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在教会内外都很热门的话题。塑造我们生活的是冥冥中的命运,还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在教会里,这个问题的主要形式是关于神的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先问问大家相信有命运吗?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座的基督徒相信神掌管一切吗? 人有两个根本性的直觉:第一个我把它称为确定性的直觉。就是凡事都有原因,任何事不会平白无故的发生,一件事的发生可以用发生在它之前的一些事解释。基督徒在此之上还加上神是一切事情最终的原因。每件事一步步的回溯它的原因,早晚会回到神那里; 第二个我把它称为自由的直觉。我们相信人有自由,人可以选择做一件事或不做这件事,或者去做另一件事。 这两点是我们看待世界,与世界交往过程中最核心的两个直觉,确定性直觉的一个表现是我们非常看重解释和原因,人都有本能的愿望要为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找到原因,小孩子3岁的时候就会用无穷无尽的“为什么”让你发疯。一件坏事发生,大家问的第一个问题常常不是怎么办,而是这是谁的错,而看不出原因的苦难特别难以承受。当我们给苦难找到一个原因,我们会觉得好受一点。这个找原因的强烈动机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人们常常在原因尚不明确时硬给问题安上一个原因。瘟疫-神的愤怒,肯尼迪;选举结果使我们知道一些因素比另一些更强,但我们仍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我们这次下次还是不能预测结果;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往往夸大自己天分和努力的作用而忽略外界,包括神的支持,这是为什么成功常常难以复制。自由的直觉可能更重要,是我们人生一切行动的基础。也是道德责任的基础。张三和李四有矛盾,杀死了李四。那么张三必须承担杀人的罪责。但如果有人把张三从楼上推下去,张三掉下来恰好砸在李四身上把李四砸死了,那么张三不需要为李四的死负责,因为在这件事上他不是自由的。选择的自由是一切道德责任的基础。没有自由就没有责任。犯罪的人都想努力证明自己不是自由的(星象,基因,原生家庭)。这两个直觉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我们几乎从不思考它们,天然认为它们是无庸置疑的。但这两件事其实是有矛盾的。 如果每件事都由发生在它之前的事决定,那么我的决定这件事也是被它之前的其他事决定的,我的决定不是自由的。我因着那些原因其实不得不做这个决定。用哲学的术语就是说:determinism and free will are imcompatible. 决定论和自由意志是不相容的。你可能需要放弃一个。大家觉得你们会放弃哪一个?对于现代人来说,自由和自主是如此重要,我们可以自己做决定的直觉是如此的强,我们完全无法想象其他的可能。人们嘲笑那些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人。 John Piper. 同样当教会中有人讲神的预定和拣选的时候,大家会有疑问:如果一个人得救是神预定的,我们还传福音干什么?如果我们的生活都是神安排好的,基督徒是不是就可以躺平什么都不做了?人们觉得这些简单的问题足以揭示预定论这个想法的荒谬。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在一个预定的世界里,你我传福音或者不传福音也是预定的,躺平或不躺平也是预定的。你以为是别人告诉了你预定论,然后你选择了躺平,其实根本没有选择,别人告诉你,你躺平都是预定的。预定论并不会产生矛盾。虽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自己有自由意志这个感觉非常强烈,但它仍然只是一个感觉,而我们的感觉常常是不准确的,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做决定这件事的一步步的过程。我们没有看到在大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时候“我的决定”只是我为这件事的发生找到的一个原因。而我的决定是自由的这种想法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决定了我的决定时产生的一个错觉。我是不是已经成功的把大家都绕晕了。我的目的不是要把大家搞晕,而是和大家分享神创造的这个世界是何等奇妙,丰富。圣经里说他的意念如何高过我们的意念,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我们对世界有了一些了解,形成了一些观念,但那只是对真理的一些近似的感悟,就像约伯记里说的: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祂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做什么?你还能知道什么?我们这堂课叫信仰探讨,我们追求智慧,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品格是谦卑。不要太快觉得我已经全懂了,任何一个问题你越是深刻的了解它,就越发现自己了解的很少。要避免觉得和我们意见不同的那一派人是愚蠢的,甚至更糟,他们是邪恶的。预定和自由意志的关系不仅是基督教也是整个人类思想史上最长久的辩论之一。这些辩论和这些思考还没有结束,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古人,现代人,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每个人要用我们的生活交出我们各自的回答。 说起古人,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回到2600年前欧亚大陆的两端:古希腊和古印度。看看他们是如何思考世界的确定和人的自由的。古希腊的哲学传统中,命运Fate是一个核心主题。 命运意味着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无论人如何选择,如何挣扎,它一定会发生。俄狄浦斯王。为什么要看悲剧。悲剧是好人受苦,英雄遭难,品格高贵的人蒙冤。人世间最意难平,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我们下周会更详尽地讨论这个话题。命运是古希腊人提出的一个答案。命运的存在似乎和自由意志是不相容的。无论俄狄浦斯和他的父亲做了什么,都无法改变已经注定的结局。面对这个冲突,希腊哲学的主流想法是命运并不决定生活中的每件事,人在很多事情上仍然有自由意志,只是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命运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基督教历史上,也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有选择的自由的,但一些重要的事,人生的终点在何处是由神决定的。就像下棋,人可以自由的选择下一步怎么走,但棋局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神所要的结果。但这样的解释仍然带给人一些疑问,如果神预定了结果,我在过程中的选择真的是自由的吗?更重要的是如果结局是神预定的,我还需要为我的选择负责吗?如果神预定了我不信主,那祂凭什么审判我?我们一会还会回到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先来到印度。古印度人为这场辩论贡献了业(karma)这个概念。业就是人的行为与其未来命运之间的因果关系。善行就会在今生和来世得到善报,恶行相反会得到恶报。这个想法源自印度,但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影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我们每个华人都极熟悉的想法。和命运相比,业有一个吸引人的特点:命运常常是随意的,你会问,为什么俄狄浦斯的老爸命中注定要被自己儿子杀死?这看起来没道理。