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1:2 这道太初与 神同在。1: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佛教并没有一个“造物主”或“第一因”的概念,核心思想之一是缘起观,即一切现象都因缘聚合而生,因条件的变化而灭。而生命不断地在生、死、再生之间循环。 在印度教的神话中,创造、保护、和毁灭由三位主神来负责。梵天(Brahma)是创造神,他负责创造宇宙和一切生命;毗湿奴(Vishnu)是保护神,负责维护宇宙的秩序和平衡;湿婆(Shiva)是毁灭神,通过破坏来实现再生和转化。这种循环的过程象征着宇宙的无尽循环:创造、生存、毁灭和重生。 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研究,宇宙137亿年,地球45亿年,现代智人Homo sapiens最早出现在非洲,约在20万到30万年前。非洲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多样性可能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大约在7万到10万年前,一些早期智人群体开始从非洲迁出,向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和美洲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智人与居住在欧亚大陆的其他古人类(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发生了基因交流。(今天的非洲以外人群中大约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 在17世纪,爱尔兰主教詹姆斯·阿瑟(James Ussher)详细计算了《圣经》中提到的事件和家谱,得出了一个明确的日期,认为创世发生在公元前4004年。 从无到有 (Rom 4:17 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 神。。。) 涵盖所有(John 1: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独一源头(Rom 11:36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没有阴阳,正邪的角力) 圣父圣子圣灵的介入林前 8:6 然而我们只有一位 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他有的;我们也是藉着他有的)创 1:1-2 起初, 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创造的目的:神的荣耀(万物荣耀神的方式就是按照神的设计来运行——物质遵行规律运行,动物按照设计生存,唯有人和天使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荣耀神) 诗19:1 诸天述说 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动物如何听从神?巴兰的驴,以利亚的乌鸦,约拿的鱼 创世的年代——年轻地球说 间隙理论 The Gap Theory大洪水理论 The Flood Theory理想时间论 The Ideal-Time Theory The gap theory神最初的创造(创世记1:1):也许是上百亿年之前(The Universe is 13.8 billion years old),这是一个完整而完美的创造,地球和宇宙已存在。毁灭或堕落(与1:2之间的间隙):有些理论支持者认为,这期间发生了撒旦的堕落,导致地球荒废(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重新创造或恢复(1:3-1:31的“六日创造”):数千年前,神开始新的二次创造,6天时间恢复地球,并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争议:创1:1和1:2之间原文并没有暗示有一个时间间隔“空虚混沌”原文中只是描述了一个未成形的、未经装饰的状态,而不是毁灭如果Gap Theory中的“间隙”内发生了撒旦的堕落,并导致了地球的毁灭,那么人类之前就有了死亡和破坏的存在。这可能与圣经中“罪的工价乃是死”的教义相冲突,因为圣经强调罪进入世界是通过亚当的堕落带来的,而不是在亚当之前。 The flood theory地球只有几千年的年龄大洪水导致大量沉积物迅速沉积,迅速掩埋了大量动植物残骸,这些生命最终沉积的泥土在波浪的巨大压力下被固化成岩石,形成了地层中的化石记录。不同的岩层代表了洪水的不同波次。这些异常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地质学家认为通常需要三十亿年才能完成的过程。、争议:主流地质学认为地球上大多数地质特征是数百万年内缓慢形成的,而不是短期灾难造成的。根据洪水理论,洪水应当迅速掩埋动植物遗体,但地层中的化石显示出生物种类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与大规模灾难性沉积的解释并不一致。 The ideal-time theory神在创造地球、生命和宇宙时使它们看起来已经成熟。例如,当神创造亚当时,亚当并不是一个婴儿,而是一个成年的个体,具备一定的“年龄”特征。同样,树木、山脉、星体等也被创造时就显得“成熟”,具备相当的年龄特征。理想时间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化石记录、沉积层、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等特征都是在创造时“内建”在地球中的,而不是经过漫长年代逐渐形成的。争议:科学上无法证实或反证神学上的问题:和神真实无伪的性情不符。 创世的年代——年老地球说 启示日理论 The […]
November 3, 2024
信息大綱 I. 認識神 掌權 ; — 被揀選的族類: II. 要能 祝福 人; — 有君尊的祭司: III. 活出 不一樣 ; — 聖潔的國度: IV. 選票 高舉主; — 屬神的子民: 本週金句: 彼得前書 2 : 9 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 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 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撒母耳記下 19:1-43 【中心思想】: 衝突和叛亂後秩序的恢復和關係的重建。從大衛面對這些過程中錯綜複雜的挑戰,看神如何在其中掌權。 【分段大綱】: 【查經問題】: 撒母耳記下 19:1-43 1 有人告訴約押說:「王為押沙龍哭泣悲哀。」 2 眾民聽說王為他兒子憂愁,他們得勝的歡樂卻變成悲哀。 3 那日眾民暗暗地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 4 王蒙著臉,大聲哭號說:「我兒押沙龍啊!押沙龍,我兒,我兒啊!」 5 約押進去見王,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 6 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 7 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我指著耶和華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這禍患就比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 8 於是王起來,坐在城門口。眾民聽說王坐在城門口,就都到王面前。 以色列人已經逃跑,各回各家去了。 9 以色列眾支派的人紛紛議論說:「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現在他躲避押沙龍逃走了。 10 我們膏押沙龍治理我們,他已經陣亡。現在為什麼不出一言請王回來呢?」 11 大衛王差人去見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你們當向猶大長老說:『以色列眾人已經有話請王回宮,你們為什麼落在他們後頭呢? 12 你們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為什麼在人後頭請王回來呢?』 13 也要對亞瑪撒說:『你不是我的骨肉嗎?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做元帥,願神重重地降罰於我!』」 14 如此就挽回猶大眾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們便打發人去見王,說:「請王和王的一切臣僕回來!」 15 王就回來,到了約旦河。猶大人來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請他過約旦河。 16 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急忙與猶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衛王。 17 跟從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憫人,還有掃羅家的僕人洗巴和他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僕人。他們都趟過約旦河迎接王。 18 有擺渡船過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過約旦河的時候,基拉的兒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 19 對王說:「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僕人行悖逆的事,現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於僕人,不要記念,也不要放在心上。 20 僕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約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 21 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說:「示每既咒罵耶和華的受膏者,不應當治死他嗎?」 22 大衛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關涉,使你們今日與我反對呢?今日在以色列中豈可治死人呢?我豈不知今日我做以色列的王嗎?」 23 於是王對示每說:「你必不死。」王就向他起誓。 