神的眷顾。基督教和它们全都不同。它讲的第一件事不是你要如何生活,要做哪些事而是耶稣为我们做了哪些事。而这些事中最重要的是两件:第一,他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第二,他从死里复活。强调十字架和复活故事的历史性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去两百年中,一直有一些基督徒在努力把基督教变得像其他宗教一样:他们会讲重要的不是基督复活有没有发生过,重要的是相信神的大能和大爱;是学习耶稣的榜样做一个好人,让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这种新派神学的主张并不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一些不同的重点,而是在开始一个全新的宗教了,因为它把基督教的核心信息放弃了:我们不是靠自己的努力,靠做好人,造福社会而得救,而是靠耶稣的工作,牺牲而得救。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教条,而是和基督徒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抛弃了耶稣的牺牲和复活,得救的重担就要重新压在了我们每个人身上了。 在哥林多前书15章里保罗强调了耶稣复活的重要性。他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若基督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复活验证了基督的身份和祂所成就的救赎。基督的复活是门徒相信他最重要的依据,也是门徒能胜过罪的辖制的信心的缘由。「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因一人而来。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这里是说复活不仅是基督个人的胜利,也预示着信徒未来的复活。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信徒因基督复活而有不朽坏的盼望,死亡不再是终点,而是进入永恒生命的转折点。 “若死人不复活, 我们就吃吃喝喝吧! 因为明天要死了。” 这句话很朴素可是直击要害,很多人的生活目标就是这样确定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其实就是抓紧吃喝吧! 因为不知道会不会有明天,柏拉图说所有哲学就是在教人们如何面对死亡。如何看待死亡,是否相信复活和永生是人选择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因素。 复活对基督徒的信仰是极端重要的,但它也确实是寻求信仰路上的一个障碍。现代人听到复活的事,大多会不屑一顾地拒绝,说21世纪还有人信这个?你是怎么被人洗的脑?这个反应是很正常的。因为死人复活太骇人听闻了。没有人会轻易相信,那么我们如何面对对耶稣复活的质疑,我首先要讲的一点是一世纪的人也知道死人不会复活。今天人们面对传统信仰时常常有一种现代人的傲慢,觉得古人不懂科学,所以什么都信,我们懂的多了,就不那么好骗了。其实不是的。古人可能把一些他们不理解的事归因于神明,但他们并不会轻信离奇的事情本身,他们也知道童女是不会自己生子的,死人是不会自己复活的。约瑟发现玛丽亚怀孕了,要休妻又担心玛丽亚受辱,不是因为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是因为他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定是玛丽亚和别人通奸了,所以他要休妻。圣灵感孕不在任何男人能想到的前100种可能性里。耶稣之前的150年,和之后的150年间,有很多犹太领袖开创新的教派,或领人反抗政府,他们当中自称弥赛亚的也有好几个。当他们被希律,被罗马人抓住,杀害后,追随他们的人只有两条路:或者解散回家或者找一个新领袖。从来没有人说领袖复活了。说这样的话有什么用呢?生活已经够艰难了,谁有功夫搞这些有的没的。但约瑟相信了圣灵感孕,没有休妻,门徒相信了耶稣复活,而更多的,没见过耶稣的人也相信了,这个信仰像野火一样快速传播,这个在整个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第二次的奇特现象需要一个解释。而解释一定不是古代人傻。一世纪相当多的犹太人相信复活,如法利赛人。但他们相信的是世界末日时神会让所有人复活,没有犹太人相信在历史的中间有一个特殊的人身体复活。希腊人罗马人相信某些人如凯撒死后灵魂升上天国,但他们也没有死人复活的观念。如果要编造一个新信仰,向希腊人传教,说耶稣死后灵魂升天,在梦里向人启示新道理要容易的多。没必要硬加进这个没人愿意相信的复活桥段。 初期基督教运动的一个特色,是他们对将来复活的盼望几乎是一致的,全无异议。由于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内衍生,然后进入希腊罗马世界的一个运动,因此我们会预计最初的基督徒很快会发展出关于死后生命不同的信念;人的大脑开始思考问题时,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但初期教会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近乎一致地确定一件事,就是门徒有复活的盼望。最好的解释是复活并不是基督徒创造出来的新神学,而恰恰是触发这个新神学的根源。先有了耶稣复活的事实,而后才有了复活的神学。 新约圣经里的线索:基督徒可能会说为什么用线索这个词?福音书里明明白白讲了耶稣的复活。这不是推理的线索,这是事实。