但业永远是公正的。你现在遭遇的不幸都是因为你过去的恶行,而你现在所行的善会在未来带给你福报。业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并不与自由意志相矛盾。业并不决定每件事会如何发生,有点像一个人抽奖抽中了,别人说,你为什么运气这么好,因为我攒了人品。我们说一个人攒了人品不是说他每件事运气都好,但他遇到好运气的可能性更大。业不决定人的选择,它只影响人做选择的环境。所以它可以与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共存。由于这些吸引人的优点,也由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业与报的想法对中国人的思想的影响是很深的。即使你从没有读过任何佛教的书,它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中。(放下,随缘,无欲无求,下辈子)华人基督徒在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上也容易受佛教思想影响。比如把神的审判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同起来;把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看成是修行。其实基督教的思想和印度哲学的交集是比较小的。你可以说是因为基督教神学基本都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受东方思想的影响小,但我们也看到,这两个思想体系的根基有一些巨大的不同。基督教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历史是线性的有开始有结束。而印度思想认为世界是个轮回的环,无始无终,它没有给神留下什么空间。印度佛教早期是没有神的。印度教有神,后来佛教里也有了佛和菩萨,但神也要遵守业力法则,他们可以帮助人,但不能改变以前犯下的业的后果。 由此基督教和印度宗教对世界的起源,人类的处境和未来,苦难的来源,得救的方法等等都有非常不同的看法。当然它们的道德原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像所有古代文明都有相似的道德准则。命运和业是人类对预定和自由意志最早的思考。 我们下面来看一看基督教历史上对预定论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基督教神学和其他哲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聪明人博览群书,然后思绪飞扬的产物。关于神的事情,神不告诉人,人自己是无法琢磨出来的。而神的话就是这本圣经,所以神学家的一切观点都要回到这本书。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赛46:10 显明神的主权,神有计划,而且他的计划必定成就,但没有说神计划每一件事。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言16:9 类似命运决定结果,你可以计划但结果是神决定的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耶1:5 显明神的拣选和预定,不是由于人的品格行为,是对耶利米一个人(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做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 罗9:10-13 两兄弟的命运不是他们的行为决定的而是神预定或预知的。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做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罗8:29-30 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 预定或至少是预知哪些人会得救。针对所有人的。 我们先看一下把这些话写下来的人—保罗是怎么看待预定和自由意志的。徒27:23-32 保罗相信神掌管一切也相信人有自由意志,人在神的计划中有作为;而神的预定通过人的选择来实现,而不是取消人的选择或克服人的选择而实现。 历代神学家对得救是预定的还是人选择的看法。我们看到基督徒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多样化的,好像一个光谱。 伯拉纠(Pelagius)是四世纪的神学家,他与奥古斯丁同时代,并与奥古斯丁有过激烈的辩论。385年他来到罗马,看到教会内部道德败坏。痛心疾首他认为这是教会过于强调靠恩典得救的教义的缘故,于是他开始传讲道德主义的信息。他的出发点就像保罗在加5:19-21 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伯拉纠致力于教会的更新,但他的观点越来越偏激。他不承认原罪但也认为人性是恶的,但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认为得救是靠遵守诫命。他的名言是如果我应该做,我就能做。这和保罗说的“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直接矛盾了。他还有一些其他比较出格的教义,以至于后来教会把他定位异端。在神的预定和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完全在自由意志一边的。我们也看到,他的初衷是好的,是不应该忽视的。与伯拉纠相对,奥古斯丁站在保罗一边。他的过去,Pelagius可能做得比较好,保罗原本做得好,神使他看到自己的罪。人的神学观点很难不受个人经历的影响,要保持谦卑,回到圣经。认为人无法靠自己的意志行善而得救,人得救要蒙神的拣选,要靠基督的恩典,要圣灵的帮助。在神的预定和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上,奥古斯丁认为神的预定是人得救的根本因素,自由意志在接受恩典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但其有效性依赖于上帝的恩典支持。 中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圭那发展了奥古斯丁的思想。他比奥古斯丁更强调自由意志一些。他认为人堕落以后无法行善,但神的恩典被赐给人,使人自由意志被重建,可以行善,可以有回应神的信心。这个恩典是给所有人的,但这个恩典不足以使人得救,人必须以自己的善行来建造信心,神最后会根据人的行为来审判众人。阿圭那的观点在奥古斯丁的右边,给了人的自由意志在得救上更大的作用。他认为这样的观点平衡了弗2:8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不是出于自己。和雅各书2:24 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然后到了宗教改革的年代加尔文的神学也是基于奥古斯丁的,和阿圭那相比,他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一些人得救,一些人灭亡都是由神预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起任何作用。如果神预定一个人不能得救,那么神对他的惩罚是公义的吗?加尔文回答了这个问题,神的惩罚是公义的,因为每个人都犯了罪,都应当受惩罚,神拣选了一些人得救是他的主权,得救是恩典,是我们不配的,但惩罚是每个人都应当受的,没有人是冤枉的。这个回答听起来很严厉,但还是有圣经依据的。保罗在阐述神的主权时说过类似的话。加尔文和奥古斯丁一样认为在得救这件事上神的预定起决定作用,但在犯罪这件事是神没有预定。罪恶是人自由意志的结果。在神的预定和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上,加尔文是在另一个极端了,基本上完全否定了自由意志在得救上的作用。 亚米念(Arminius)是17世纪荷兰神学家,他曾师从加尔文的学生贝扎,但不同意加尔文派关于预定的想法。于是提出了后来被称为亚米念主义的教义。他的出发点就是提摩太前书2:4 神愿万人得救。彼得后书3:9 神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悔改。