24 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也下去迎接王。他自從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來,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鬚,也沒有洗衣服。 25 他來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時候,王問他說:「米非波設,你為什麼沒有與我同去呢?」 26 他回答說:「我主我王,僕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與王同去,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 27 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毀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樣好,就怎樣行吧。 28 因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我現在向王還能辨理訴冤嗎?」 29 王對他說:「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說:你與洗巴均分地土。」 30 米非波設對王說:「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宮,就任憑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31 基列人巴西萊從羅基琳下來,要送王過約旦河,就與王一同過了約旦河。 32 巴西萊年紀老邁,已經八十歲了。王住在瑪哈念的時候,他就拿食物來供給王,他原是大富戶。 33 王對巴西萊說:「你與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養你的老。」 34 巴西萊對王說:「我在世的年日還能有多少,使我與王同上耶路撒冷呢? 35 僕人現在八十歲了,還能嘗出飲食的滋味,辨別美惡嗎?還能聽男女歌唱的聲音嗎?僕人何必累贅我主我王呢? 36 僕人只要送王過約旦河,王何必賜我這樣的恩典呢? 37 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這裡有王的僕人金罕,讓他同我主我王過去,可以隨意待他。」 38 王說:「金罕可以與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願待他。你向我求什麼,我都必為你成就。」 39 於是眾民過約旦河,王也過去。王與巴西萊親嘴,為他祝福,巴西萊就回本地去了。 40 王過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過去。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 41 以色列眾人來見王,對他說:「我們弟兄猶大人為什麼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並跟隨王的人過約旦河?」 42 猶大眾人回答以色列人說:「因為王與我們是親屬。你們為何因這事發怒呢?我們吃了王的什麼呢?王賞賜了我們什麼呢?」 43 以色列人回答猶大人說:「按支派,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衛身上,我們也比你們更有情分。你們為何藐視我們,請王回來不先與我們商量呢?」但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硬。
October 30, 2024
信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生活的基石。相反如果没有了信任,人生的每一件事都会变得非常艰难。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最大的区别不是某些物质和服务的缺乏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信任程度。 我们的信任当然不是无条件的。我们不会自动相信听到看到的每一个消息。我们会考察消息的来源。我们会把新消息和已知的事实,已有的信念比较,看有没有冲突,冲突能不能解决。当我们讨论信任福音书时,我们会用这些同样的方法。我们说过福音这个词字面的意思就是好消息。但是信任福音这个好消息和信任朋友告诉你的一个大减价的好消息有所不同。福音书里有一些非凡的宣称。它记载了一些我们从未经历过的神迹,它讲到一个人:耶稣,说他是神的儿子,说他是我们生命的主人,会决定你我灵魂的命运。这是人们不那么容易相信福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个原因,不是唯一的原因。另一个人们不相信福音的原因是人们不愿意相信。世人有时会批评基督徒说你们相信只是因为你们愿意相信,因为基督教许诺你们永远的生命,死后的天堂等等,你们希望它是真的,所以相信它。这个批评有一定的道理。基督徒确实不能把信仰变成wishful thinking。但另一方面,很多人不信也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相信。因为基督的信仰要求门徒改变对世界对自己的看法,改变生活的重心和方式。这对任何人都不是轻易的事。也因为这两个原因,同样是好消息,基督徒去告诉朋友大减价的消息要比去传福音容易的多。大减价不那么难以置信,而且人人愿意相信它。相信耶稣,跟随耶稣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它值得。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有的人把福音书当作神话故事来看,里面的神迹就像西游记一样是吸引人们眼球的东西。认为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里的教导。你要舍己为人,你要宽恕,要怜恤,要爱人如己等等。耶稣的道德榜样和人生教导很重要,但不是福音书最重要的地方,也不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地方。这个信仰最核心的部分不是你要怎么做才能蒙神喜悦,才能得救,而是耶稣为我们做了什么,使我们相信他就可以得救。神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神也把良知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都知道对与错,但我们做不到,我们总是亏欠神的荣耀,离他创造我们时希望我们的样子相差太远。这些不是福音书里的新道理,是旧约圣经反复讲的人的罪,罪是偏离了靶心。靶心不是神的道德标准,是神创造我们时希望我们成为的模样。人们会抱怨神的道德标准太高了。神为什么要用不可能的高标准要求我?这是误解了罪,罪是我们不要按神造我们的心意去生活,要用自己取代神。当这个靶子没射中后,其他的很多事都变得不可能了。因为这些不可能,神有了一个新的救赎的计划。不是给我们一本新书教我们怎么做人,也不是兴起一个有魅力的演说家,感动我们改变。这些都没用。神差派他的独生爱子来到世上,来到人类历史当中,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赎了我们的罪,然后死里复活,为我们带来希望。因此相信福音书带给我们的这个好消息很重要。这个好消息是我们得救的缘由和凭据。如果大家还没有读过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本福音书,我鼓励大家去读一读。这是接触基督教最好的切入点。书并不长,每一本都可以在两小时以内读完。 反对福音书是可以信赖的历史的人主要有两类观点耶稣只是一个犹太教里有革新思想的教师,他死后被基督徒们神化。福音书里关于耶稣是神的内容都是后人加上去的。现在代表人物是Bart Ehrman. 在网上可以很容易找到他的书和视频教会为統一思想维系权力修改了福音书的内容,压制了其他福音。用这四本福音书统一了思想。达芬奇密码这是两个严重的指控,基督徒必须严肃的对待。我们下面的讨论都会围绕这两个质疑。另外有一个相对次要的批评:就是福音书都是基督徒写的,他们写作的目的就是让读者相信耶稣是神,所以他们不是中立的,是有偏见的。这个顾虑是有道理的,但这个顾虑对差不多所有的书都适用。关于足球的书都是球迷写的,写菜谱的人都想让你相信照着做出来的菜会很好吃。他对烹调的看法一定不是中立的。第二,这样的偏见不是我们拒绝相信的理由。一个无辜的人被控告杀人,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都会为他辩护。这些人都不是中立的,他们有强烈的动机要说服陪审团相信他无罪,但这不意味着他们的证词是不可信的。我们仍然要根据证词本身来做判断。 圣经以外的文献塔西陀:编年史 AD115. 提到基督教,起源于一个被称为基督的人,他在提比留做皇帝,彼拉多做犹大地总督时被处死。他说基督教像疾病一样传播很快。他称之为迷信。还说过基督教是妇女和奴隶们的信仰。虽然他对基督教怀有敌意,但他的记录确认了福音书里的几个重要事实。耶稣活动的时间地点,他的死亡,他的称号基督。基督是希腊文受膏者,也就是希伯来文的弥赛亚,救世主的意思。他还指出基督徒这个名称是非信徒起的。信徒后来才采用了这个名称自指。他讲到基督教传播很快,在主后64年罗马大火时,他说罗马城里有大量基督徒。他写道尼录王为了为自己放火找替罪羊,就诬告说是基督徒放的火。这也和教会传统一致。彼得,保罗都在这段时间殉道。这表明基督教在30年时间里已经从犹太地传播到了罗马。事实上,我们从别的资料中确认50年代,基督教已经传到了罗马城。Claudius皇帝曾驱赶犹太人离开罗马 (徒18:2)Suetonius罗马12帝王传里说是因为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冲突。塔西陀没有提到耶稣死里复活的事,但从这个信仰的名称,我们知道从一开始这就是关于犹太人期盼的旧约圣经应许的基督的一个信仰。小普林尼:AD111,做Pontus总督(土耳其西北)时给Trajan皇帝写信:抱怨基督徒太多了,神庙都门可罗雀了,献祭的肉都没人买了。小普林尼写信的主要目的是向皇帝请教如何对付基督徒。皇帝回信说只需要惩罚那些顽冥不化的。测试的方法就是要求他们向罗马的神献祭。皇帝都知道基督徒只敬拜一位神。他还描述了基督徒总是“天没亮就聚集在一起向基督唱歌,好像他是神一样。”这毫无疑问是在描述敬拜的场景。显示出早期基督徒就把基督当作神敬拜。这与新约圣经里的记录是完全一致的。腓2:5-11 保罗记录了一首诗歌。里面明白无误的指出基督就是神。腓立比书写于50年代,这首歌的年代就更早。基督教的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为后代基督徒修改福音的说法带来了困难。在那个没有印刷机,没有广播电视互联网的时代,要想在一个广大的帝国里修改已经广泛传播的消息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基督教当时并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组织,可以有资源来做这样的事,如何说服别人,如何毁掉原来的记录?