是的,我也是这样相信的,但在我们传福音的时候,不能假定别人认同圣经的所有说法,所以我们还是要来查考一下证据。怀疑的人总说福音书是基督徒写的,写的时候就有一个目的,想让你相信,是有偏见的,不能信。那我们都知道很多媒体如CNN偏见极大,但它99%以上的报道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我们不需要自动相信它说的每一句话,但也不能因为它有偏见就否认它报道的事实的存在。圣经里对这个信仰的发展历史有清晰的描述:门徒在和耶稣一起的时候,对他的身份,使命,尤其是十字架的意义不甚清楚,耶稣被捕后门徒四散,随后耶稣复活,把门徒重新招聚起来,坚固了他们的信心,有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给他们讲解圣经,使门徒有了新的神学。五旬节彼得宣讲了这个崭新的神学,司提反也讲了。保罗对神学做了更深入的讲解。于是我们有了这本圣经传于后世。这个故事的线索非常清晰。也合乎情理。现代怀疑论的历史学家无法质疑耶稣被钉十字架,和圣经成书以后的教会历史,所以他们的主要质疑是在耶稣死到福音书完成这几十年。他们说耶稣不是神,只是一个有改革思想的犹太拉比,死后门徒在宣讲他的故事和教导的几十年中不断把他神化,基督教的神学是保罗创造的,福音书写在保罗书信之后,加进了复活,神迹这些故事使它与保罗神学相一致。那我们就从文献分析,资料比对这些角度来比较一下教会和怀疑论者的这两种说法。 福音书的记载是可信的吗?我们上学期有一堂课专门讲福音书的可信度。 早期教会没有中央机构可以有效的在整个罗马世界修改耶稣故事的内容。一个教会的修改很快就会被其他地方教会发现。在所有古代文献中,圣经拥有跨越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手抄本,四世纪福音书和中世纪抄本历经千年都相同,反映了抄写的严谨。教会没有试图改写圣经来解决神学争论难题。比如初期教会最大的争议是外邦信徒要不要受割礼。因为耶稣从没有讲过这件事。教会并没有假借耶稣之口解决这一争端。也没有抹去福音书中的不一致。怀疑论者最常抨击的是四本福音书复活故事描述的不一致的地方。几个妇女,几个天使,天使坐在哪里,石头什么时候挪开的,妇女们看见空坟墓后做了什么。有一些不一致很好解释,有一些不太容易解释。有书专门解释这些,并构建了一个颇为复杂的叙事使它和四本书都一致。我觉得没必要强行驯服这些不一致,不一致正是人类见证的固有特点,如果四本书讲的完全一样,那要么他们来自于同一渠道,要么就是四位作者互相商量过了。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幸存者的口述有非常多的不一致,一半人说船沉之前断成两截,一半人说没有。但所有人都说船真的沉了。天使坐在哪里,不同的目击者有不同的记忆,并不奇怪,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记得耶稣复活了。复活叙事令人诧异之处: 复活是教会从最初就开始宣讲的核心教义林前15:3-4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4 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学者注意到这一段 具有固定的对称结构(parallelism)和韵律感,与口头传承的信条类似,便于记忆和传递。表明它是早期教会用于宣讲福音的信条,而非保罗个人的创作,保罗也说这是他领受来的。保罗归主在耶稣死后3-5年间,他领受的信条发生时间自然更早。使徒行传里彼得在耶稣死后立刻讲了同样的神学。基督徒开始庆祝主日而不是安息日,使徒行传 20:7 – “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保罗讲论……”哥林多前书 16:2 –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按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启示录 1:10 – 约翰在“主日”见异象  •   这是新约中首次直接称 Sunday 为“主日”,说明它在使徒时代已成为基督徒特别的敬拜日。不守安息日对犹太人是大罪,除非复活发生,使第一日有了特别的意义。这些是福音书里提供的线索。你不需要自动相信圣经里的每句话,但这些记录经得起人们的质疑和不同文献之间的交叉应证。 空坟墓:福音书记录了耶稣埋葬的地点,约瑟夫有名有姓。福音书仔细描述的安葬过程,正如我们预期在一世纪巴勒斯坦犹太教所见到的情形,是两阶段安葬过程的第一阶段。尸体会被涂上大量香料,以盖过腐烂的气味,然后用布包裹,同一墓穴里的其他位置,很快会用以安葬同一家族或群体的死者。在六个月至两年之间,进出墓穴的人,自会注意到上次处理的尸体已完全分解了,只留下骸骨。他们会收拾骸骨,恭敬而仔细地按傅统折合起来,放进骨灰罐里,然后存放在同一墓穴的一个壁龛里,或是附近的某个地 方。这就是约瑟预期处理耶稣骸骨的方式。门徒要编造复活的故事,必须先确保约瑟及家人不会在二次埋葬时看到遗骸。犹太人为了反击空坟墓的说法,说门徒偷走了尸体。这是坟墓空了的证据。小孩子不会对老师说我的狗把作业吃了,如果作业在他书包里。如果没有空坟墓和门徒偷走尸体的传闻四处流传,门徒绝无可能在后来编造一个故事时,把偷尸体这个不利于这故事的想法放到读者心中。最自然的可能是门徒一直面对偷尸体的指控。在拿撒勒附近发现的一块碑铭,给整个课题带来了一段极有趣的插 曲。它大概出自革老丢统治期间40几年,内容是禁止擅动坟墓。凯撒谕令。谨此公告,坟地及墓穴永远不得打扰……若经揭发有 人对其造成毁坏,或以任何方式挖掘已埋葬之人,或恶意将已埋葬之人转移至另一地方,以图将之调乱,或拆除封墓之石或其他石头,肇事者必须受审……绝对禁止扰乱坟墓。若有干犯者,必控以破坏坟墓之罪,判处极刑。古代盗墓都是为墓里的财宝,所以盗墓是偷窃的一种。罗马法律对偷窃的处罚是比较轻的。