他的主要观点是神没有预定哪个人会得救,而是预定了哪类人会得救。那些因信耶稣并坚忍到底的人将被神拯救。在得救的事上神和人都有工作要做。亚米念的神学比较合乎普通人的想法,美国建国前主要是清教徒,是加尔文派的,但19世纪以后,支持亚米念派的宗派渐渐占了主流。当然真理不是由投票选出来的。亚米念派也有它的困难。它所说的预定,拣选不是我们对这些词通常的理解。我们不说罪犯被政府预定要蹲监狱。从加尔文派与亚米念派的争论开始到现在,两派的神学也各自有了新的发展。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我们平信徒很难理解更不要说判断了。所以还是那句话,让我们多了解,少论断,不要随便参加圣战。 说了这么多,基督教在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谁对谁错的这场争论中到底站在哪里呢?虽然不同的神学流派在这个光谱上占据不同的位置,但我想可以有把握的说基督教持一种哲学上称为Compatibilism,相容论的观点。各派都承认自由意志和决定论可以並存。它们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语境。我们不应该因为它们表面上的不相容就坚持要摒弃一个。就好像光,有时表现的像粒子,有时表现的像波。光如何表现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观察它。虽然波和粒子在我们的头脑中是互不相容的两个概念,但对光的正确理解要求我们必须接受两者。就像我们在信心和理性那堂课上讲过的,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中也有许多看似彼此矛盾的观点。为了消除逻辑上的矛盾而摒弃一方而完全偏向另一方往往会导致更大的谬误。在预定论和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排斥预定,只相信人的意志和行动,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会越来越远,越来越缺乏主导性。在苦难中我们会有更多的自责更少的安慰;在追求圣洁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更多的压力更少的平安;在服事中更少的信靠,更多的“不够好”的焦虑。如果我们排斥自由意志,只相信预定,会削弱对个人道德责任的重視,对悔改和新生命的追求;在生活中缺乏参与感和意义,减少祷告的动力,甚至像伯拉纠看到的一样,道德生活上会有下降的趋势。 神的全知和预知:虽然对神是否预定事情的发展有不同看法,但基督教各派,其实也包括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相信神是全知的。神知道一切,你无法隐瞒任何事,神而且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 赛46:9-10 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太24:36 圣经里对未来的许多预言。但是预知和自由意志似乎也是有矛盾的。如果神知道我将要做的每件事,那么我做事时真的有自由吗?自由就是说我可能吃米饭,也可能吃面条,如果神已经知道我会吃面条,那么吃米饭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可能,只是我以为有这个可能罢了。一个解释是神在时间之外。神同时存在于所有的时刻,所以祂看见了每一件事的结果,祂没有强迫这件事发生,祂只是看见了所以祂知道。神同时在所有的地方不难想象,但神同时在所有时刻是无法想象的,这和我们在圣经中对神的认识不同。神是与人互动的神,祂在时间之内。祂对人的行为做出反应。因为人犯罪而且无力自救,于是祂差遣耶稣来到历史之中。这和时间之外的神很难说到一起去。就像上次我们讨论了神的全能,并不是字面的意思,神可以做每一件人可以描述的事。全能这个词的理解有很多细致微妙的地方。同样,神的全知,预知,预定,拣选也可能不完全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字面意思。也有微妙细致的地方。人的自由意志也是如此。
November 21, 2024
信息大綱 一、对为富不仁者的警告(5:1-6) 二、忍耐等候(5:7-11) 三、起誓的问题(5:12) 四、出于信心的祈祷(5:13-18) 五、迷失后的回转(19-20) 本週金句: 希伯来书12:1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 ,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 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November 17, 2024
華人福音堂家庭小組聚會材料 11.22.2024主題: 幸福,就是凡事謝恩經文: 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討論: 行動/禱告:操練讚美感謝神。為大家各項需要禱告,特別為今晚大家分享今年的感恩事項獻上感恩。大家可以輪流為不同的組員感謝主。如果人多,可以3-4人分一組來禱告,也可以每人為另一人的一項禱告事項輪流禱告。
November 16, 2024
罪是对上帝的道德律的背离,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并体现在行为、思想或内在的性情上。 “罪”的原意是“偏离目标”,箭不中靶心。罪是未能在行为、思想和性情上达到神对我们的期望。 行为:偷,盗,杀人越货,思想: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性情:嫉妒,骄傲,贪婪,苦毒,自私,冷漠 罪的本质——不把神当神 1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2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3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 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4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5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6 不可杀人。7 不可奸淫。8 不可偷盗。9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10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十诫前四诫是和神的关系后六诫是和人的关系 罪的来源 对享受的过度追求(美食,情欲)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财富)对成功的过度追求(地位) 罪不是从神而来的,罪是人的自由选择(亚当vs耶稣)肉体本身并没有罪,但以自我为中心,离弃神的肉体才是罪。 肉身的死死亡和永生在创世之初都是可能的选择当亚当夏娃选择违背神的时候,罪进入世界,死亡从可能成为必然(因为你吃日子必定死)灵性的死罪带来肉身的死亡,也带来灵性的死,就是与神隔绝对属灵事物的敏感度和对属灵事件的反应大大地降低甚至消失。(气功,火车火马,但以理)永恒的死永生在本质上与今生不同,且是永无止境(没有时间的维度)永死也是一种与神的分离,它在本质上与肉体的死亡不同,并且在程度上是永恒的(不是在打打麻将,唱唱卡拉OK) 辖制罪会变成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上瘾。一种罪会引发另一种罪。(该隐,大卫)甚至同样的行为在下一代几乎以相同的方式重复发生(亚伯拉罕和以撒,家暴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家暴) 否认罪可能被重新定义,从而不再被承认为罪。否认罪的另一种方式是承认行为的错误性,但拒绝承担责任(该隐) 自我欺骗(失去对罪的敏感)当我们否认罪时,自我欺骗是其根本问题(“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却不理会自己眼中的梁木呢?”(马太福音7:3)拿单的寓言(撒母耳记下12:1–15)) 自我中心罪还会导致逐渐增强的自我中心。在许多方面,罪是一种对自身的专注,我们会不断关注自己,夸耀自己的优点和成就,最小化自己的缺点。