更何况做基督徒是一个没有油水反而要冒很大风险的事,谁要来改变福音的内容,他是如何做到的?这是认为福音被修改过的人需要回答的问题。另外如果福音的内容,比如耶稣是神,复活这些是一世纪晚期耶稣门徒慢慢离世以后新加上的,那就需要回答没有这些基督教是如何这么快传播的? 它在教主死後才開始傳播,暗示他死后发生了一些事,给传播提供了动力。1世纪很多运动,领袖死了,要么就终止了,要么选个新领袖,说领袖复活了是从没有过的事耶稣的死法使多数犹太人相信他是被神咒诅的。把耶稣的死和苏格拉底的死相比,既不英勇也不从容,无法吸引爱智慧的希腊人。在它产生的本国本族中,在世界的优势文化中都有先天的致命缺陷基督教背后没有帝国的军队,不借助征服和外交没有稳固的种族基础,人们不是生而成为基督徒而必须重生。必须靠人来传福音,没有庙宇来献祭,没有和生活历史文化成为一体。没有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它宣称别的神都是假的。没有融合同化的余地它的平等思想对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的稳定有潜在的威胁。塔西陀的评论,这是一个引起动荡的信仰其它宗教,思想得以成功传播的机制它几乎全都没有。它靠什么吸引人?门徒显露的是令人惊诧的能力。他们勇于就死,牺牲自己服事他人。与世间智慧完全颠倒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是这四本书?不是因为原先有几十本记录耶稣生平的书,后来教会为了打击异己,巩固权力选了这四本书做正典。不是的。原因是这四本书是最早的福音书,也是早期教会共同接受的关于耶稣生平的原始资料。都柏林的Chester Beatty图书馆里藏着一套古卷Papyrus 45. 大约在220年前后写成。它包含了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所以那时这四本书已经作为正典被收录在一起了。而更早的,写于170年前后的穆拉多利残篇是我们现在已知最早的新约圣经书卷的目录,里面记录的书卷都在我们现在读的圣经里面。基督教早期一直没有一个中央机构来做关于全教会的决定,但是很奇妙各地的信徒对基本的教义,圣经的经典的看法是基本相同的。我们相信这是神的工作。佛教也没有一个中央机构,佛教教义随时间地域不同差别极大。这是基督教历史另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年代:50-90年代,非基督徒学者认为福音书是在70年后写成的,因为书中对耶路撒冷覆灭的预言不可能在70年以前做出。这里耶稣不是神无法预言是他们逻辑的前提,而不是论证的结果。使徒行传结尾于60年代初,路加仍与保罗在一起,70年耶路撒冷的覆灭,基督徒大多在围城之前离开了耶路撒冷福音书中的许多细节显示书的作者是生活在犹太地的犹太人。马太马可约翰把加利利湖称为海,因为湖边的当地人就是这么叫的。路加把它称为湖。西蒙和玛丽亚是犹太地最常见的名字,犹大福音里只出现了2个犹太人名字:犹大和耶稣,和一大堆非犹太名字。因为这些后来的福音的作者都是非犹太人。没有相应的知识。同样在那个没有图书馆互联网的时代,非犹太人说不出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路上会经过哪些小镇。圣经的作者知道,多马福音中没有提过任何地名,腓立福音只提到耶路撒冷和拿撒勒。 今天的人和古人有两点不同:用引号来引用别人的话是近代的发明,引号里面的必须一字不差。古人没有这种惯例。而且耶稣很可能是讲亚兰语的,用希腊文写成的圣经本来已经有一个翻译的过程。所以耶稣的话很可能不是逐字的原话。古人的记忆力比我们好很多。不能因为我们记忆牧师讲道内容很难就断定他们不能把耶稣的原话准确记录下来。耶稣讲了一些话很不中听 太7:11你们虽然不好(evil)15:26 称外邦人为狗(一世纪晚期起,传教的主要对象是外邦人) 23:3 要求门徒遵行法利赛人一切教导(法利赛人和基督徒关系一世纪末极度恶化) 在十字架上喊我的神为什么遗弃我。这些都是对传教很不利的,以至于2000年后我们查经这些问题还要一次次被提出,被解释。如果不是耶稣的原话,很难想象为什么要编这样的话。另一方面,耶稣没有讲很多后来的门徒想听的,对教会发展很有用的内容,比如天堂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奖赏是什么?外邦人要不要受割礼。教会的组织架构,权力分配是什么样的?耶稣喜欢讲parable比喻,寓言。旧约里很少,死海古卷和早期基督徒也很少用。像是耶稣自己的独特风格。撒种的寓言,浪子回头的故事,好撒马利亚人的寓言被广泛认为是文学和道德教育中的杰作。他们都来自于耶稣这个创教的天才是一个比它们被几个后人独立创作出来的可能性大很多。另一个例子是人子这个称呼。四本福音书都记录耶稣自称人子这个不常见的称谓。门徒却很少这样称呼耶稣。 四福音书是人类所有古籍中拥有手抄本最多的。目前人们在考古挖掘中发现了五千多本福音书的手抄本。最早的包含全文的手抄本来自于四世纪,最早包含全部四本书的残本刚才说了是来自于三世纪初。最早的约翰福音的残篇写于大约125年,就是约翰福音成书30年后. 手抄本数量之多与原稿时间间隔之短都是其它古典作品无法比拟的。如果我们怀疑福音书最初的版本没有流传下来,被后人改动了,那一切的古代经典都不可信了。这5000多份手抄本的内容是否一致?文字上的差异是很多的。有几千处,但基本上都是字母增减,冠词增加,词序不同这类不影响意思的差别。因为希腊文本身也随着时代在变动。但比较不同版本,不难判断原文。主要有两处添加;可16:9-20,约8:1-11。马可添加的内容全部可以在其它三本福音书中找到,内容上没有争议。行淫妇人的故事是独特的。但不一定不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后人把口传的耶稣的故事加了进去。这个故事写的太好了,后代的教会都接受它。与耶稣的性格和教导非常一致。这两处差异是近代考古工作证实的,但基督徒一直都知道,整个中世纪教会的书籍中都指出这两点差异,没有隐瞒。太24:36 “子也不知道” 在一些抄本中被删去。基督徒中也有觉得自己比使徒更懂的,但从福音书内容的令人震惊的高度一致,可以看出多数基督徒对圣经是有敬畏之心的。一本书流传了一千多年,没有什么改动,这是极为罕见的。对比莎士比亚。 从我们今天掌握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确定以达芬奇密码为代表的认为教会为维系权力而篡改圣经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在教会获取权力之前,新约正典已经在实践中确立了,福音书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在教会获得权力之前,在整个罗马帝国的庞大疆域内以及边疆外的国家(亚美尼亚,波斯,德意志)对福音书的内容进行重大的修改面临巨大的技术和后勤上的困难。我们还知道把基督当作神来敬拜是最早期的教会开始的(小普林尼,保罗的书信)而在教会内质疑耶稣的神性的观点是在三世纪末才开始具有影响力并在文献资料中展现出来的。认为耶稣是道德教师的说法很难解释基督教早期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与犹太教的冲突和罗马帝国的逼迫下的发展。犹太教不是因为基督徒的道德追求而压制基督教,而是认为基督徒违反了一神的信仰,罗马帝国逼迫基督教是因为基督徒拒绝崇拜帝国的神灵。这些都是新的宗教的特点而不是新道德运动的特点。我们刚才讨论了篡改福音书的困难。但更难以解释的问题是谁改了它?为什么要改?为权力,使徒的表现;为利益,福音书里没有帮助教会领袖获取地位利益的教导,为大的要服侍人;为建立组织,多收信徒,耶稣屈辱的死亡对在犹太人和希腊人中传播都是巨大的障碍,割礼,律法的问题如果人们控告基督徒犯了篡改福音书的罪名,审理这个案件的法庭上,没有被告人,不知道是谁改的,没有目击证人和证物,没有成立的动机,没有人得利,找不到作案的方法,绝大多数可能的作案时间都被排除了。相反有大量物证表明福音书的内容没有被改过。我想这会是历史上最容易审理的案件。
October 27, 2024
信息大綱 1. 神掌管世上一切 2. 神掌管君王的未來和命運 3. 神看顧他忠心的子民 4. 對神的信心帶來與人的合一 本週金句: 但以理書 2:20-21 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 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他。他改變 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 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
倪柝声(1903—1972),原名倪述祖,籍贯福建福州。1903年生于广东汕头。1916年,倪柝声就读于著名的福州三一学校汉英书院,接受西式教育1919年五四运动,领导学运,被停学一年1920年在余慈度的布道会上立志终身奉献,改名倪柝声 Watchman Nee 1 父亲当时在汕头任海关官员。倪柝声是家中的长子,倪家是福州最早的基督教家庭之一。祖父是教会的牧师。母亲所生的前2个孩子都是女儿,常受重视男嗣的婆婆讽刺。再次怀孕时,就模仿撒母耳的母亲哈拿的祷告,应许如果所生为男孩,就将他一生献给神[5]。此后共生有五子, 2 福州三一学校包括汉英书院(八年制,中学和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学科均采用英文教学),倪柝声是名列前茅的优等生,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绝顶聪明。 3 停学一年 4 原本在信仰上不冷不热的妈妈深受余慈度的讲道所感动,不仅放弃了打麻将的嗜好,而且主动为自己曾向家人发脾气而认罪悔改,请求家人饶恕。倪柝声对母亲的改变非常惊讶,因好奇也去听余慈度讲道,深受感动,接受了福音,整夜认罪悔改,并且立志终身奉献。复学之后,他不顾受嘲笑,热心向同学传扬福音,把70名同学的名字一一记在本子上,天天代祷,到毕业时,有69人接受福音。 以后几年间,他一面刻苦勤读圣经,同时博览大批基督教历史名著,一面到隐居的英国女传教士和受恩(Margaret E. Barber)那里求教。 1 倪看见分门别类的宗派带来的问题,觉得那是分裂基督的身体,于是提出脱离宗派,建立一地一会的“地方教会”(local church) 2 1923年初,王载从南京请来女传道人李渊如开复兴布道会。几十位青年基督徒穿上写着‘信耶稣得救’的福音背心游行,吸引人来参加布道会。1个月间,听道受感者达到几百人,成立基督徒会堂。李渊如不久回到南京,几年后成为倪柝声的重要同工。 3 王载的重点是复兴布道的工作,要走个人奋兴家的道路,到各地巡回布道,并且去上海接受美国传教士的按立成为牧师。而倪柝声认为工作重点在于建造地方教会,認為教會的一个罪惡是有特權階級,在天主教,這個特權階級是神父;在基督教則是牧師,他认为,信徒皆為祭司,不需要特權階級(神父,牧师)作神人間的代理人,所以他與同工都以「弟兄」互稱。 福州教会1966年文革中被关闭。