这里要对恶意将已埋葬之人转移至另一地方,以图将之调乱的人处以极刑,很可能是对广泛流传的空坟墓的说法的一种回应。(怕有人copy,又搞出一个很麻烦的新宗教)耶稣死了吗? 罗马士兵是杀人机器,不会在处死造反头子时犯错,十字架的残忍,血和水,pericardia effusion,体液在心肺周围聚集因为heart failure。如果耶稣没死,门徒和偷走耶稣尸体一样是在知道真相的情况下编出一整套谎言。没有与耶稣会见,单有空坟墓只会使人困惑,但这不会是长久的问题。它证明不了任何东西; 没有人会把空坟墓解释为代表复活之意。 幻觉:悲痛中的幻觉最终让我们接受亲人已经死去,而不是让我们怀疑。真有怀疑自然会去坟墓看看(犹太人要埋葬两次)群体幻觉是医学史上从所未闻的。保罗的经历倒是有点儿像幻觉。有这样的疾病就叫conversion disorder。但幻觉一般都是期待的,保罗完全不期待看见基督,疾病是暂时的,无法解释保罗完全和终身的反转。而相隔几年互不相识的两组人对同一个死人产生幻觉又同样发生反转,传扬同样的福音,太难想象。门徒认知失调。无法接受耶稣死去的事实通过拉人入教来使认知与信念更加协调–就实际形式而言,就是要知道越多的人接受,他们的信念和信息都是合理的。但历史上的“飞碟教”,过一段时间就散了。没人辞去工作,冒入狱的风险。热情并没有超过球迷。天使到访,像使徒行传第十二章记述,彼得在门外,门徒却以为是天使来访。 彼得曾有过幻象。所以使徒们能够区分异象与“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显现的耶稣与幻像不同,可以吃喝。空坟墓和耶稣向人显现,这两个故事都不能单独地解释早期基督徒的信仰。但假如他们一方面发现坟墓已空,另一方面又在一段时间不断与耶稣相会,而他每一次的显现都显明他不再是死人,而是活生生的人;如此一来,基督徒的信仰,就有了萌发成长的根基。 除了这些记载,这些逻辑上的论证,你会说我需要一些更solid的证据。对历史事件,最solid的证据是影响。秦始皇到底是谁的儿子很难考证,秦始皇有没有使书同文 车同轨就比较容易确认。耶稣变水为酒很难考证。耶稣是否说过某一句话,很难考证,它的影响力看不到或者影响不直接。但耶稣的复活在个人层面,教会层面,社会层面有巨大的,直接的影响。 雅各在耶稣生前不信。但在耶稣死后几年间成为教会的柱石,很难想象教会为何不记载他在耶稣生前就追随耶稣,他有独特的第一手资料,我哥从小就异于常人,我6岁就看出来他不一般。这些无论是宣扬耶稣还是宣扬自己都是特好用的见证。只能说明雅各没讲过这样的话,他当年并不相信。耶稣死前把母亲托付给约翰而不是雅各。他不在场。在兄弟死后,行1:14,雅各已经和门徒在一起祷告了。雅各从此追随耶稣,自称耶稣的仆人,为他而死。这40天中一定发生了什么。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保罗说的,耶稣向他显现。保罗是个注重律法的法利赛人。甚至是基督教会这个新团体的敌人,他在去捉拿基督徒的路上遇见复活的耶稣,发生了真正的180度的转变,从逼迫耶稣到为他而死。 这样的转变不是幻觉可以解释的 在教会层面:福音的信息与犹太人期待不符。教主以最屈辱的方式死去,新的教义得罪犹太人,因为怎么听好像说除了耶和华,耶稣也是神,在所有民族中,宣扬一个新的神的信仰最不可能的就是犹太人。因为他们对独一神的观念最牢不可破。他们是怎么相信的?神学从何而来?liars don’t make good martyrs 怀疑论者最常用的反驳是这些全是门徒编造的谎言。耶稣没说过自己是神,福音书作者加进去的,耶稣没有复活,门徒把尸体偷走了。我们刚才已经讲过门徒说谎的假说在时间上,运作方式上,逻辑上面临的种种困难,这里再讲一下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为什么要说谎。基督教那时是个弱小,被排挤迫害的信仰,他们的主刚刚以最屈辱的方式被处死。雅各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时候开始说谎,保罗原本威风凛凛的迫害基督徒,为什么从正在取胜的球队转会到正在失利的球队而没有转会费,新队友个个都惧怕怀疑他?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始至终没有什么世人看重的收获。保罗走遍帝国建立教会,建好就离开,没有从组织中获利。黄巾起义,传销,建立组织一定要自己控制。保罗记述了他信主后颠沛流离的生活,各种风险,各种误解,被打,被关,最后被杀,雅各和其他11位使徒个个遭受逼迫,为主殉道。这是很不寻常的事,当他们和耶稣朝夕相处时,12人中尚且有一人希望幻灭而出卖了耶稣。那时他们只是不了解,不明白;如果后来他们偷走了尸体,虚构了耶稣的显现,那么他们如何可能为明知是假的东西去死,尼克松的人,共产主义先烈。世上有很多为信仰牺牲生命的人,但极少有为自己的谎言而牺牲的人,何况是一群人。 我为什么要相信?对于奇谈怪论,我们大可不加理会。但耶稣的复活是重要的,它和我们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它除去死亡对人生的辖制。对死亡的恐惧可能会导致人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是大声宣称自己不在乎天长地久,以此来否认内心的焦虑;另一种则是惊慌失措地被这样的焦虑控制。后一种人因为恐惧而做一些奇怪的事,不做一些正常的事,不敢做飞机,不去陌生的地方,对衰老极度排斥,对养生病态追求。而前一种人拒绝永恒,也同时拒绝承诺,或者纵情声色,或者玩世不恭。但如果你战胜了这种恐惧,你就能真正心平气和地思考那个真正重要的问题:在我当前的处境中,什么是最有爱、最有长久价值的选择?然后你就可以去开始做那件事。复活确实发生了。但唯有当我们愿意让它不仅挑战我们的理性和思维,也触及我们的自我认知与内心深处的承诺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接受它。