我们对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特别敏锐,却忽视了他人的需求。(Narcissist) 无法满足罪常常产生不安。罪有一种无法满足的特性,(洛克菲勒曾被问道,“要赚多少钱才能满足一个人?”他的回答是,“再多一点点。”)人生有两个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王尔德) 竞争由于罪使人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与他人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缺乏同理心我们关注个人的欲望、声誉和观点,只看到自己的视角。我们无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无法体会他们的需求,也无法理解他们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某个情况。 拒绝权威如果我们将安全感建立在自己的财富和成就上,那么任何外部权威都会被视为一种威胁。因为它限制了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必须被抵制或忽视。 苦毒我们无法真正以他人的利益为目标去行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vs 爱人如己)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自我满足,就会产生怀疑、冲突、苦涩,甚至仇恨。 原罪 伯拉纠主义(Pelagianism)阿米念主义(Arminianism)加尔文主义(Calvinism) 伯拉纠, 360年—420年,英国,罗马不列颠行省 神学家,和奥古斯丁辩论自由意志与原罪,被定为异端 伯拉纠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主要关注人们过上良好和正直的生活。在他看来,对人性过于消极的看法对人类行为产生了不利影响。加上对上帝主权的强调,人类罪恶的评估似乎消除了人们尝试过好生活的所有动机。原罪——伯拉纠极端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他认为,上帝为每个人特别创造的灵魂并未受到罪的玷污。(没有原罪)人犯罪是因为受了亚当对后代的影响,学了他的不良榜样。恩典——上帝赐下理性,摩西律法和耶稣的教导。这个就是“恩典” ,恩典对所有人都是平等可得的。既然我们并不真的有罪、我们并不需要被拯救,而是保持我们正当的身份和良好的地位。通过自身的成就,我们避免陷入罪恶状态。 Positive Thinking 阿米念主义 人有原罪,但上帝不会追究神的先行恩典恢复人对上帝回应的能力人可以自由地选择接受或拒绝救恩 加尔文主义 人有原罪,也被上帝视为有罪身体的特征通过父母遗传给我们,灵性的特征(罪性)也同样遗传下来亚当和耶稣都是全人类的代表,一个引入死亡,一个带来永生人无法选择上帝,都是神的预定和恩典 对罪的审判 律法的审判良心的审判死的审判末日的审判 胜过罪恶 我们知道罪的工价就是死,神要审判罪恶。神是有怜悯的,而耶稣替我们付清了罪的工价,使我们得与神重新和好(罪行)当我们受洗归入基督的时候,圣灵进到我们里面,更新我们的生命(罪性)
November 11, 2024
信息大綱 I. 變動世局中宣教的攔阻: A. _外在_ 的逼迫(v. 9) B. 內部的 _困惑_ (vv. 10-12) II. 不變大使命宣教的出路: A. _做下去_ 去,就贏了(v. 13) —- 忍耐到底的堅持, B. 走出去,就 _對_ 了(v. 14) — 傳遍天下的異象, 本週金句: 馬可福音16:15 祂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November 10, 2024
這個將要來到的週末(11/8-11/10),是我們教會今年的宣教年會。中華福音神學院戴繼宗院長于週五(11/8)來我們教會專題講座,由戴院長的信息開始今年的宣教年會。戴院長是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牧師的第五代世孫,也長期投入宣教事工,並在世界各地傳遞宣教的異象。週五晚上的信息【通達時務、確知所行】,戴院長將在信息中幫助大家看見這末後世代中宣教的契機。
1:1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1:2 这道太初与 神同在。1: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佛教并没有一个“造物主”或“第一因”的概念,核心思想之一是缘起观,即一切现象都因缘聚合而生,因条件的变化而灭。而生命不断地在生、死、再生之间循环。 在印度教的神话中,创造、保护、和毁灭由三位主神来负责。梵天(Brahma)是创造神,他负责创造宇宙和一切生命;毗湿奴(Vishnu)是保护神,负责维护宇宙的秩序和平衡;湿婆(Shiva)是毁灭神,通过破坏来实现再生和转化。这种循环的过程象征着宇宙的无尽循环:创造、生存、毁灭和重生。 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研究,宇宙137亿年,地球45亿年,现代智人Homo sapiens最早出现在非洲,约在20万到30万年前。非洲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多样性可能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大约在7万到10万年前,一些早期智人群体开始从非洲迁出,向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和美洲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智人与居住在欧亚大陆的其他古人类(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发生了基因交流。(今天的非洲以外人群中大约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 在17世纪,爱尔兰主教詹姆斯·阿瑟(James Ussher)详细计算了《圣经》中提到的事件和家谱,得出了一个明确的日期,认为创世发生在公元前4004年。 从无到有 (Rom 4:17 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 神。。。) 涵盖所有(John 1: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独一源头(Rom 11:36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没有阴阳,正邪的角力) 圣父圣子圣灵的介入林前 8:6 然而我们只有一位 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他有的;我们也是藉着他有的)创 1:1-2 起初, 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创造的目的:神的荣耀(万物荣耀神的方式就是按照神的设计来运行——物质遵行规律运行,动物按照设计生存,唯有人和天使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荣耀神) 诗19:1 诸天述说 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动物如何听从神?巴兰的驴,以利亚的乌鸦,约拿的鱼 创世的年代——年轻地球说 间隙理论 The Gap Theory大洪水理论 The Flood Theory理想时间论 The Ideal-Time Theory The gap theory神最初的创造(创世记1:1):也许是上百亿年之前(The Universe is 13.8 billion years old),这是一个完整而完美的创造,地球和宇宙已存在。毁灭或堕落(与1:2之间的间隙):有些理论支持者认为,这期间发生了撒旦的堕落,导致地球荒废(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重新创造或恢复(1:3-1:31的“六日创造”):数千年前,神开始新的二次创造,6天时间恢复地球,并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争议:创1:1和1:2之间原文并没有暗示有一个时间间隔“空虚混沌”原文中只是描述了一个未成形的、未经装饰的状态,而不是毁灭如果Gap Theory中的“间隙”内发生了撒旦的堕落,并导致了地球的毁灭,那么人类之前就有了死亡和破坏的存在。