现改名“马厂街基督教堂”重新开放。 4马来西亚 5新加坡 1 南京李渊如(1894-1969)——1917年来到南京女子师范学校任校监,职责是将学校非基督化。当时该校音乐教师蔡苏娟带领200名学生中的72名学生相信耶稣,引起家长反对。李是倪柝声在文字出版方面的重要同工,负责上海福音书房的文字编辑工作。 2 无锡「以前我以为一个人要到老 年时才可以写书;但那时我以为自己快要离世了,所以必须开始写书。于是我在江苏省无锡城租了一 个小房间,将自己关在里面终日写作。那时我的病开始加剧,连躺下来都不能。我写的时候要坐在一 张高背椅子上,胸部顶住桌子,以减轻胸部疼痛。撒但对我说,你既然快要死,何不死得舒服点,何 必如此受苦?我说,是神要我这样,你退去吧!经过了四个月,我写完了三卷《属灵人》,在写作期间, 不知流了多少血汗和眼泪;在生命无可指望中,神的恩典都将我带领过去。每次写作后,我都对自己 说,这是我对教会最后的见证。虽然是在百般的艰苦中写作,但我觉得神对我非常亲近。 3 上海1927年底,倪柝声、李渊如、汪佩真和中国内地会的传教士祝康宁共4人,在新闸路944弄赓庆里(今泰兴路口东侧)汪佩真住所举行上海地方教会的第一次擘饼聚会。 汪佩真(1899-1971)——1921年从金陵女子神学院毕业之后,开始到中国各省讲道。她的传讲很有能力,广受欢迎,号称中国的女司布真。1925年,她到烟台传福音,李常受因而得救。汪是倪柝声的另一重要同工,负责姊妹工作和青年学生的福音工作。 1928年1月,他们在哈同路文德里(今铜仁路240弄),租赁了一幢石库门房屋,作为聚会场所。又租下26号作为单身女同工的住所,汪佩真,李渊如等长期住在此处。 4 神迹那一天我禁食,是由早晨起到下午三时,同时,在上海的同工们,也在李渊如姊妹家,为我迫 切祷告。我向神祷告,求祂给我信心,祂就给我话语,是我一生不会忘记的。第一句:是罗马书一章 十七节,义人必因信而活;第二句:是哥林多后书一章二十四节,凭信而立(因为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第三句是哥林多后书五章七节,因信而行(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我就不顾一切,穿上我一百七十六天未穿过的衣服。我下床要站立起来,出了很多汗,好像被雨淋透。 撒但对我说,你连坐都不能,还想站立起来?我说,是神叫我站立。我就站起来,全身又出冷汗,几 乎倒下去。我一直说,凭信而立,凭信而立!我就走去拿裤子和袜子来穿,穿好了,我就坐下。一坐 下,神的话又来了,叫我不只凭信而立,还要因信而行。我觉得我能起床,并走几步去拿裤子和袜子来穿,已经是了不得了,我怎能希望再行走呢?我就问神,你要我往哪里去?神说,你下楼梯到二百十五号李渊如姊妹的家里去。那里有一班弟兄姊妹,为你的病已经禁食了两三天。 当我站在楼梯顶的时候,我看那是我一生所看见最高的 一道楼梯。我对神说,你叫我走,我纵使死了,我也要走。但我接着对主说,主啊!我走不动,求你 用手扶着我走。我扶着栏杆,一阶一阶地走下去。我的全身又冒出冷汗,我一面走,一面喊着说,因 信而行,因信而行!我每走下一阶,我都祷告说,主啊!是你叫我能走!在信心中,我似乎是与主手 拉着手,直走完了那二十五阶的楼梯。下到楼梯底时,我觉得很有力量,就快步跑到后门,开了门, 一直向李渊如姊妹的家中走去。我对主说,从今以后,我因信而活着,不再是个躺着的病人了。我就 像彼得在使徒行传十二章里那样地叩门,只是没有罗大出来应门。门一开,我走进去,七、八个弟兄 姊妹注视着我,不出声,也不动。大家安静坐着,约有一小时,如同神出现在人间。我也坐在那里, 心中满了感谢和赞美。以后我就作见证,向他们述说我蒙医治的经过。大家灵里畅快喜乐,高声赞美 […]
October 25, 2024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已完全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之下,表面上看,中国福音的大门是打开了。然而,将宣教工作依附于不平等条约之上,却埋下了难以预料的祸患和仇恨的种子,为中国教会预备了极坏的土壤。儒家士大夫是反对基督教的最主要的集团,这包括在政府任职的官员,以至地方上作为社会基层骨干的士绅。他们散播了大量攻击基督教的言论,并且往往又是教案的幕后煽动及策划者。反教三大原因谣言和误会:男女礼防,育婴院(扬州教案),病理解剖(连州教案)利益冲突:迎神赛会,教民脱离士绅辖制传教士某些不当的措施和行为:查还旧堂,官阶品位,干预词讼1900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民教冲突积累了半个世纪的大喷发 1896年,山东一带出现拳民秘密社团。1899年,酷吏毓贤任山东巡抚,拳民焚毁教堂,抢劫教民,毓贤因教案被撤职。1900年4月,各国驻北京公使联名照会清政府,要求将拳匪剿除。毓贤进京游说,称拳民神通广大刀枪不入;慈禧决定启用拳民扶清灭洋,悬赏杀洋人,男50两纹银,女40两,儿童20两6月21日,清政府正式向11国宣战(英法德意奥匈帝国日俄美,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未参战)义和团围攻京城的外国使馆,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儿童76人。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北京、山西 、河南、东北、内蒙等地义和团也相继发难,屠杀传教士和信徒。天主教信徒被杀18000 人,新教2000 – 5000人。列强组成八国联军进攻中国,镇压义和团,8月14日攻陷北京,解除了对使馆 、教堂的围困。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孤儿寡母,靠出租房子和母亲洗衣服、缝补衣服勉强度日王明道体弱多病,多次在医生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从死亡的边缘转回,屡屡蒙神保守在教会学校长大,14岁时,在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受洗成为基督徒15-18岁,心中的争战——做传道人还是做政治家19岁上完一年大学后,到保定教书,看到孩子们受教后的改变,心志也慢慢变化,愿意接受呼召,做个大牧师1921年因为洗礼的问题和学校闹翻,回到北京家中1924年底在家中开始了查经班1925年起开始被邀请到各地领会,有24年之久,直到1949年 王明道个性嫉恶如仇,最痛恨的是自由派神学注重信徒圣洁的生活主张政教分离,也不参与社会关怀 1928年8月8日 结婚 1942.1 (北京教会领袖)劝我们加入 “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我们大家跪下来祷告。不到几分钟,我忽然想到经上的话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5月,迫切祷告后回信拒绝参加,参加的话和不信派同流合污;背后有日本人的操纵,不参加教会可能会停办,甚至生命有危险6月,敌系教会。“那些时候我常想本日的聚会也许是最末后一次聚会”,甚至有一部分常来聚会的人都畏缩不敢来10月9日, 华北联络部文化局调查官武田熙要见我谈话10月10日,最后的战争。一夜祷告之后,神将出乎意料的平安放在王先生的心里,骑车唱诗前往。“希望你能出来领导一下 ”“我为顺服我所事奉的神,为持守我所信的真理,决不服从任何人所发违背神旨的命令。我已经准备付任何代价,作任何牺牲,决不改变我今日的主张。叫我和我所牧养的教会加入教团,是决办不到的”“我已经考虑了几个月之久,现在不需要再考虑了”“ 武田先生,若没有甚么别的事,我就告辞了”至高神的仆人,“你不知道日本军部屠杀一个中国人就像我们弄死一个蚂蚁那样容易么?”我听他所说的这句话,当时心中确是有片刻的畏惧。不久我回答他说,“你说的是。但我不是一个蚂蚁,我是至高神的仆人。神不许可,任何人不能加害于我。” 三自——肃清基督教内帝国主义影响,自治,自养,自传三自的主席——吴耀宗(王明道的评价:中国两个著名的不信有上帝的基督徒——冯玉祥,吴耀宗)当年因为吴亲苏亲共,有人改了主祷文讽刺他:我们在北方的父(斯大林),愿你的旨意行在中国如同行在俄国一样。我们日用的卢布, 今日赐给我们 ….. 我们要控诉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做间谍通过教会破坏三自运动勾结蒋匪帮反共反苏,文化侵略以民主自由,亲美崇美,文化侵略“超政治”(政教分离),离间信徒和政府的团结,破坏三自运动 各地开完控诉大会就成立三自分会三自教会讲道不能再提黑暗世界,撒旦,天国的名词,不参加三自的基督徒会堂人数越来越多控诉王明道——给日本人献铜 1954 真理,毒素——信与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能同负一轭(这是帝国主义的毒素),这是圣经的真理成为众矢之的1955 我们是为了信仰 —— 直接反驳吴耀宗,丁光训的攻击,表明无法和不信派合一“我们在信仰上的态度是:凡是圣经中的真理,我们都接受、都持守、圣经中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完全拒绝。为向我们的神尽忠,我们不惜付任何代价,作任何牺牲,歪曲和诬陷是吓不倒我们的。人的嘴长在他们自己的头上,他们愿意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不过事实永远是事实,不但神看得清楚,属神的人也看得清楚。无论别人怎样歪曲、怎样诬陷,我们是为了信仰!” 不断有教会退出三自政府开始反击《天风》发表社论《加强团结,明辨是非》反帝爱国是基督徒团结的基础vs我们是为了信仰提出基要派和自由派的论战是帝国主义的阴谋凡是这样做的人,就是中国人民的罪人,教会的罪人,历史的罪人基督徒会堂的同工被捕各大院校发起运动,要求去基督徒会堂聚会的学生,交代王明道的问题,甚至有学生不堪重压,自杀身亡,拒不交代的当即被捕1955年8月7日是主日,那天聚会人数特别多700-800人,王先生的题目是《他们就是这样陷害耶稣》半夜12点一伙公安翻墙而入,一人拔出手枪,高呼不许动,将王明道夫妇逮捕。教会同工也有数十人被捕8-11月全国各地三自教会展开对《王明道反革命集团》的声讨, 在當時成為基督教界的大案。例如在江蘇徐州一場批王的會議上,主持人高喊「王明道該不該槍斃?」「同意槍斃王明道的人請舉手!」其中有一位名叫關品鶴的人因沒有舉手,結果被判五年徒刑。 在狱中,政府找了两个无赖恐吓殴打他,逼他认罪,罪认得越多,出去的越快,不然立马枪毙1956年9月29日王表示愿意悔过,答应参加三自,9月30日在青年会YMCA被迫公开宣读其在狱中的认罪材料。王明道早在1935 年就在《靈食季刊》發表文章抨擊青年會的工作偏離正統信仰,在他眼中,青年會是「不信派」的大本營,現在他竟要公開在此宣讀自己的「認罪檢討」,對向來以捍衞真理自居的王而言,無疑是極大的羞辱及打擊,他说,“一個四十一年之久(1914~1955)痛恨謊言,不說謊言,而且勸戒別人不要說謊言的人,竟在獄中說了不可勝數的謊言。我還有甚麼面目見人?更有甚麼面目見神呢?”由於王明道不能接受自己竟軟弱至謊話盡說,自覺沒資格再任傳道,拒絕帶領基督徒會堂,不再主領講道。他甚至一度萌生自殺的念頭,計劃先把妻子送到杭州外家後,「然後我就跳西湖自殺,以了此殘生」。后被妻子阻止。那時我把我所譯的一首讚美詩的副歌:「一切全奉獻,一切全奉獻,完全獻與恩主耶穌,一切全奉獻」改成:「一切全完了,一切全完了,全軍覆沒,一敗塗地,一切全完了」。王一直没有兑现对政府的承诺,就是带领教会参加三自,所以到58年,政府失去了耐心,再次逮捕了王明道夫妇 上诉驳回后, 无期徒刑已经定案, 没有希望了。但神正是用这一件事挽救了他, 使他绝处逢生, 在灵性上得到一个极大的复兴, 成为他生命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时他心潮翻滚, 痛苦难当, 就祷告主说:“神哪! 你怎么这么残忍, 叫我遭遇这样的打击, 被判无期徒刑?”就在这个时候, 他忽然想起他二十一 岁时背熟的一段圣经来,就是弥迦书7:7-9 神的话在他心里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功效, 使他从极大的痛苦与失望中解脱出来。这时他才醒悟过来, 认识到他之所以被判无期徒刑是因为他大量撒谎, 犯了神所憎恶的大罪, 得罪了神。他对神的不满立时都烟消云散了, 他说:“判我无期徒刑, […]