April 1, 2025


2025-03-30【以基督的心為心】腓立比書 2:1-18 – 徐志雄長老


信息大綱 1. 要在主里面合一 2. 以基督的心為心 3. 好像明光照耀 本週金句: 以弗所書 4:1-3 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 一的心。

March 31, 2025


【十架七言】- 徐志雄 (耶穌的故事)


一、父啊,赦免他們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路23:33-34) 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髅地』——据说这个小山丘的形状像死人的头颅 “父啊,赦免他們”成为基督教的标志,体现了基督教信仰中宽恕的中心地位,在面对极端的痛苦和不公时,选择用爱和宽恕去面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的真正意思,和伊斯兰教的对比,打右脸,狠狠地打回去,让他永远不敢再打你司提反的殉道, 旁观这场殉难的扫罗(后来的使徒保罗)后来悔改并成为基督教最重要的传道者之一。 二、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笑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 神吗? 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 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路23:39-43) 基督教是一个赦免罪人的宗教,杀人放火没有什么罪是主耶稣不能赦免的得罪圣灵——不认耶稣陈进兴案1997年4月14日,陈伙同另外2人绑架了当时台湾著名艺人白冰冰的女儿,还在念高中二年级的白晓燕,勒索500万美金两星期后,白晓燕的尸体被发现,警方全面通缉陈进兴三人一路杀人,性侵10月23日,陈及其同伙闯入台北一整容诊所,其同伙整容之后,杀人灭口将医生夫妇及一护士枪杀11月18日,走投无路的陈进兴闯入南非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武官家中,夹持武官一家五口,武官的养女,十二岁的克莉丝汀赠画给陈进兴,跟陈进兴说「耶稣爱你」第二天,当陈进兴准备举枪自尽时,武官夫人安妮女士上前阻止;最后陈进兴在妻子的陪伴下走出使馆,向警方投降,安妮女士主动拥抱陈进兴,向他说:「不管你做了多少坏事,只要你愿意悔改,上帝还是会饶恕你的。」1998年11月5日,陈进兴经过更生团契黄明镇牧师与台湾著名演员孙越的长期辅导后,决心悔改认罪接纳耶稣基督为救主,黄明镇牧师在狱中为陈进兴受洗,成为基督徒一年之后,1999年10月6日,陈进兴被执行枪决。陈进兴在临刑前在“器官捐赠同意书”上签名,捐赠身体器官包括心脏、皮肤、肝脏等他还在狱中写下了《罪人的遗书》,向社会公开道歉,在书中他说: 今天是因为南非武官的女儿克莉丝汀传耶稣给我,加上很多人的祷告,我才真正大彻大悟,悔改成为基督徒。「信」也要走, 「不信」也要走,请不必怀疑我,但因为我信,我才知罪,才认错,这在以前是不可 能的。再见了!被我害过的人不少,我的道歉也许不能带来什么疗效,请你也来接受耶稣的爱,这爱医治了我从小就有的内在的创痛,也必能医治你。我悔罪,请你原谅! 三、看,你的儿子!看,你的母亲!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6-27) 在十字架上耶稣还在挂念他身边的人,为我们展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人如己” 他作为神的儿子和人的儿子这种双重身份,他理解马利亚的感受和需要,将母亲托付给约翰教会传统,约翰后来把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带到以弗所,并终老于此。 这里不光是生活上的照料,还有属灵的关系,心灵上的陪伴、支持和安慰。在这个意义上,属灵肢体之间的生命连接深度有时甚至会超越亲情的深度。 四、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 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 神!我的 神!为什么离弃我?” (太27:45-46) 因为「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赛五十三6) 神学意义:我们罪的后果之一就是我们与上帝远离(这就是我们灵性死亡的含义),当耶稣承担我们的罪孽之时,他也必然经历和上帝的远离,就是灵性的死亡。耶稣是为了这一刻才道成肉身,因为神是不死的,他唯有成为人的样式,才有可能经历死亡,当他在这一刻,因为罪的重担,从来与圣父圣灵合而为一的圣子,必须从三位一体中被撕裂开来,这是何等的痛苦,何等的牺牲,何等的大爱 五、我渴了 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约19:28-29) 耶稣曾在雅各井旁与撒玛利亚妇人对话,提到“活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约翰福音4:14)。然而,在十字架上,耶稣却说“我渴了”,并被递上酸涩的醋。这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耶稣曾是赐活水的那一位,如今却在肉体中承受干渴与羞辱。 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Augustine)曾评论,这一渴求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象征耶稣对人类灵魂的“渴求”——他渴望拯救那些迷失的人,甚至在最痛苦的时刻仍承担他们的罪。 六、成了 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 神了。 (约19:30) 不是“完了”,是“成了” 银货两讫 他为罪付上了生命的代价,将我们从魔鬼的权势底下救拔出来。 耶稣十架的意义 代赎——替罪的羔羊,他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希7:27) 得胜——战胜死亡 神的爱 神的宽恕 七、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 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路23:44-46) 幔子裂开——神和人的隔绝被打破了,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4:16) 但灵魂的归宿在神手中,死亡并非终点。 那杀人身体但不能灭人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那能在地狱里毁灭身体和灵魂的,才要怕他。(太10:28) 面对死亡的坦然 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腓1:23-24) 灵魂归宿的永恒盼望 Jim Elliot – He is no […]

March 27, 2025


【小組查經】衝破難關走出去 – 使徒行傳 8:1-4


主題: 衝破難關走出去破冰: 「兩真一假」(Two Truths and a Lie)玩法:•每個人輪流說出關於自己的三件事(例如:興趣、經歷、特點),其中兩件是真的,一件是假的。•其他人猜哪一件是假的。•猜完後,說話者公佈答案,並可以簡單分享一下相關的故事。華人福音堂家庭小組聚會材料 03.28.2025主題: 衝破難關走出去經文:使徒行傳 8:1-41 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 2 有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捶胸大哭。 3 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裡。討論問題:1.經文中,耶路撒冷的教會因為逼迫而分散。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曾經歷過看似負面的困境或挑戰? 事後來看,這些困境是否反而成為你生命中的轉機,帶領你走向意想不到的道路或機會?2.門徒們原本聚集在耶路撒冷,但逼迫迫使他們離開舒適圈。你認為自己是否安於某些舒適圈,以至於阻礙了個人的成長或信仰的進深?有什麼樣的「逼迫」(可能是挑戰、困難、甚至是自我懷疑)正在催促你踏出舒適圈,去經歷更廣闊的生命?3.門徒們因為逼迫而「被動」分散,但他們並沒有因此停止傳道,反而「主動」地在各地傳揚福音。在你的信仰生活中,你比較傾向於被動地等待環境改變,還是主動地尋求突破和成長?我們可以如何更主動地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信仰,即使面對困難也不退縮?4.逼迫雖然讓門徒分散,但他們仍然在各地傳道,形成新的信仰群體。你認為在面對挑戰時,個人信仰的堅持和群體(如團契小組、教會)的支持,各自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可以如何更有效地在群體中彼此扶持,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逼迫」,並一起為主作見證?行動/禱告:•操練讚美感謝神。特別為神讓我們在生活各樣的難處上可以成為彼此的幫助,感謝神。•為大家各項需要禱告,特別為大家生活上各項難處禱告。如果人多,可以3-4人分一組來禱告,也可以每人為另一人的一項禱告事項輪流禱告。


2025-03-23【基督徒不是一群怎樣的人 ?— 走出耶路撒冷的第一個功課】 -使徒行傳 8: 1-24 – 陳堯健牧師


信息大綱 I. ___貪生___怕死 (8:1-4) — 劇變中不慌亂 II. 愛慕___虛榮___ (8:5-17) —掌聲中不迷失 III. ___賣主___求榮 (8:18-24) — 試探中不讓步 本週金句: 提摩太後書 4 : 2 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 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 警戒人、勸勉人。

March 24, 2025


2025-03-16【基督徒是一群怎樣的人 ? — 初代教會信徒的生命樣式】使徒行傳 3:1-10; 4:1-22; 5:12-42; 6:8-15; 7:54-60 – 陳堯健牧師