这可能与圣经中“罪的工价乃是死”的教义相冲突,因为圣经强调罪进入世界是通过亚当的堕落带来的,而不是在亚当之前。 The flood theory地球只有几千年的年龄大洪水导致大量沉积物迅速沉积,迅速掩埋了大量动植物残骸,这些生命最终沉积的泥土在波浪的巨大压力下被固化成岩石,形成了地层中的化石记录。不同的岩层代表了洪水的不同波次。这些异常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地质学家认为通常需要三十亿年才能完成的过程。、争议:主流地质学认为地球上大多数地质特征是数百万年内缓慢形成的,而不是短期灾难造成的。根据洪水理论,洪水应当迅速掩埋动植物遗体,但地层中的化石显示出生物种类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与大规模灾难性沉积的解释并不一致。 The ideal-time theory神在创造地球、生命和宇宙时使它们看起来已经成熟。例如,当神创造亚当时,亚当并不是一个婴儿,而是一个成年的个体,具备一定的“年龄”特征。同样,树木、山脉、星体等也被创造时就显得“成熟”,具备相当的年龄特征。理想时间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化石记录、沉积层、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等特征都是在创造时“内建”在地球中的,而不是经过漫长年代逐渐形成的。争议:科学上无法证实或反证神学上的问题:和神真实无伪的性情不符。 创世的年代——年老地球说 启示日理论 The […]
November 3, 2024
信息大綱 I. 認識神 掌權 ; — 被揀選的族類: II. 要能 祝福 人; — 有君尊的祭司: III. 活出 不一樣 ; — 聖潔的國度: IV. 選票 高舉主; — 屬神的子民: 本週金句: 彼得前書 2 : 9 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 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 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撒母耳記下 19:1-43 【中心思想】: 衝突和叛亂後秩序的恢復和關係的重建。從大衛面對這些過程中錯綜複雜的挑戰,看神如何在其中掌權。 【分段大綱】: 【查經問題】: 撒母耳記下 19:1-43 1 有人告訴約押說:「王為押沙龍哭泣悲哀。」 2 眾民聽說王為他兒子憂愁,他們得勝的歡樂卻變成悲哀。 3 那日眾民暗暗地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 4 王蒙著臉,大聲哭號說:「我兒押沙龍啊!押沙龍,我兒,我兒啊!」 5 約押進去見王,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 6 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 7 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我指著耶和華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這禍患就比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 8 於是王起來,坐在城門口。眾民聽說王坐在城門口,就都到王面前。 以色列人已經逃跑,各回各家去了。 9 以色列眾支派的人紛紛議論說:「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現在他躲避押沙龍逃走了。 10 我們膏押沙龍治理我們,他已經陣亡。現在為什麼不出一言請王回來呢?」 11 大衛王差人去見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你們當向猶大長老說:『以色列眾人已經有話請王回宮,你們為什麼落在他們後頭呢? 12 你們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為什麼在人後頭請王回來呢?』 13 也要對亞瑪撒說:『你不是我的骨肉嗎?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做元帥,願神重重地降罰於我!』」 14 如此就挽回猶大眾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們便打發人去見王,說:「請王和王的一切臣僕回來!」 15 王就回來,到了約旦河。猶大人來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請他過約旦河。 16 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急忙與猶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衛王。 17 跟從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憫人,還有掃羅家的僕人洗巴和他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僕人。他們都趟過約旦河迎接王。 18 有擺渡船過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過約旦河的時候,基拉的兒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 19 對王說:「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僕人行悖逆的事,現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於僕人,不要記念,也不要放在心上。 20 僕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約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 21 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說:「示每既咒罵耶和華的受膏者,不應當治死他嗎?」 22 大衛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關涉,使你們今日與我反對呢?今日在以色列中豈可治死人呢?我豈不知今日我做以色列的王嗎?」 23 於是王對示每說:「你必不死。」王就向他起誓。 24 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也下去迎接王。他自從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來,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鬚,也沒有洗衣服。 25 他來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時候,王問他說:「米非波設,你為什麼沒有與我同去呢?」 26 他回答說:「我主我王,僕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與王同去,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 27 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毀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樣好,就怎樣行吧。 28 因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我現在向王還能辨理訴冤嗎?」 29 王對他說:「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說:你與洗巴均分地土。」 