我个人觉得20世纪英语最好的两个人是温斯顿邱吉尔和马丁路德金。他们把英语词汇动员起来,送去战场,征服了世界。不过马丁路德金自己说,真正的力量不在言语。是不带兵器的真理和不带条件的爱将赢得最终的胜利。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非暴力的力量。 耶稣有许多有名的教导,即使在基督徒圈子以外也为人熟知。比如: 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爱你的邻舍有如爱你自己。不可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不要为明天忧虑。一天的担子一天担就够了。但是他也有一些教导,同样为人所熟知,但即使在基督徒圈子以内也常常让人不愿多谈,或者将之哲学化,属灵化。比如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5:38-39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3-44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2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很多人觉得这些教导不能按字面意思来解读,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 这些话不只是传道者夸张的言语,感性的教导。爱仇敌是耶稣一生的使命和全部的生活。耶稣生于贫穷,长于卑微,流离失所,遭人厌弃,最后甘心情愿死在十字架上,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的目标做烈士而是代替罪人做牺牲。也就是爱仇敌以至于死。 早期的基督徒对耶稣的这些教导是极为认真的。殉道者游斯丁 2世纪出生于撒马利亚的希腊人,从小热衷于哲学。有一天,当游斯丁在海边默想思考问题的时候,刚好遇见一位神秘老人,指出他的哲学问题与弱点,他告诉游斯丁,古代先知对神的了解远比当代的哲学家更多,他劝游斯丁去读读他们的著述。并告诉他旧约所应许要来的弥赛亚已经降临在地上。游斯丁接受了老人的建议,去研读旧约圣经的先知书,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寻求的真理,其内容指向的是基督以及基督教真理。同时他加入基督徒的团体,他所看到的基督徒的虔诚,和殉道的榜样使他相信基督教教义在道德和精神上都有希腊哲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此他开始传播基督教作为“真正的哲学”。成为最早的护教学者。他写道 我们从前彼此杀戮,但现在(作为基督徒)我们不仅不再对敌人发起战争,而且我们也不欺骗敌人,并且随时愿意用死亡见证耶稣。巡抚要求他发誓弃绝耶稣然后向罗马的神献祭,就可以被释放,游斯丁拒绝了,并且向巡抚介绍福音的道理。巡抚再问:“你这自称博学的人,在我对你加以酷刑、杀你以后,你猜自己能上天堂吗?”游斯丁回答说:“我对此深信不疑。” Martyr 就是见证人的意思。早期教会只有为主殉道的门徒才能被称为见证人。为主受逼迫但没有死的只能称confessor。基督教在第一第二世纪得以快速传播的第一个秘诀就是 他们死的比较好,they die well. 更恰当的翻译是他们死得其所。基督徒在强权和暴力面前的平静和坚持展现出世人从所未见的力量。三世纪时有一次大瘟疫袭击了罗马,每天5000人死去,百姓大多逃出了城。很多人把染病的家人留下。这时基督徒留了下来,照顾那些染病的,将死的,甚至是那些不久前逼迫过他们的敌人。大量基督徒因此死去。这种不合情理的,牺牲的怜悯震惊了非信徒。不怕死的人大家都见过,这样为陌生人,敌人牺牲不怕死的人,大家以前谁都没见过。外邦人开始觉得,大概真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他们信的这个耶稣看来真的有门道。 特土良(150-230) 215年迦太基总督发起了一轮对基督徒的迫害,很多普通信徒遭酷刑,被杀害。特土良写了一封长信给总督,谴责这种暴行。他提醒总督迦太基的基督徒有几千人,如果不停止无理的迫害,就发起所有基督徒到他府前抗议,那时你怎么办?把我们全杀了?你需要多少的火与剑?杀完之后的迦太基城会变成什么样?信很大胆。坚持和平,但并不胆怯。非暴力和平主义不是像尼采说的持奴隶心态任人宰割,也不是像马克思说的把信仰当鸦片来麻醉自己,他们敢于抗争,只是不使用暴力。因为他们相信改变世界的力量不在政治,法律,军队,而在耶稣的牺牲和复活。特土良对总督说:我们对所受的逼迫不感到惊讶和困扰,因为我们已经委身于这信仰,并且完全接受这约的所有条款。我们的信仰要求我们爱仇敌,为逼迫我们的人祷告。爱朋友的到处都是,爱敌人只有我们,你不会搞错。他们看上去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但他说话的口气带着权柄和力量。这是早期基督教得以传播的第二个秘诀:cheerful losers,外邦人对此无法理解又深深佩服,基督徒能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已经赢了。如果人只是安慰自己说我已经赢了,他打我是儿子打老子,那就是阿Q,也许可以得安慰,不会改变什么,但当人真的相信耶稣已经得胜,而我依靠他也已经得胜,并且像一个赢家一样去生活,像赢家一样的喜乐,愿意付出时,世界就开始因你而改变。这就是真理的力量。真理不需要暴力也可以战无不胜。人们看到基督徒这样的生活,会无法理解,会惊奇,会想了解他们的力量来自何处。 1929年出生于亚特兰大。他的父亲叫迈克尔金,所以他出生时的名字是小迈克尔金。他父亲是浸信会的牧师。 1934年教会派他去柏林参加了浸信会全球联盟的大会。他参观了许多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关的故址。他对路德非常崇敬,于是回国以后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马丁路德金。而他5岁的小儿子的名字也就改成了小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路德特别影响他们父子的就是他的勇气,他对自己良知的坚持. 他面对宗教裁判官命令他收回他的见解,停止他的教导,否则就会被革除出教甚至被处死时说:我不能也不会收回任何事,因为违背良知既不正确也不安全。我就站在这里,我别无选择,上帝帮助我。 Here I stand, I can do no other, help me God. 路德的榜样就是他所服膺的最强大的力量是真理的力量,而不是强权。这深深影响了马丁路德金的一生。小马丁有一个白人小伙伴,两个人总在一起玩,但到六岁时要上学了,他只能上黑人学校,因为那时候的南方黑人白人是不能去同一所学校的。很快那个白人孩子的父母禁止小马丁再去找他们的孩子玩,告诉他:我们是白人,你是有色人种。 很困惑的马丁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他们于是给他讲了美国奴隶制的历史和种族歧视的现实。小马丁决心要仇恨所有的白人。但父母告诉他基督教的信仰要求他去爱每一个人,包括那些歧视他的人。小马丁从5岁起背圣经,也参加了儿童诗班。他最喜欢的圣诗是I want to be more like Jesus. 除了圣经以外,他最喜欢读的书是字典,因此他有超乎常人的词汇量。 小时候的他在playground和其他男孩发生冲突时,他总能讲出最恰当的话避免冲突,终止打斗。 到了高中时代,他的演讲能力已经小有名气。 他圆满的男中音声线,广博的词汇量和驾驭语言的技巧让他成了学校辩论队的明星。 15岁那年,他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就赢得了冠军。但是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他被司机命令站着好腾出座位给白人坐。他一开始拒绝让座,但同行的黑人老师告诉他不让座是违法的。最后两个人站了整整一路。马丁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愤怒的一个晚上。19岁大学毕业后,他进入Crozer神学院取得了神学学士学位,并且成为了学生会主席。随后他来到BU进修博士学位,24岁拿到学位。他可以选择在北方成为一名教授,神学家。但他回到了南方,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做了一名牧师。 民权运动已经开始风起云涌。54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定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违宪。从此黑人孩子可以和白人一起上学。阿肯色州州长动用国民卫队阻止黑人学生进入校园。艾森豪威尔总统于是派遣101空降师士兵武装护送9名孩子入学。55年在Montgomery,Rosa Parks在公交车上拒绝为白人让座而被捕。民权运动人士组织了抵制公交车的运动。金被委任组织Carpool来帮助3万黑人每天上下班。运动到了57天,有人朝金的家里扔了炸弹。听到消息,金立刻赶回家中,看到的是受了惊吓的妻子孩子,和一大群挥舞着刀子和手枪的黑人群众。金从大学时代开始受到亨利梭罗,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他尤其敬佩甘地,因为他令大英帝国屈膝不是依靠刀剑,而是依靠真理。真理让人得自由。甘地的话“我今天不会对任何人行不义,也不会在当不义被行在任何人身上时袖手旁观” 深深激励金。但此时此刻,非暴力不再是一个学术观点,它或者是你的生活方式,或者就什么也不是。金对愤怒的群众说:不要在惊吓中做任何事,不要拿起武器,如果你带着武器,把它们放回家。“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我们不提倡暴力,我们要爱仇敌。他劝群众像他和他的家人一样平静,劝他们回家,他向大家保证我可能被阻止,但这场运动不会被阻止。我们所做的是正确的,是公义的,上帝与我们同在。在坚持了381天以后,最高法院重申公交车上的种族隔离违宪,抗议活动取得胜利。这场运动使金成为了民权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成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号召人们通过公民不服从、抵制和游行等方法达成种族平等的目标。 63年金在伯明翰组织了一系列静坐,抵制和游行抗议在工作中的种族隔离。警察把金关进监狱。白人牧师给他写信,你有没有认识到你违背了主耶稣的教导,你成了trouble maker?不要这么心急。必须要遵守法律,你给年轻人做了很糟糕的榜样。最难被说服,也最让人伤心的往往是那些好心人。金在回信中指出 […]