信息大綱 I. 環境顯出的生命: A.毫不__保留____ ; B. 毫不退縮; C. 毫不 __遺憾____. II. 生命形成的關鍵: A. 因 __主____而生; B. 為主而__死____ 。 本週金句: 約翰福音 12 : 26 若有人服侍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侍我 本週金句 的人也要在哪裡。若有人服侍我,我父必尊重他。

March 17, 2025


【撒種的比喻】【藏寶和尋珠的比喻】馬太福音13章 – 王嵩 (耶穌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一起看马太福音13章里耶稣讲的两个比喻。一个是撒种的比喻,一个是藏宝和寻珠的比喻。我们已经一起看过了好几个比喻: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浪子的比喻,十个童女的比喻,才干的比喻,山羊和绵羊的比喻等等。大家觉得耶稣为什么这么喜欢用比喻,为什么不像神学院或研究生院里一样开几门课,把天国的道理分门别类,系统的讲给大家听?比喻易于理解和记忆。耶稣教导的人群大多是普通百姓,并非学者或知识精英。他们不一定具备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比喻能使深奥的属灵真理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留给人的印象也更深刻。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一个故事往往比牧师讲道,老师的教诲对你影响更深。比喻开始的时候更浅显,不像神学院的课本一下就把人吓跑了。但是比喻虽然一听就懂,却并不缺乏深度。一生不同的阶段去听,会有不同的领受。另外比喻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一个情境,激发人思考和反省。耶稣故意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听众可以主动地追求理解。因为真正的信仰成长,需要的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寻求真理,建立与神的关系。耶稣在13章里讲过为什么用比喻,是只让门徒知道,不让他们知道。这不是耶稣偏心。他既然出来传道自然希望更多的人明白。但是耶稣所传讲的真理不是一些知识点,而是生命关系,不是抽象的逻辑分析,而是心灵的触动,他不是要我们获得知识,而是要我们的生命被转化。明白天国的道理不能只靠听。必须主动去思考去看,去追求。 撒種的比喻 「3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4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們吃掉了。5有的落在土淺的石頭地上,因為土不深,很快就長出苗來,6太陽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7有的落在荊棘裏,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8又有的落在好土裏,就結出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9有耳的,就應當聽!」 「19凡聽見天國的道而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20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21只因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一旦為道遭受患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22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憂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結不出果實。23撒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明白了,後來結了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马太福音13章一共有7个天国的比喻。他们大都是以“天国好像“开头。耶稣说的天国不是我们死后才去的地方,是耶稣带到世间来的国度。耶稣来不只是医病,赶鬼,喂饱穷人;也不只是赦罪,让我们这些罪人有了与神和好的机会。这些已经很棒了,但是,不,这些只是开始,他说他来是把天国带到人间。天国就是神的权柄能力来到人间,征服所有的罪,将人生活中各个方面,无论是经济的,社会的,身体的,精神的,灵里面的,所有的这些疾病,破碎都可以被医治被复原。当耶稣来到世上,天国就来到我们当中,虽然它还不完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眼泪,苦难,但是它已经开始了。这就是基督教神学里说的已然-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 当我们重生进入天国,神的能力就通过我们去医治去修复各种各样的伤痛和破碎。但有人可能会说,我信主一段时间了,可我仍然觉得很软弱,别说医治别人了,我自己尚且新伤加旧伤,伤痕累累。你说的这些和我好像很遥远。这就要我们好好的读今天这个比喻,了解天国独特的地方。 地上的国的力量从强迫开始。当亚历山大大帝或秦始皇把他的国带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很快就只剩下两种人:属于这个帝国的人和死人。民主制度下,51%的人选了一个人,49%的人都必须服事这个他们没选的人。民主制度也是对少数人的强制。地上的国的力量从强迫开始,从颁布法令,镇压反抗者开始。但天国从让大家听一个消息开始。地上的国降临像一块巨石,天国降临像一粒种子。巨石带来的改变是即时的,种子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巨石改变了它碾过地方的外表,种子改变接受它的人的内心。巨石把挡在它前面的一切碾碎,种子把它周围的土壤,水份,空气,阳光转化为花园,森林,生命。有时候我们信了耶稣,可是我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成长。我们祷告说神啊,求你改变我。可是好像神没听到似的。我们没什么改变。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地上的国的运作方式,我们觉得天国也应该是这样的。我刚信主时身边的年轻人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如果耶稣是真的,他为什么不从天降临,降在白宫,在所有的摄像机面前行几个神迹,再也不会有疑惑了。今天的teenager girl会问耶稣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不听我的祷告,他为什么不行个神迹,比如说让我变得美丽。但天国不是这样运作的,它不像巨石碾碎一切它不喜欢的,让敬拜祂的女孩都格外美丽,不信祂的脸上长满青春痘。