30 米非波設對王說:「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宮,就任憑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31 基列人巴西萊從羅基琳下來,要送王過約旦河,就與王一同過了約旦河。 32 巴西萊年紀老邁,已經八十歲了。王住在瑪哈念的時候,他就拿食物來供給王,他原是大富戶。 33 王對巴西萊說:「你與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養你的老。」 34 巴西萊對王說:「我在世的年日還能有多少,使我與王同上耶路撒冷呢? 35 僕人現在八十歲了,還能嘗出飲食的滋味,辨別美惡嗎?還能聽男女歌唱的聲音嗎?僕人何必累贅我主我王呢? 36 僕人只要送王過約旦河,王何必賜我這樣的恩典呢? 37 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這裡有王的僕人金罕,讓他同我主我王過去,可以隨意待他。」 38 王說:「金罕可以與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願待他。你向我求什麼,我都必為你成就。」 39 於是眾民過約旦河,王也過去。王與巴西萊親嘴,為他祝福,巴西萊就回本地去了。 40 王過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過去。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 41 以色列眾人來見王,對他說:「我們弟兄猶大人為什麼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並跟隨王的人過約旦河?」 42 猶大眾人回答以色列人說:「因為王與我們是親屬。你們為何因這事發怒呢?我們吃了王的什麼呢?王賞賜了我們什麼呢?」 43 以色列人回答猶大人說:「按支派,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衛身上,我們也比你們更有情分。你們為何藐視我們,請王回來不先與我們商量呢?」但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硬。
October 30, 2024
信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生活的基石。相反如果没有了信任,人生的每一件事都会变得非常艰难。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最大的区别不是某些物质和服务的缺乏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信任程度。 我们的信任当然不是无条件的。我们不会自动相信听到看到的每一个消息。我们会考察消息的来源。我们会把新消息和已知的事实,已有的信念比较,看有没有冲突,冲突能不能解决。当我们讨论信任福音书时,我们会用这些同样的方法。我们说过福音这个词字面的意思就是好消息。但是信任福音这个好消息和信任朋友告诉你的一个大减价的好消息有所不同。福音书里有一些非凡的宣称。它记载了一些我们从未经历过的神迹,它讲到一个人:耶稣,说他是神的儿子,说他是我们生命的主人,会决定你我灵魂的命运。这是人们不那么容易相信福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个原因,不是唯一的原因。另一个人们不相信福音的原因是人们不愿意相信。世人有时会批评基督徒说你们相信只是因为你们愿意相信,因为基督教许诺你们永远的生命,死后的天堂等等,你们希望它是真的,所以相信它。这个批评有一定的道理。基督徒确实不能把信仰变成wishful thinking。但另一方面,很多人不信也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相信。因为基督的信仰要求门徒改变对世界对自己的看法,改变生活的重心和方式。这对任何人都不是轻易的事。也因为这两个原因,同样是好消息,基督徒去告诉朋友大减价的消息要比去传福音容易的多。大减价不那么难以置信,而且人人愿意相信它。相信耶稣,跟随耶稣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它值得。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有的人把福音书当作神话故事来看,里面的神迹就像西游记一样是吸引人们眼球的东西。认为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里的教导。你要舍己为人,你要宽恕,要怜恤,要爱人如己等等。耶稣的道德榜样和人生教导很重要,但不是福音书最重要的地方,也不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地方。这个信仰最核心的部分不是你要怎么做才能蒙神喜悦,才能得救,而是耶稣为我们做了什么,使我们相信他就可以得救。神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神也把良知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都知道对与错,但我们做不到,我们总是亏欠神的荣耀,离他创造我们时希望我们的样子相差太远。这些不是福音书里的新道理,是旧约圣经反复讲的人的罪,罪是偏离了靶心。靶心不是神的道德标准,是神创造我们时希望我们成为的模样。人们会抱怨神的道德标准太高了。神为什么要用不可能的高标准要求我?这是误解了罪,罪是我们不要按神造我们的心意去生活,要用自己取代神。当这个靶子没射中后,其他的很多事都变得不可能了。因为这些不可能,神有了一个新的救赎的计划。不是给我们一本新书教我们怎么做人,也不是兴起一个有魅力的演说家,感动我们改变。这些都没用。神差派他的独生爱子来到世上,来到人类历史当中,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赎了我们的罪,然后死里复活,为我们带来希望。因此相信福音书带给我们的这个好消息很重要。这个好消息是我们得救的缘由和凭据。如果大家还没有读过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本福音书,我鼓励大家去读一读。这是接触基督教最好的切入点。书并不长,每一本都可以在两小时以内读完。 反对福音书是可以信赖的历史的人主要有两类观点耶稣只是一个犹太教里有革新思想的教师,他死后被基督徒们神化。福音书里关于耶稣是神的内容都是后人加上去的。现在代表人物是Bart Ehrman. 在网上可以很容易找到他的书和视频教会为統一思想维系权力修改了福音书的内容,压制了其他福音。用这四本福音书统一了思想。达芬奇密码这是两个严重的指控,基督徒必须严肃的对待。我们下面的讨论都会围绕这两个质疑。另外有一个相对次要的批评:就是福音书都是基督徒写的,他们写作的目的就是让读者相信耶稣是神,所以他们不是中立的,是有偏见的。这个顾虑是有道理的,但这个顾虑对差不多所有的书都适用。关于足球的书都是球迷写的,写菜谱的人都想让你相信照着做出来的菜会很好吃。他对烹调的看法一定不是中立的。第二,这样的偏见不是我们拒绝相信的理由。一个无辜的人被控告杀人,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都会为他辩护。这些人都不是中立的,他们有强烈的动机要说服陪审团相信他无罪,但这不意味着他们的证词是不可信的。我们仍然要根据证词本身来做判断。 圣经以外的文献塔西陀:编年史 AD115. 提到基督教,起源于一个被称为基督的人,他在提比留做皇帝,彼拉多做犹大地总督时被处死。他说基督教像疾病一样传播很快。他称之为迷信。还说过基督教是妇女和奴隶们的信仰。虽然他对基督教怀有敌意,但他的记录确认了福音书里的几个重要事实。耶稣活动的时间地点,他的死亡,他的称号基督。基督是希腊文受膏者,也就是希伯来文的弥赛亚,救世主的意思。他还指出基督徒这个名称是非信徒起的。信徒后来才采用了这个名称自指。他讲到基督教传播很快,在主后64年罗马大火时,他说罗马城里有大量基督徒。他写道尼录王为了为自己放火找替罪羊,就诬告说是基督徒放的火。这也和教会传统一致。彼得,保罗都在这段时间殉道。这表明基督教在30年时间里已经从犹太地传播到了罗马。事实上,我们从别的资料中确认50年代,基督教已经传到了罗马城。Claudius皇帝曾驱赶犹太人离开罗马 (徒18:2)Suetonius罗马12帝王传里说是因为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冲突。塔西陀没有提到耶稣死里复活的事,但从这个信仰的名称,我们知道从一开始这就是关于犹太人期盼的旧约圣经应许的基督的一个信仰。