October 24, 2024
如果我们在全球做一个民意调查问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基督徒,我想特蕾莎修女会高票当选。对她的尊重和敬佩不只来自于基督徒,也包括其他信仰和没有信仰的人。 是什么让特蕾莎修女收到如此广泛的尊重,我们可以回到马太福音25章 在天主教传统中,这几件事被称为 corporal works of mercy, 身体上,物质上怜悯的工作。是每个基督徒都要做的事情,是悔改和爱心的表现。这幅画是老勃鲁盖尔画的。当然,这些事很容易变成一个任务清单,让基督徒去划勾,然后沾沾自喜的说我已经都做过了,我是一个合格的基督徒了。但当一些人长久的,付上代价的,特别是默默地做这些事,这样的行为就成为好基督徒的普遍的标志。这不仅是耶稣的教导,也是一个贯穿旧约圣经的主题。从摩西的律法到先知的劝诫,我们都看见神格外关注所谓的四大弱势群体:孤儿,寡妇,寄居者和穷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弱势,更是因为他们常常是或容易成为罪的受害者。在他们那里,不公义最常发生,却最少被人看见。所以神格外关注这些地方。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孤儿寡妇,哪里是公义常常缺席的地方,是每一代的基督徒要了解要有敏感度的事情。 特蕾莎修女原名阿涅泽·冈婕·博亚久。特蕾莎是她成为修女后给自己起的名字。她1910 生于斯科普里城,现在是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当时属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她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她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但身边大多数人是穆斯林和东正教徒。 12岁(1922年)在中学读书时立下志愿,将来要到外国传教,从事救助穷人的工作。 15岁(1925年)在中学念书时,家乡有耶稣会的神父们被派到印度去服务。神父们寄回家乡的书信中,报告了印度有关的一切。她看到这些书信,很受感动,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 18岁(1928年)那年,她终于选择奉献生活,只身到爱尔兰洛雷托修会做初学生。 1929年1月6日,她从爱尔兰到印度加尔各答,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开始初学训练。 1937年5月24日在大吉岭发永愿,决定成为终身的修女,做修女可以给自己起个新名字,她于是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特蕾莎(Saint Teresa)的名字,改名为特蕾莎。 天主教历史上有好几位圣特蕾莎。这位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现在在华人世界里一般被称为小德兰,或利雪的德兰。利雪是她所在修道院的地方。小德兰15岁进修道院,24岁因肺结核去世,没有做过任何轰轰烈烈的事情,但却在天主教会中极受人喜爱,并被封为圣人。她被人推崇的就是为耶稣做小事。她说我不會做什麼大事,我能對耶穌做的只是到处播种小花,而每一朵花都是為愛所做的犧牲、关注與簡單的話語。她抓住每一个机会练习忍耐,练习爱人。她把自己的自私,虚荣,不耐烦,偷懒的倾向都不加隐藏的记录下来。也记录了她在和这些罪搏斗中她对神的感悟,圣经给她的启发,她的成长的喜悦。看她的自传就让人想起耶稣说的,“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阻止他们,因为天国属于这样的人“ Mother Teresa 以她的名字为自己命名,想必也是要效仿她用爱心做小事。 特蕾莎做了修女之后,被派到加尔各答的圣玛利亚罗雷托修女会中学教地理和圣经课。这座学校虽然座落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旁,但是学校学生都是富家女孩。这所贵族学校夹在贫苦地区当中,好像沙漠中的宫殿那样,高大的围墙,隔离的是两个世界。 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痳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改变了特蕾莎修女的一生,也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一生。她那天坐火车去大吉岭,在车站看到一个乞丐不断地说:“我渴……我渴……”这个情境不断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她回到修院后,感觉到神在呼唤她为贫穷的人服务,于是便向加尔各答的总主教征询意见。他们建议她要忍耐且小心行事。1947年印巴分治,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穆斯林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等都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暨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1948年2月7日,玛利特蕾莎修女写信给罗马梵蒂冈的总会,请求许可她离开劳来多修女会,专心为印度穷人服务。同年8月得到教宗庇护十二世许可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特蕾莎修女到巴特纳城一座医院受护士训练。三个月后,回到加尔各答城。十二月她在加尔各答城最穷的地区莫地及为失学穷苦儿童办了一所露天学校。起初,由于她个人力量有限,而需要救助的人太多,因此困难重重。但特蕾莎修女咬紧牙关,依靠天主,终于有善心人士受修女善行感召,捐助场所、设备、食物,还有人奉献心力,协助特蕾莎修女的工作,其中不少是她过去的学生一富家的小姐。有11个女孩也决定奉献一生,追随特蕾莎修女为贫苦的人服务。1950年10月7日,教宗批准了特蕾莎修女与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特蕾莎修女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白棉粗布沙丽,这是印度阶级社会中最底层的“吠舍”所穿的。特蕾莎修女却把“吠舍”定义为“主的儿女”,她认为,既然要为穷人服务,理应穿着与那些贫民相同的衣服。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这个修会除了天主教修会传统的贫穷、贞洁、服从三个誓愿以外,还加上要全心主意,不要酬劳,为最贫苦的人,也就是基督受难的化身而服务。1952年开始,特蕾莎修女开始了最引人注目的善行,就是为快要死亡的穷人服务。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市政府捐赠的伽黎神庙旁的一间空房子,建立世界知名、让穷人得以善终的收容之家(垂死之家),有快死的穷人,因为修女们的细心照顾而起死回生的。对这样的人,除了给予适当的照料之外,还教给他们谋生的技能。垂死病人得到收容之家的修女、医生、护士、义工的细心照顾,平静安详而有尊严地离开人世。特蕾莎在超过一百个国家运作了517个慈善计划。七百四十多家救济院、一一九个痳疯病中心、七百多家巡回诊所,这个专为“穷苦中的至苦者”服务的慈善机构如今已遍布全球。近五千修女继续着她的志业。受其感召而投入的义工则超过一百万人。 她有一句名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伟大的事,但每个人都可以用伟大的爱做小事。 70年代初,”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 一书使这位在加尔各答默默服事的20年的修女的事迹被西欧和北美的人们所知晓。 1979年,为表彰特蕾莎修女为消除对和平造成威胁的贫穷及困苦所作的工作与成就,她被颁予诺贝尔和平奖。她到挪威领取和平奖时,希望挪威政府取消为她准备的国宴。她的想法是:“一顿国宴,只让一百个人吃饱,但国宴这笔钱交给仁爱传教修女会,便能够让一万五千个印度人得到一日的温饱。” 挪威政府回应了特蕾莎的要求,答应她把宴会的六千美元费用交给她使用,修女拿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售款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文不值。特蕾莎修女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设问:“我们能为促进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她随后答道:“回到家里,爱你的家人。”她接着说道:“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发现贫穷不仅仅存在于整体贫困的国家中,在西方国家,贫穷更加难以消除。当我从大街上搭救回来一个饥饿的人,我给他一碗米饭,一块面包,我便很满足了。因为我让人吃饱了。但是,那些被社会排除在外的人,他们不被人需要,没人爱他们,他们生活在恐惧中,他们被社会抛弃。这样精神上的贫困太难消除了。特蕾莎修女对贫穷的定义非常宽广,包括了物质与精神层面。她曾说,举凡饥饿者、孤单者、无知者、胎儿、遭种族歧视者、被弃者、患病者、贫困濒死者、被囚者、酗酒者、吸毒者……,都是马太福音里所谓“我弟兄中最小者”。而缺乏爱,是其中最贫弱者。 在她得奖之后,回到加尔各答她继续做打扫厕所,清洗伤口这样的工作。 1982年,在贝鲁特难民营遭围攻的紧要关头,特蕾莎修女斡旋以色列国防军与巴勒斯坦游击队之间实现暂时停火,并因此得以从一座处于交战前线的医院中成功救出37名孩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战争后,特蕾莎告诉一方的指挥官,说战区里面那些可怜的女人和孩子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说:“修女啊,我想停火,但对方不停,没办法。”