No, 神的国不是这样的。神的国是一粒种子,一开始微小,软弱,毫不起眼。因为它进入世界时只是一组听起来很疯狂消息,它如此的反直觉,如此有颠覆性。它说天上的神来到人间成为人,他没有征服土地,没有击败反对者,没有夺取权力,而是教导,服事,受苦,被厌弃,最后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它说因为这个人的死,我们可以与神和好。它说你要舍己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要把财富分享给别人才能真正富足,你要谦卑地服侍别人才能成为领袖,你要效法耶稣,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经历许多的苦难试炼。这听起来疯狂且不切实际。他和地上的国的规则完全相反。和我们在社会上学到的成功秘诀截然不同。人们嘲笑它,这样的道理怎么可能改变人,改变世界。但这就是耶稣带来的好消息,而剩下的就是历史了。这福音确实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改变了国家,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这是一个最大的奇迹。基督教的传播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伊斯兰教的传播是随着火与刀传播的。征服一旦被阻止,传播基本也就式微了。佛教在东亚文化圈以外的影响力就很小,而它的成功极大的依赖于教义的本土化。基督教成为帝国国教之前,已经在蛮族中广泛传播,之后帝国迅速衰败,很多人相信这证明了基督教的神是假神。蛮族征服了帝国,然而随后天主教的正统信仰征服了作为征服者的蛮族。并继续向外 传到爱尔兰,北欧。同样不是武力征服的结果。不断地跨文化传播。19世纪宣教士在非洲亚洲的宣教确实与殖民征服同步。但非洲亚洲基督徒高速增长都是在独立以后由本土基督徒摆脱了帝国主义标签后自主传播的结果。天国征服的手段不是暴力,而是爱,它呼唤的不是奴隶而是喜乐的顺服。它改变我们的方式不是强迫,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向神祷告说主啊,我太懒惰了,求你让我勤快起来,然后第二天一睁眼你就能量爆棚,变得很勤快,这样的事几乎从未发生过。这个一开始微小的种子,当它撒在接纳它的土里,会生长,结果,会转化那片土壤,而有一天,耶稣应许,这种子会铺天盖地,转化整个世界成为新天新地。天国很强大,也很微妙,很容易错过。我们非常清楚自己在哪个地上的国,你不会搞错的,你要交税。但是天国很容易错过。也容易搞错,很多非常确信自己属于天国的人到最后会发现自己不在天国里。天国容易搞错因为它不是强迫的。耶稣总是提醒人要认真听,要真明白。他担心人们没有真的明白。有一个人来到耶稣面前说老师你无论去哪,我都跟随你。地上的王会说:好的,年轻人,革命就是需要你这样的大好青年。耶稣说:狐狸。。。你知道你报名参加了什么吗?跟随我要经历艰难。要付代价。你考虑清楚了吗?你是要进入我的国来服事我,还是让我进入你的国来服事你?耶稣很清楚,他的福音浅显易懂,但并不容易理解明白,因为真正的明白不只是在头脑里,也不只是在情感上,这就是撒种的比喻在讲的事情。我们就一起看看撒种的比喻中的四种土壤。 第一部分,小心不要用钢硬的心来听。一听刚硬的心,我们想到的是法老和圣经里的其他坏蛋,他们一心干坏事,和神作对。但刚硬有很多其他方式。自满的心也可能刚硬。自满的心就像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就没办法承受新的水了。我对宇宙对人生已经有了一套看法,圣经的道理来了,好,我审查一下。这个有道理,这个要看情况,这个是胡说八道。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态度看待福音,我们就要错过它了。这样的心并不一定排斥圣经,排斥福音,它也可能表现的很接纳。耶稣这段话讲的太好了。其实他是说他同意耶稣这段话。而整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是圣经里那些他不同意的话。这个毛病成熟的基督徒也可能犯。牧师今天讲的真好。其实是在说他很同意牧师。而他对牧师的话的理解不一定是牧师的本意,最终他并没有从牧师那里学到任何事。成年人学到的越来越多的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自己不同意的东西。但只有后者带来改变。少年派的奇异漂流。另一种刚硬的心是我认真听过,仔细深入的思考过,读过很多书,我可以给别人解释圣经,我可以在查经时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但一切都是理论上的,思辨上的,福音从来没有深入到心中,在那里生根。深入内心是什么意思?三角函数,除了考试从没用过。圣经深入人心就是有一天好像神的话从书里跳了出来,突然砸在你头上,或者让你觉得如梦初醒,让你对自己,对生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你开始改变。我不再是阅读神的话,审问它,而是开始经历它,感到它在对我说话,它在审问我,挑战我,让你避无可避。 这个比喻不是关于应该怎么投资,怎么做生意。有人问,这个人买地的时候告诉地主地里有宝贝了吗,这公平吗?这不是耶稣要讲的事情。第二 耶稣不是在说你可以买到天国的门票,你可以靠完全的摆上,完全的委身挣得进天国的权力。这些行为是得到恩典的途径,不是赢得恩典的手段。就像电灯开关。照亮屋子的能量来自于电流,不是开关。开关是使电流通向灯泡的途径。信是恩典进入我们生命的途径(行为是这个信的外在表现)不是信赢得了恩典。就像浪子的故事里,听命顺服不足以让大儿子进入天国;小儿子得到了宽恕和接纳,是因为他悔改吗?是也不是,悔改是他接受恩典的渠道,但罪人能与神和好,是因为耶稣为所有罪人付上代价 。我們傳福音不是我们救了他们,是我们参与到一个过程中,最后他们与神通了电。 他们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价值;为得到它,他们愿意付出所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喜乐的。不是先付出后喜乐,是先喜乐,在盼望中付出。 我们最初来到神面前,来到教会一般是寻求一些帮助。我的亲人生病了,我要找一份工作,我想了解一点传统智慧。为此我们愿意花一些时间,付一些代价,但耶稣说第一你的问题不是你是一个病人需要医治,而是你是一个罪人需要救赎。你需要的远比你要求的大得多。第二,你的野心你的渴求太小了,你应该把它们放到一边,我可以给你的远比你梦想的大得多。 CS.Lewis说我们来到神面前时,常常就好像求神来修补一下我们的房子,一开始神补了房顶,通了下水道,就像你期望的一样,但过一会,你发现他在拆你家的墙,make no sense, 你房子的问题远比你以为的严重得多,而我要给你的,不是修修补补,我要给你盖一座宫殿。然后我自己也要住在里面。我们想的是神你帮我解决几个小问题,然后那个什么,你就可以走了。但耶稣不接受这个,他对我们的要求比我们想的要高的多。手扶犁向后看的人不配进神的国。不背十字架跟从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同样的这里耶稣说你要变卖所有的。基督信仰不是asset allocation,不是25%的时间花在教会,10%的钱用来奉献。