小普林尼:AD111,做Pontus总督(土耳其西北)时给Trajan皇帝写信:抱怨基督徒太多了,神庙都门可罗雀了,献祭的肉都没人买了。小普林尼写信的主要目的是向皇帝请教如何对付基督徒。皇帝回信说只需要惩罚那些顽冥不化的。测试的方法就是要求他们向罗马的神献祭。皇帝都知道基督徒只敬拜一位神。他还描述了基督徒总是“天没亮就聚集在一起向基督唱歌,好像他是神一样。”这毫无疑问是在描述敬拜的场景。显示出早期基督徒就把基督当作神敬拜。这与新约圣经里的记录是完全一致的。腓2:5-11 保罗记录了一首诗歌。里面明白无误的指出基督就是神。腓立比书写于50年代,这首歌的年代就更早。基督教的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为后代基督徒修改福音的说法带来了困难。在那个没有印刷机,没有广播电视互联网的时代,要想在一个广大的帝国里修改已经广泛传播的消息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基督教当时并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组织,可以有资源来做这样的事,如何说服别人,如何毁掉原来的记录?更何况做基督徒是一个没有油水反而要冒很大风险的事,谁要来改变福音的内容,他是如何做到的?这是认为福音被修改过的人需要回答的问题。另外如果福音的内容,比如耶稣是神,复活这些是一世纪晚期耶稣门徒慢慢离世以后新加上的,那就需要回答没有这些基督教是如何这么快传播的? 它在教主死後才開始傳播,暗示他死后发生了一些事,给传播提供了动力。1世纪很多运动,领袖死了,要么就终止了,要么选个新领袖,说领袖复活了是从没有过的事耶稣的死法使多数犹太人相信他是被神咒诅的。把耶稣的死和苏格拉底的死相比,既不英勇也不从容,无法吸引爱智慧的希腊人。在它产生的本国本族中,在世界的优势文化中都有先天的致命缺陷基督教背后没有帝国的军队,不借助征服和外交没有稳固的种族基础,人们不是生而成为基督徒而必须重生。必须靠人来传福音,没有庙宇来献祭,没有和生活历史文化成为一体。没有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它宣称别的神都是假的。没有融合同化的余地它的平等思想对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的稳定有潜在的威胁。塔西陀的评论,这是一个引起动荡的信仰其它宗教,思想得以成功传播的机制它几乎全都没有。它靠什么吸引人?门徒显露的是令人惊诧的能力。他们勇于就死,牺牲自己服事他人。与世间智慧完全颠倒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是这四本书?不是因为原先有几十本记录耶稣生平的书,后来教会为了打击异己,巩固权力选了这四本书做正典。不是的。原因是这四本书是最早的福音书,也是早期教会共同接受的关于耶稣生平的原始资料。都柏林的Chester Beatty图书馆里藏着一套古卷Papyrus 45. 大约在220年前后写成。它包含了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所以那时这四本书已经作为正典被收录在一起了。而更早的,写于170年前后的穆拉多利残篇是我们现在已知最早的新约圣经书卷的目录,里面记录的书卷都在我们现在读的圣经里面。基督教早期一直没有一个中央机构来做关于全教会的决定,但是很奇妙各地的信徒对基本的教义,圣经的经典的看法是基本相同的。我们相信这是神的工作。佛教也没有一个中央机构,佛教教义随时间地域不同差别极大。这是基督教历史另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年代:50-90年代,非基督徒学者认为福音书是在70年后写成的,因为书中对耶路撒冷覆灭的预言不可能在70年以前做出。这里耶稣不是神无法预言是他们逻辑的前提,而不是论证的结果。使徒行传结尾于60年代初,路加仍与保罗在一起,70年耶路撒冷的覆灭,基督徒大多在围城之前离开了耶路撒冷福音书中的许多细节显示书的作者是生活在犹太地的犹太人。马太马可约翰把加利利湖称为海,因为湖边的当地人就是这么叫的。路加把它称为湖。西蒙和玛丽亚是犹太地最常见的名字,犹大福音里只出现了2个犹太人名字:犹大和耶稣,和一大堆非犹太名字。因为这些后来的福音的作者都是非犹太人。没有相应的知识。同样在那个没有图书馆互联网的时代,非犹太人说不出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路上会经过哪些小镇。圣经的作者知道,多马福音中没有提过任何地名,腓立福音只提到耶路撒冷和拿撒勒。 今天的人和古人有两点不同:用引号来引用别人的话是近代的发明,引号里面的必须一字不差。古人没有这种惯例。而且耶稣很可能是讲亚兰语的,用希腊文写成的圣经本来已经有一个翻译的过程。所以耶稣的话很可能不是逐字的原话。古人的记忆力比我们好很多。不能因为我们记忆牧师讲道内容很难就断定他们不能把耶稣的原话准确记录下来。耶稣讲了一些话很不中听 太7:11你们虽然不好(evil)15:26 称外邦人为狗(一世纪晚期起,传教的主要对象是外邦人) 23:3 要求门徒遵行法利赛人一切教导(法利赛人和基督徒关系一世纪末极度恶化) 在十字架上喊我的神为什么遗弃我。这些都是对传教很不利的,以至于2000年后我们查经这些问题还要一次次被提出,被解释。如果不是耶稣的原话,很难想象为什么要编这样的话。另一方面,耶稣没有讲很多后来的门徒想听的,对教会发展很有用的内容,比如天堂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奖赏是什么?外邦人要不要受割礼。教会的组织架构,权力分配是什么样的?耶稣喜欢讲parable比喻,寓言。旧约里很少,死海古卷和早期基督徒也很少用。像是耶稣自己的独特风格。撒种的寓言,浪子回头的故事,好撒马利亚人的寓言被广泛认为是文学和道德教育中的杰作。他们都来自于耶稣这个创教的天才是一个比它们被几个后人独立创作出来的可能性大很多。另一个例子是人子这个称呼。四本福音书都记录耶稣自称人子这个不常见的称谓。门徒却很少这样称呼耶稣。 四福音书是人类所有古籍中拥有手抄本最多的。目前人们在考古挖掘中发现了五千多本福音书的手抄本。最早的包含全文的手抄本来自于四世纪,最早包含全部四本书的残本刚才说了是来自于三世纪初。最早的约翰福音的残篇写于大约125年,就是约翰福音成书30年后. 手抄本数量之多与原稿时间间隔之短都是其它古典作品无法比拟的。如果我们怀疑福音书最初的版本没有流传下来,被后人改动了,那一切的古代经典都不可信了。这5000多份手抄本的内容是否一致?文字上的差异是很多的。有几千处,但基本上都是字母增减,冠词增加,词序不同这类不影响意思的差别。因为希腊文本身也随着时代在变动。但比较不同版本,不难判断原文。主要有两处添加;可16:9-20,约8:1-11。马可添加的内容全部可以在其它三本福音书中找到,内容上没有争议。行淫妇人的故事是独特的。但不一定不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后人把口传的耶稣的故事加了进去。这个故事写的太好了,后代的教会都接受它。与耶稣的性格和教导非常一致。这两处差异是近代考古工作证实的,但基督徒一直都知道,整个中世纪教会的书籍中都指出这两点差异,没有隐瞒。太24:36 “子也不知道” 在一些抄本中被删去。基督徒中也有觉得自己比使徒更懂的,但从福音书内容的令人震惊的高度一致,可以看出多数基督徒对圣经是有敬畏之心的。一本书流传了一千多年,没有什么改动,这是极为罕见的。对比莎士比亚。 从我们今天掌握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确定以达芬奇密码为代表的认为教会为维系权力而篡改圣经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在教会获取权力之前,新约正典已经在实践中确立了,福音书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在教会获得权力之前,在整个罗马帝国的庞大疆域内以及边疆外的国家(亚美尼亚,波斯,德意志)对福音书的内容进行重大的修改面临巨大的技术和后勤上的困难。我们还知道把基督当作神来敬拜是最早期的教会开始的(小普林尼,保罗的书信)而在教会内质疑耶稣的神性的观点是在三世纪末才开始具有影响力并在文献资料中展现出来的。认为耶稣是道德教师的说法很难解释基督教早期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与犹太教的冲突和罗马帝国的逼迫下的发展。犹太教不是因为基督徒的道德追求而压制基督教,而是认为基督徒违反了一神的信仰,罗马帝国逼迫基督教是因为基督徒拒绝崇拜帝国的神灵。这些都是新的宗教的特点而不是新道德运动的特点。我们刚才讨论了篡改福音书的困难。但更难以解释的问题是谁改了它?为什么要改?为权力,使徒的表现;为利益,福音书里没有帮助教会领袖获取地位利益的教导,为大的要服侍人;为建立组织,多收信徒,耶稣屈辱的死亡对在犹太人和希腊人中传播都是巨大的障碍,割礼,律法的问题如果人们控告基督徒犯了篡改福音书的罪名,审理这个案件的法庭上,没有被告人,不知道是谁改的,没有目击证人和证物,没有成立的动机,没有人得利,找不到作案的方法,绝大多数可能的作案时间都被排除了。相反有大量物证表明福音书的内容没有被改过。我想这会是历史上最容易审理的案件。