特蕾莎说:“那么只好我去了。”特蕾莎修女走进了战区,交火的双方在得知了特蕾莎修女走进战区后,便立刻停火,都在等特蕾莎修女把那些可怜的妇女和孩子带出战区后,双方才又重新开战。后来这个消息辗转间传到了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后,叹了口气说 :“ 这件事我做不到。” 有勇气冲进战火中救助孩子的人不少,能让世仇停火的绝无仅有。这世上有两种authority,一种建立在权力之上,一种建立在道德之上,不是道德宣言,而是像讲道一样去生活的表里如一。moral authority常常更强大,因为它更稀有。 她说最不同寻常的爱不是移山倒海,是日复一日的把自己给出去。是那些小事你可能第二天就不记得了,被爱的人也不记得了,但神都记得。因为是在这些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爱中,一个健康的灵魂长大了,一个受伤的心灵痊愈了。 当我们谈论圣人,我们说他们做了超凡脱俗的事迹,他们所做的远超责任和义务的范畴。这个想法的推论是你和我如果无法过一个特蕾莎修女一样的人生,并不能说是我们道德上的缺陷,毕竟她做的远超道德的要求。但如果你问特蕾莎,她会说她做的完完全全就是她的责任,她就是在做上帝呼召她做的事情,she is doing her job. 我们会很难接受她所做的是责任。我们现代人的习惯是要界定标准,要享受什么样的权利就要尽什么样的责任。基督徒对神有时候像公民对政府。只要交完税,剩下的金钱都是我自己的了。但圣经里并没有划这样一条线的教导。一方面得救不是我们可以挣来的,另一方面没有什么是神不能向我们要的。现代心理学特别讲究设立疆界,但不存在这样一条边界我们可以把耶稣拦在外面。我们和圣人的差别不在做事能力的差别,而在以何为乐的看法上的差别。或者借用何牧上周讲的,是对神的认识和与神的亲密程度上的差别。当我们对神的认识,对祂的爱和依赖变得更深时,我们就会把越来越多的事看成当做的责任。当我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爱的时候,靠别的动力做出来的行为再多也不过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法利赛人。 《无论如何》 他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无论如何,还是要爱他们;如果你友善,他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无论如何,还是要友善;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无论如何,还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如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弱者战斗;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无论如何,还是要建设;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无论如何,还是要幸福;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无论如何,还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也远远不够,无论如何,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你看,说到底,这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这从来不是你和他们之间的事。
迪特里希·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1906/2/4 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的一个大家庭 他和双胞胎妹妹萨宾娜是8兄妹中的老六老七他的父亲是卡尔,一位精神病专家和神经学家,以批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而闻名;他的母亲保拉是一位教师,是新教神学家卡尔·冯·哈塞和画家斯坦尼斯劳斯·冯·卡尔克罗伊特的孙女 8岁时学会弹钢琴,11岁作曲在爱乐乐团演出,14岁时,决定攻读神学21岁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以最高荣誉毕业,他的论文“圣徒交通”(The Communion of Saints),巴特(Karl Barth)读后,赞许为“神学上的奇迹”。 由于还不到按牧的最低年龄,另一方面也需要实际牧会经验,潘霍华暂停学院的生活,申请在西班牙巴塞罗纳的一个助理牧师之职。那个教会的成员,大多以当地的德国商人为主。一九二八至一九二九年在西班牙,经济大萧条的浪潮袭来。那是潘霍华首次面对贫穷,他倾尽全力协助失业的人;在窘困时,他甚至必须在经济上求援于家人。 1930年,潘霍华搬到美国,去了哈莱姆区的美国黑人教会,在那里教主日学,并对美国黑人教会产生了终生的热爱。他听到教会长老传讲社会正义福音,开始关注美国种族和少数民族所经历的社会不公以及教会在推动融合方面的无能。原本爱国的潘霍华在观看《西线无战事》后改变了看法,这部电影展示了战争的恐怖。后来,他因为对每个人生命的高度重视而倾向于和平主义,极力反战。 1931年回到德国后,邦霍费尔成为柏林大学系统神学的讲师,大家都注意到他改变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潘霍华只简单回答,他“已成为一个基督徒”了。这是潘霍华一生中第一次“步上正轨”,他说:“我内心明白,惟有当我开始对登山宝训认真起来,我的生命才能成为真正的清晰和诚实。” 贫穷的vs灵里贫穷的(虚心的)——现在时;自知靈性貧乏,在上帝面前無可夸耀的人,自认为不配,但上帝要把天國的福份給他們;对比:自认为在上帝面前无可指责的人(法利赛人和税吏),哀恸的——将来时;表达哀伤最强烈的一个字,悲痛欲绝;「為罪惡悲傷的人」,指為自己的罪和這世界因為罪惡產生的不公平與不公義哀慟。這樣的人上帝要安慰他們,亦即上帝終究要解決罪惡對個人和世界的影響。彼得:「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8)温柔的——将来时;meek柔和的心耶稣的特质:我心里柔和谦卑(meek),你们当负我的轭(太11:29);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太21:5)《天路历程》中那个谦卑的牧童说得好:“一个低下的人不需要惧怕跌倒。”温柔的人不担心捍卫自己,因为他晓得原本就没有一样东西是他当得的。饥饿的vs饥渴慕义——将来时;渴慕上帝的义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4:4)陆军少校维维安•吉尔伯特(Vivian Gilbert)写过一本书,书名是《最后一次远征的浪漫》,描写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解放巴勒斯坦的事情。 “一支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组成的联军从别是巴挥师而上,沿着贫瘠的沙漠,在撤退的土耳其人后方穷追不舍。进攻的队伍把运水的骆驼队远远甩在后面。水瓶里的水喝干了。秃鹰充满期待地在空中盘旋飞过,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吉尔伯特写道:“我们头疼得厉害,我们的双眼布满血丝,在刺眼的强光照射下,眼前阵阵昏暗……我们的舌头肿胀起来,嘴唇变成紫黑色,并且迸裂…撤退的土耳其人前脚刚走,我们便攻进了舍哩亚车站。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那些以石头砌成的大水池,盛满了冰凉、清澈的饮用水。在寂静夜晚的空气当中,可以清晰地听见水流入池子的声音,使得近处的人为之疯狂。然而,命令传来,要各营的人面对水池集合,排成两列横队,这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低声抱怨。” 先是受伤的人,接着是执行放哨任务的人,然后是一个连队又一个连队的人。最后一个人喝到水的时候,已经等候了四个钟头。自始至终,他们一直都在距离一堵矮石墙6米开外的地方站着,石墙的另一侧就是成千上万升的水。试想你是这个军队中的一员,当要轮到你的时候,你会是如何地渴慕,我们对神的话语,也要有这样的渴望。前四福談到個人方面的心態,在上帝面前一个人当怎样看待自己。从第五项福分开始,基督所要教训的,是前四项祝福的表现。怜恤人的——将来时;上帝以仁慈回報人對其他人的仁慈慈爱的人,你以慈爱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清洁的人,你以清洁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弯曲待他。(诗18:25-26)怜悯和恩典是同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上帝的怜悯是对付罪的消极方面,他的恩典则是为我们行积极的事。他的怜悯说:“不要下地狱!”他的恩典则说:“你要上天堂。”他的怜悯是动慈心,他的恩典则是宽恕人。清心的——将来时;內心清潔無偽的人专一:属灵的正直和心思的单一,而不是心怀二意;十诫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使人和睦的——将来时;使人彼此和睦,更重要的是使人與上帝和睦和平之子:在南太平洋的沙威部落,这个部落与另一个部落积怨很深,似乎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把和平建立起来。但在这些部落中间有一个风俗,一个部落若有人舍弃他的婴孩,送给另一个部落,两个部落之间就可以成就和平。这个婴孩一定要当作永久的礼物赠送过去,只要孩子活着,和平就会得到尊重。然而,这两个结下宿怨的部落彼此恨恶得实在太深,长期以来,没有人愿意舍弃婴孩建立和平。最后有一个人带着他独生的孩子,一名男婴,跑到仇敌的村庄把孩子献给他们。妻子追着丈夫想把婴孩抢回来,却追不上他。这个孩子后来就被称为和平之子。只要他活着,就必有和平。基督就是和平之子,只要他活着,就在上帝和人之间建立和平——这种和平是永远的。为义受逼迫的——现在时;天国是他们的,有一个人带着生意上的难处来请教教会之父特土良(“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他说:“我该怎么办呢?我必须活下去。”特土良反问道:“你真的必须活下去吗?”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选项,就是忠诚于耶稣基督——哪怕这样做意味着死亡。 希特勒就任总理两天后,潘霍华在广播讲话中抨击希特勒,警告德国不要陷入对元首(Führer领袖)的偶像崇拜,元首很可能会变成Verführer(误导者或诱惑者)。