March 16, 2025


2025-03-09【從幸福的人到福音的管道】使徒行傳 3: 1-10,約翰福音 4: 7-30 -王嵩弟兄


信息大綱 I. 令人羨慕的人生和令人敬仰的人生 II. 令人羨慕的見證和令人驚嘆的見證 本週金句: 約翰福音 4:29 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 切事都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

March 10, 2025


【马太效应】 – 徐志雄 (耶穌的故事)


1968年,美国科学史学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don)提出“马太效应”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其实这源于《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 25:29)。简单来说,它描述了一种“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现象,即优势会不断累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十个童女(太25:1-13) 1“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 2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 3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 4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 5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 6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 7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  8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 9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 10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 11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 12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 13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奥古斯丁的解读(354-430) 十个童女——整个教会新郎——耶稣灯——信仰的外在见证睡着了——死了半夜醒来——末日复活灯油——神的爱和恩膏 童女:“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11:2) 半夜醒来: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林前15:52) 聪明vs愚拙的童女:那些愚拙的童女,她们没有带油, 她们是凭借自己的善行来取悦人,然而,如果她们的善行只是为了取悦人,那么她们就是没有带油。聪明的童女的灯燃烧着,是因着她们内心的油,因着内在的荣耀,因着内在的爱,为了取悦神。五个聪明的童女来了,并进入了羔羊的婚宴;愚拙的被拒之门外,因为那时不再是悦纳的时候,而是审判的时候 现代的解读 婚宴的背景十个童女要传达的信息对当时人的意义对现代人的意义 婚宴背景:圣经学者J·亚历山大·芬德利博士讲述了他在巴勒斯坦亲眼所见的情景。他写道:“当我们接近加利利某个城镇的城门时,我看见十位少女身穿华丽的服饰,一边跳舞一边演奏某种乐器,她们在我们的汽车前沿着道路前行。我问她们在做什么,翻译告诉我,她们是在陪伴新娘,直到新郎到来。我又问是否有机会看到婚礼,但他摇了摇头,大意是说:‘可能是今晚,也可能是明晚,甚至是两周之后,没有人能确切知道。’然后,他继续解释说,在巴勒斯坦的中产阶级婚礼上,如果发现新娘的婚礼队伍没准备好,那会是让娘家很窘迫的事。因此,新郎会出人意料地到来,有时甚至是在半夜。当然,按照公众习俗,他必须派一个人在街上大声喊道:‘看哪!新郎来了!’但这随时可能发生。因此,新娘一方必须随时做好准备,无论新郎何时到来,都要立刻出门去迎接他。还有几个重要的规定:天黑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除非带着点燃的灯;此外,一旦新郎到达,门一旦关上,迟到的人就无法进入婚礼现场。” 十個童女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她們都在等候新郞、都帶著燈、都打盹睡著了有的帶著燈,也預備油,有的只帶燈卻沒有預備油有的人预备好了迎接新郎;有的人以为自己预备好了,最后却发现自己被拒之门外 对当时人的意义:从最直接的意义上来说,这个比喻是针对犹太人的。他们是被拣选的民族,他们整个历史本应是为神之子的到来做准备的。当他来到时,他们理应已经做好迎接他的准备。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毫无准备,因此被拒之门外。 对现代人的意义:要认真对待信仰的问题(表面的信,形式上的信,都是没有预备好迎接主的再来)要真正地信而不是一种形式(预备灯和油) 才干的比喻(25:14-30) 14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15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16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 17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 18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19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  20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 21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22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23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24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25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 26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27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28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29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30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加尔文的解读 (1509-1564) 一个人——基督外国——天父右边才干——属世和属灵的恩赐买卖——敬虔的生命如同经商无用的仆人——只顾自己利益,完全回避爱的责任的人 才干:中世纪教会将耶稣比喻中的“他连得”解释为神赐给基督徒的属灵恩赐。在宗教改革时期,约翰·加尔文进一步塑造了“talent”一词的现代含义,他将“他连得”定义为神所赐的恩赐,包括对人的属灵呼召与属世的天赋能力。加尔文说:敬虔之人的生命正如经商一般,他们理应彼此交流、互通有无,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每个人在其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勤奋努力、所承担的呼召、行事的能力,以及其他各样的恩赐,都可以视为不同形式的“商品”,因为它们的目的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互助。他说,虽然神本身并不会因我们的劳碌而得着什么,但当一个人将神所赐的恩赐用来造福弟兄,并使其成为他人得救的途径时,他便是在神面前结出果实,最终彰显神的荣耀。尽管如今懒惰无用的仆人可能暂时蒙受圣灵的恩赐,但最终,他们将被彻底剥夺,因为他们只顾自身的安逸与享乐,不愿意承担任何劳苦,只顾自己的利益,完全回避一切关乎爱的责任,对众人的建造毫无关注。 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影响:韦伯 Max Weber 认为,新教徒的勤奋工作、节俭生活和财富再投资的习惯,为资本积累和理性经济行为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伦理观将工作从单纯的生存手段提升为一种“使命”,推动了职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新教伦理对工作的看法深刻影响了西方社会的职业文化,例如:强调职业道德(work ethic),如准时、诚实、努力。促进了现代职业观念,即工作不仅是谋生,更是个人价值和使命的体现。约翰·卫斯理提出了三条关于金钱的实用原则:”Gain all you can, save all you can, give all you can.” 现代的解读 1000两=1他连得= 重量单位,6000錢(天)=16.5年的工资领了一千两银子的仆人: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维持现状。他们自己也曾说过,他们所追求的一切,不过是要在律法周围筑起一道篱笆。这正是他们将耶稣钉上十字架的原因。耶稣带来了关于神、生命以及人的责任的新观念;而他们拒绝接受任何新的思想,因此最终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Hillel said, “He who increases not, decreases.”)在教育领域,学习好的学生可能获得更多关注和资源,从而更优秀;在经济中,拥有更多资本的人更容易通过投资获得更大回报;知道的越多,你能吸收的也越多(名画);但不进则退(日语)属灵的马太效应:给出去多的,得到的更多。属灵成长最快的就是出来服事(带查经,短宣)不同的恩赐:1000,2000,5000。不要嫉妒,也不要骄傲,给谁多,问谁要的也多。神看重的不单是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为此付出多少的努力(寡妇的两个小钱)不忠心的仆人很可能,那位不忠心的仆人觉得尝试也是徒劳的。他只有一个他连得,人家是他的两倍五倍。我没什么才能,让那些天才们去干好了然而,这个世界并不是由天才组成的。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由普通人从事普通的工作所维系的,但正是这些普通的工作必须完成,世界才能运转,神的计划才能得以实现。亚伯拉罕·林肯曾说过:“神一定是爱普通人,因为他造了那么多普通人。” “God must love the […]

