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一起看耶稣的登山宝训。它被记录在马太福音5-7章。因为马太福音是新约的第一本书,这一段又是马太记录的耶稣的第一篇教导,所以它算得上是最广为人知的耶稣的教导了。

所有人都同意耶稣是个伟大的老师。他讲过一些非常有名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7:12,这是在西方被称为黄金法则的名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6:34)但他也讲过一些非常挑战听众的话,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5:39)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5:44)他甚至讲过一些让人不明所以,难以接受的话,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5:29-30)耶稣是是伟大的老师,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耶稣的话。“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这样的话谁都喜欢。挖右眼这样的话,喜欢的人就少了。但是耶稣不只是我们的老师,他也是主,我们对他的话语没有pick and choose的权利。当然我们可以思考可以有疑问。但我们在读主的话时要有一个心态是让他的话语来审查我,质问我,而不只是让我来审查他的话,判断它有没有道理。我们这里看到马太对耶稣的话是这样一个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他不是随机把耶稣的话写下来,这篇讲道是精心安排的结果,为了便于人们记忆默想。 

登山宝训的听众是谁?是一群nobody。他们的祖国被外族人侵占了,被迫缴纳重税,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是耶稣说,在他们当中要开始一件新事—天国。我们现在一听天国,想到的是天堂,死了以后去的地方。一世纪的犹太人听到天国,想到的是弥赛亚的国度,是一个民族自由政治解放,恢复以色列荣耀的国度。但耶稣讲的天国和这两者都有不同。
耶稣所说的天国是神创造并掌权的乐园,人听从神的命令,以神的公义与爱来管理的国度就是天国。它充满和平,公正,丰盛。它并不是政治的国度有君王大臣边境军队,也不是纯精神的,“天国在我心中”它可以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社区里面,教会里面。在耶稣的时代,天国毫无痕迹,人们放眼望去,只看到腐败,暴力,强权即正义。为什么会这样?法利赛人认为犹太人对律法遵守的不严谨必须把律法定的更细,执行的更严;撒都该人认为需要与时俱进和最强大的罗马帝国合作;奋锐党人认为安内必先攘外,赶走罗马人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艾赛尼人退到旷野中等待神的拯救来到。而大多数人就像我们今天的人一样,只是在努力的make a living, 很多人只是勉强活着,在外族的压迫,强者的欺凌下没有力量没有希望。耶稣来到这些人当中,为他们医病告诉他们天国近了。所以人们扶老携幼争先恐后的来见他。耶稣对这些人说天国就从此时此地,这些人中开始。耶稣说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如饥似渴爱慕公义的人有福了,在路加福音里,耶稣说的就是贫穷的人有福了,饥饿的人有福了。所以有人说路加记录的才是耶稣的原话,马太把耶稣的话属灵化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耶稣同一篇道很可能讲过多次。更重要的是在旧约传统里贫穷常常不只是物质上缺乏的意思,而带有属灵的含义。以61:1 传福音给谦卑的人,新译本 贫穷的人,希伯来文是同一个字。
前两句听起来耶稣在煽动穷人革命,历史上的革命家都是这样讲的,皇帝轮流坐,今天到我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们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耶稣确实是在发动革命,但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不是那些渴望金钱的穷人得到富足,渴望权力的弱者坐上高位,这场革命的主角是温柔的人,怜恤的人,在这场革命中,爱掌握最终的发言权。是一群无权无势,没有能力出身的人以慷慨, 怜悯和爱征服世界,这就是耶稣的颠覆性的革命
他与历史上的社会改良家和今天的liberal也不同,后者也喜欢谈爱和怜悯,耶稣说参与这场革命的要是心灵纯洁的人,而耶稣了解我们,知道我们很多时候做正确的事也是出于错误的心思,天国里的人要承认自己灵里贫穷的人,承认自己需要被医治被转化。后者说每个人的心都是纯洁的,罪是社会不公的结果,唯一需要转化的是社会制度。
耶稣又说天国的子民是使人和睦的人,不是nice guy, 从不批评别人,对谁都一团和气,不是被动的,不是避免冲突而是使人和睦,是主动的,和平不会自动到来,要有人勇敢的介入到冲突当中,耶稣就是这样做的。他使人和睦的方式不是压服,而是自己付上代价。他要求天国的子民也要这样。是谦卑的,对罪痛悔,是温柔的,渴慕公义的,心存怜悯的,内心纯洁的,使人和睦的,和不怕为义付代价的人,这样的人就会成为世上的盐和光,可以防止世界腐败,可以驱除世上黑暗。