他的广播突然被切断 1933年4月,潘霍华呼吁教会抵抗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宣称教会不仅应为受害者“包扎伤口”,更应“在轮子上插入一个辐条”。 他催迫学生去回答一个使人不安的问题:“在一九三三年的世界里,谁是耶稣?人要在哪里找到祂?”对潘霍华而言,一九三三年的基督,就是受逼迫的犹太人,以及被下监牢的教会异议份子。 1933年7月,希特勒违宪地强制进行新教会选举。潘霍华全力投入选举,竞选独立的、非纳粹的官员,他们致力于追随基督尽管他尽了全力,但在7月的选举中,大量关键教会职位落入纳粹支持的德国基督徒手中 当时教会发言人声明立场,表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是正面的基督教作风,在希特勒身上彰显的是圣灵工作的方式,也是神的旨意,使德国人得以进入基督的教会。1933年9月,在“棕色会议”上(Brown Synod;大会中许多神职人员穿着棕色纳粹制服且向纳粹的精神象征致敬),教会通过“亚利安条款”(Aryan Paragraph),移除所有具有犹太血统的牧师和教会官员,也拒绝按立犹太血统的传道人。“棕色会议”后,马丁·尼莫拉带领的“牧师紧急联盟”,呼吁为撤消亚利安条款而奋斗;虽有两千名牧师签名(out of 18800),但是大部分牧师仍保持沉默,令人失望。 1933年11月,20,000名民族主义德国基督徒参加的集会要求从圣经中移除犹太旧约,这被许多人视为异端邪说,进一步壮大了牧师紧急联盟的队伍。 1934年5月的“巴门会议”(Barmen Synod)中,新成立的认信教会(Confessing Church)确认了巴门信仰告白,大部分由巴特起草:“……我们拒绝接受,以为我们生命中可以有些部分不属耶稣基督、而属别的主之错谬教义……。” 18000德国牧师:3000人认信教会3000人纳粹教会12000人沉默 马丁·尼莫拉(1946)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然后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之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当他们对付我的时候,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潘霍华的牧职遭到排挤,反对他的人指称他对政府政策的反对太激烈、过度了,而且与犹太朋友的连系太深。另一方面,教会逐渐受纳粹思想影响,使他感到孤立;甚至他任教的大学也与一般风潮妥协,称颂希特勒为政治上的救赎主,并不为那些被褫夺公权的犹太籍教授辩护。这种种挫折,使潘霍华决定离开德国。一九三三年,他前往伦敦,在那里担任两个德语教会的牧师。这变动招来巴特等人的指责,批评他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刻逃走了。Barth accused Bonhoeffer of abandoning his post and wasting his “splendid theological armory” while “the house of your church is on fire”, […]
cgcm_media November 19th, 2022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徐理强教授简介:徐医生出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嘉兴。他于1968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内外科学士。后在英国伦敦接受精神医学专业训练,且专门研究摄食障碍症,197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80年,徐医生到美国Pittsburgh继续研究和学术工作。1993年迁居波士顿,是塔夫茨大学(Tufts)医学院精神科教授。他发表过130多篇学术论文,也是4部教科书的作者或编者。他多次担任NIH美国国家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也曾经担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院以及成都华西医学院访问教授。1993年被GoodHousekeepingMagazine选为美国300个最佳精神科医生之一,199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精神科学院院士。
【精神科四十年来对抑郁症了解的三个突破】“抑郁症”系列第一讲| 徐理强教授
【抑郁症的成因是基因与环境的互动】“抑郁症”系列第二讲| 徐理强教授
【抑郁症的治疗相当安全有效】 “抑郁症”系列第三讲| 徐理强教授
【抑郁症的咨询与扶持】“抑郁症”系列第四讲| 徐理强教授
【几个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系列第五讲| 徐理强教授
【精神病是鬼附吗】“抑郁症”系列第六讲| 徐理强教授
编者按:
在世界范围内,“精神病”(带有各式各样精神疾患的人群)的数量,很可能严重超过我们的常识认知。以我国为例,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5月公布的资料,截止2017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已达2亿4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7.5%;其中,失丧正常生活工作能力的重症患者超过1600万,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而承受着由这些患者造成的压力和伤害的配偶、亲人、同仁等等的数量,就更加巨大,难以估量。
另一方面,弥漫于全民、全社会中的对于精神疾患的无知、迷信、恐惧、羞耻、歧视等等伤害性、破坏性心态却依然根深蒂固地占据着人心。陈旧的思维观念惯性和淹没性的错误信息混淆视听;全社会精神医学领域的迟缓落后、医疗资源的巨大缺口、医患关系紧张等等因素,使无数病患更加难以得到哪怕是基本的医疗扶助,也让关切患者的周遭人群陷入痛苦甚至绝望。
面对精神疾患,在教会中,还存在独特的障碍和偏见。针对精神疾患常会出现的沮丧灰心、困倦懈怠、躁怒无常、甚至思觉失常等等症状,教会人群中往往有一套所谓“神学正确”的判断和“属灵敬虔”的“医治”手法。结果,不仅错失枉费了基督信仰中本来蕴含的深厚丰富的医治扶持资源,反而造成额外的二度伤害和加重的恐惧绝望。实在令人折腕悲叹!
徐理强教授医师是当今海内外华人世界中顶级杰出的精神科医师和学者。出于深重的忧患意识,浓集自己五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科研学识,徐医师写作了这本《解开抑郁的迷思》。本书面向普通民众,深入浅出地阐述关于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前沿知识。在其质朴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医疗实践、对信仰与医学科学关系的深入思考。《解开抑郁的迷思》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精神疾患方面真切的当代医学科学视野;同时也带来令人宽慰的希望。
过去这几十年,普世大脑科学和精神医学已经取得许多革命性的认知突破和长足的实践进步。现代精神医学科学认为,与人类的所有其他疾病一样,精神疾患也是先天基因遗传与是现实生活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本理论前提上,临床医学实践也研发了科学正规的诊治措施和丰富有效的药物资源,并且正在日新月异地提升、完善。抑郁症、双相症、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已经程序化、规范化、普及化;只要治疗对症,绝大部分精神病患都有好的疗效预期,可以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是药三分毒”的口头禅已经被显明是十分无知陈腐而且不负责任的谬见误导。随着一个又一个优良药物的面世,弱小可控的药物副作用,相比药物带来的收益,已经微不足道。
在《解开抑郁的迷思》书中,徐医师向我们解明,精神医学、医药的正当性和有效性是由严谨的实践数据来验证的。而基督信仰对人的心灵层面的丰富作用和她所带来的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也被证明对精神疾患的防治和扶持是确实有效有益的。书中,徐医生还回答了一些令人困扰的教会问题,提供了如何给抑郁症患者提供扶持的方法,介绍了他自己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一般流程和进阶分析。以这个治疗范式和实践经验为参考,所有关切精神疾患的人们可以消除对疾病和药物的恐惧、谬见,建立抑郁症等疾患治疗的基本概念,了解预期疗效,从而可以主动求医并配合治疗。
—————————————————
《解开抑郁的迷思》(合集)
解开抑郁的迷思(一)—— 基督教与精神科学
解开抑郁的迷思(二) ——抑郁症是什么?如何诊断?
解开抑郁的迷思(三)—— 躯体化症状
解开抑郁的迷思(四) ——抑郁症是心理問题? 生理疾病?
解开抑郁的迷思(五)—— 抑郁症的成因:基因与环境的互动
解开抑郁的迷思(六) —— 抑郁症究竟有多普遍
解开抑郁的迷思(七) —— 为什么基督徒可能得抑郁症?信仰对抑郁症病人有帮助吗?
解开抑郁的迷思(八) —— 抑郁症的治疗
解开抑郁的迷思(九) —— 抑郁症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 —— 治疗是治标还是治本?为何治疗效果不理想?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一) —— 抑郁症可以预防吗?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二) —— 其它的精神疾病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三) —— 精神病是鬼附吗?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四) —— 彼此扶持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五) —— 找到工作的意义与目标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六) —— 沉溺的问题
解开抑郁的迷思(十七) —— 为什么我选择精神科专业
cgcm_media November 19th, 2022
Posted In: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