October 27, 2024
cgcm_media November 19th, 2022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徐理强教授简介:徐医生出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嘉兴。他于1968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内外科学士。后在英国伦敦接受精神医学专业训练,且专门研究摄食障碍症,197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80年,徐医生到美国Pittsburgh继续研究和学术工作。1993年迁居波士顿,是塔夫茨大学(Tufts)医学院精神科教授。他发表过130多篇学术论文,也是4部教科书的作者或编者。他多次担任NIH美国国家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也曾经担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院以及成都华西医学院访问教授。1993年被GoodHousekeepingMagazine选为美国300个最佳精神科医生之一,199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精神科学院院士。
【精神科四十年来对抑郁症了解的三个突破】“抑郁症”系列第一讲| 徐理强教授
【抑郁症的成因是基因与环境的互动】“抑郁症”系列第二讲| 徐理强教授
【抑郁症的治疗相当安全有效】 “抑郁症”系列第三讲| 徐理强教授
【抑郁症的咨询与扶持】“抑郁症”系列第四讲| 徐理强教授
【几个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系列第五讲| 徐理强教授
【精神病是鬼附吗】“抑郁症”系列第六讲| 徐理强教授
编者按:
在世界范围内,“精神病”(带有各式各样精神疾患的人群)的数量,很可能严重超过我们的常识认知。以我国为例,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5月公布的资料,截止2017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已达2亿4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7.5%;其中,失丧正常生活工作能力的重症患者超过1600万,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而承受着由这些患者造成的压力和伤害的配偶、亲人、同仁等等的数量,就更加巨大,难以估量。
另一方面,弥漫于全民、全社会中的对于精神疾患的无知、迷信、恐惧、羞耻、歧视等等伤害性、破坏性心态却依然根深蒂固地占据着人心。陈旧的思维观念惯性和淹没性的错误信息混淆视听;全社会精神医学领域的迟缓落后、医疗资源的巨大缺口、医患关系紧张等等因素,使无数病患更加难以得到哪怕是基本的医疗扶助,也让关切患者的周遭人群陷入痛苦甚至绝望。
面对精神疾患,在教会中,还存在独特的障碍和偏见。针对精神疾患常会出现的沮丧灰心、困倦懈怠、躁怒无常、甚至思觉失常等等症状,教会人群中往往有一套所谓“神学正确”的判断和“属灵敬虔”的“医治”手法。结果,不仅错失枉费了基督信仰中本来蕴含的深厚丰富的医治扶持资源,反而造成额外的二度伤害和加重的恐惧绝望。实在令人折腕悲叹!
徐理强教授医师是当今海内外华人世界中顶级杰出的精神科医师和学者。出于深重的忧患意识,浓集自己五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科研学识,徐医师写作了这本《解开抑郁的迷思》。本书面向普通民众,深入浅出地阐述关于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前沿知识。在其质朴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医疗实践、对信仰与医学科学关系的深入思考。《解开抑郁的迷思》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精神疾患方面真切的当代医学科学视野;同时也带来令人宽慰的希望。
过去这几十年,普世大脑科学和精神医学已经取得许多革命性的认知突破和长足的实践进步。现代精神医学科学认为,与人类的所有其他疾病一样,精神疾患也是先天基因遗传与是现实生活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本理论前提上,临床医学实践也研发了科学正规的诊治措施和丰富有效的药物资源,并且正在日新月异地提升、完善。抑郁症、双相症、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已经程序化、规范化、普及化;只要治疗对症,绝大部分精神病患都有好的疗效预期,可以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是药三分毒”的口头禅已经被显明是十分无知陈腐而且不负责任的谬见误导。随着一个又一个优良药物的面世,弱小可控的药物副作用,相比药物带来的收益,已经微不足道。
在《解开抑郁的迷思》书中,徐医师向我们解明,精神医学、医药的正当性和有效性是由严谨的实践数据来验证的。而基督信仰对人的心灵层面的丰富作用和她所带来的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也被证明对精神疾患的防治和扶持是确实有效有益的。书中,徐医生还回答了一些令人困扰的教会问题,提供了如何给抑郁症患者提供扶持的方法,介绍了他自己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一般流程和进阶分析。以这个治疗范式和实践经验为参考,所有关切精神疾患的人们可以消除对疾病和药物的恐惧、谬见,建立抑郁症等疾患治疗的基本概念,了解预期疗效,从而可以主动求医并配合治疗。
—————————————————
《解开抑郁的迷思》(合集)
解开抑郁的迷思(一)—— 基督教与精神科学
解开抑郁的迷思(二) ——抑郁症是什么?如何诊断?
解开抑郁的迷思(三)—— 躯体化症状
解开抑郁的迷思(四) ——抑郁症是心理問题? 生理疾病?
解开抑郁的迷思(五)—— 抑郁症的成因:基因与环境的互动
解开抑郁的迷思(六) —— 抑郁症究竟有多普遍
解开抑郁的迷思(七) —— 为什么基督徒可能得抑郁症?信仰对抑郁症病人有帮助吗?
解开抑郁的迷思(八) —— 抑郁症的治疗
解开抑郁的迷思(九) —— 抑郁症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 —— 治疗是治标还是治本?为何治疗效果不理想?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一) —— 抑郁症可以预防吗?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二) —— 其它的精神疾病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三) —— 精神病是鬼附吗?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四) —— 彼此扶持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五) —— 找到工作的意义与目标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六) —— 沉溺的问题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七) —— 为什么我选择精神科专业
cgcm_media November 19th, 2022
Posted In: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