March 9, 2025


2025-03-02 (國/粵)【我們還可以在一起嗎 ?—初代教會教我們的從彼此矛盾到融洽共處的功課】 使徒行傳 6:1-7 – 陳堯健牧師


信息大綱 I. ___矛盾__的出現:發怨言(v. 1) II. 突破的關鍵:___肯放下___(vv. 2-4) III. 處理的結果: 更興旺 (vv. 5-7) 本週金句: 以弗所書 2:14 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 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

March 3, 2025


Page 1 of 90

November 19th, 2022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Tags: , , ,

徐理强教授简介:徐医生出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嘉兴。他于1968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内外科学士。后在英国伦敦接受精神医学专业训练,且专门研究摄食障碍症,197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80年,徐医生到美国Pittsburgh继续研究和学术工作。1993年迁居波士顿,是塔夫茨大学(Tufts)医学院精神科教授。他发表过130多篇学术论文,也是4部教科书的作者或编者。他多次担任NIH美国国家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也曾经担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院以及成都华西医学院访问教授。1993年被GoodHousekeepingMagazine选为美国300个最佳精神科医生之一,199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精神科学院院士。

抑郁症系列讲座

【精神科四十年来对抑郁症了解的三个突破】“抑郁症”系列第一讲| 徐理强教授
【抑郁症的成因是基因与环境的互动】“抑郁症”系列第二讲| 徐理强教授
【抑郁症的治疗相当安全有效】 “抑郁症”系列第三讲| 徐理强教授
【抑郁症的咨询与扶持】“抑郁症”系列第四讲| 徐理强教授
【几个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系列第五讲| 徐理强教授
【精神病是鬼附吗】“抑郁症”系列第六讲| 徐理强教授

《圣经辅导》

浅谈《圣经辅导》门派理论的优点与缺点

《解开抑郁的迷思》(合集)

编者按:

在世界范围内,“精神病”(带有各式各样精神疾患的人群)的数量,很可能严重超过我们的常识认知。以我国为例,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5月公布的资料,截止2017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已达2亿4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7.5%;其中,失丧正常生活工作能力的重症患者超过1600万,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而承受着由这些患者造成的压力和伤害的配偶、亲人、同仁等等的数量,就更加巨大,难以估量。

另一方面,弥漫于全民、全社会中的对于精神疾患的无知、迷信、恐惧、羞耻、歧视等等伤害性、破坏性心态却依然根深蒂固地占据着人心。陈旧的思维观念惯性和淹没性的错误信息混淆视听;全社会精神医学领域的迟缓落后、医疗资源的巨大缺口、医患关系紧张等等因素,使无数病患更加难以得到哪怕是基本的医疗扶助,也让关切患者的周遭人群陷入痛苦甚至绝望。

面对精神疾患,在教会中,还存在独特的障碍和偏见。针对精神疾患常会出现的沮丧灰心、困倦懈怠、躁怒无常、甚至思觉失常等等症状,教会人群中往往有一套所谓“神学正确”的判断和“属灵敬虔”的“医治”手法。结果,不仅错失枉费了基督信仰中本来蕴含的深厚丰富的医治扶持资源,反而造成额外的二度伤害和加重的恐惧绝望。实在令人折腕悲叹!

徐理强教授医师是当今海内外华人世界中顶级杰出的精神科医师和学者。出于深重的忧患意识,浓集自己五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科研学识,徐医师写作了这本《解开抑郁的迷思》。本书面向普通民众,深入浅出地阐述关于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前沿知识。在其质朴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医疗实践、对信仰与医学科学关系的深入思考。《解开抑郁的迷思》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精神疾患方面真切的当代医学科学视野;同时也带来令人宽慰的希望。

过去这几十年,普世大脑科学和精神医学已经取得许多革命性的认知突破和长足的实践进步。现代精神医学科学认为,与人类的所有其他疾病一样,精神疾患也是先天基因遗传与是现实生活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本理论前提上,临床医学实践也研发了科学正规的诊治措施和丰富有效的药物资源,并且正在日新月异地提升、完善。抑郁症、双相症、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已经程序化、规范化、普及化;只要治疗对症,绝大部分精神病患都有好的疗效预期,可以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是药三分毒”的口头禅已经被显明是十分无知陈腐而且不负责任的谬见误导。随着一个又一个优良药物的面世,弱小可控的药物副作用,相比药物带来的收益,已经微不足道。

在《解开抑郁的迷思》书中,徐医师向我们解明,精神医学、医药的正当性和有效性是由严谨的实践数据来验证的。而基督信仰对人的心灵层面的丰富作用和她所带来的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也被证明对精神疾患的防治和扶持是确实有效有益的。书中,徐医生还回答了一些令人困扰的教会问题,提供了如何给抑郁症患者提供扶持的方法,介绍了他自己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一般流程和进阶分析。以这个治疗范式和实践经验为参考,所有关切精神疾患的人们可以消除对疾病和药物的恐惧、谬见,建立抑郁症等疾患治疗的基本概念,了解预期疗效,从而可以主动求医并配合治疗。

—————————————————

《解开抑郁的迷思》(合集)

解开抑郁的迷思(一)—— 基督教与精神科学
解开抑郁的迷思(二) ——抑郁症是什么?如何诊断?
解开抑郁的迷思(三)—— 躯体化症状
解开抑郁的迷思(四) ——抑郁症是心理問题? 生理疾病?
解开抑郁的迷思(五)—— 抑郁症的成因:基因与环境的互动
解开抑郁的迷思(六) —— 抑郁症究竟有多普遍
解开抑郁的迷思(七) —— 为什么基督徒可能得抑郁症?信仰对抑郁症病人有帮助吗?
解开抑郁的迷思(八) —— 抑郁症的治疗
解开抑郁的迷思(九) —— 抑郁症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 —— 治疗是治标还是治本?为何治疗效果不理想?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一) —— 抑郁症可以预防吗?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二) —— 其它的精神疾病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三) —— 精神病是鬼附吗?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四) —— 彼此扶持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五) —— 找到工作的意义与目标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六) —— 沉溺的问题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七) —— 为什么我选择精神科专业

更多讲道查经材料
播客存档
播客订阅方法

November 19th, 2022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Tags: ,

2022-4-24

April 23rd, 2022

Posted In: SundayBulletin,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