登山宝训的中间一段都在讲义,righteousness这件事。tzadeqah 翻译成 righteousness 公义:正确的与神与人的关系,和圣洁不同,是社会性的,不是个人性的。
如何行义,以色列人说要遵循神的智慧,神的智慧在哪里,在圣经里。犹太人的圣经:塔纳赫(Tanakh) 妥拉 意为指引教导,但被犹太人广泛地称为律法。先知书,圣录,文集。塔木德(Talmud,学习)口传律法,圣经及口传律法的注释。摩西五经被称为律法,也确实有很多详尽的法律条款,但毕竟不是法律文献,生活中很多问题,你在里面找不到答案,这时就需要文士,法利赛人来填空,告诉大家没说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比如安息日不能做工,什么算做工?耶稣常常不同意文士的解读,这使得文士法利赛人怀疑耶稣是个改良派,是异端。耶稣重申了神的律法的重要性,他不是要废除律法,而是要成全。这里的成全有至少三层含义:第一,耶稣是唯一完全遵守神的诫命,活出律法精神的无罪的人;第二,他来揭示律法的真正意义。第三,旧约的律法,制度都是指向耶稣的影子,他来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献祭制度,实现了旧约的预言。他说犹太人的问题不是遵守律法太多,而是遵守律法不够,still evangelicals (在媒体上成为政治名词 ,不仅有相同的投票记录,也对各种社会议题有共同的响亮的声音。不少基督徒认为evangelical已经变成dirty word了,不要叫我evangelical。富勒神学院的院长 Mark Labberton. evangelical yet?回到这个词原本的含义)你们的义若不胜过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耶稣不是后来历史上常见的所谓改革家,当时代改变以前不能做的事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时,就跳出来说,咱们与时俱进,这个就不用守了。耶稣是说既不是让律法越容易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既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越宽泛越好。重要的是律法条文背后神的心意。下面耶稣用了6个例子来阐述这个观点。先引用妥拉里的经文,然后揭示它背后神的智慧。

愤怒同谋杀一样要受审判。当然两者不是在每一个方面都等同,耶稣常常用尖锐的言语引人深思。愤怒和谋杀在什么地方是等同的,它们都是某些深层的东西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别人存在价值的判断。谋杀是说你的价值是负的,死了比活着更好。或者是说你全无价值,像蝼蚁一般生死无关紧要。对人动怒,称别人是拉加和摩利(拉加:无用的蠢货,摩利,愚昧,更倾向于指责对方道德上的愚蠢)这些都反映了对别人价值的轻蔑,都损害了神赋予人的尊严和价值。耶稣说圣经要求我们的不是控制自己的怒气从而不要杀人,而是要我们对待别人像神希望我们彼此相待的方式,看到对方身上神的形象,任何时候我们轻视别人,贬低别人的价值都是没有向他行义。
奸淫:为什么不能看,如果她不知道我在偷看,又没有伤害到她,其实人们用同样的逻辑为奸淫本身开脱,如果这两个人是你情我愿的,如果他们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双方配偶都不知道,那不是谁也没有伤害吗?现代自由派的伦理学几乎完全以伤害为对错的标准。圣经里不是这样。神说二人成为一体是神圣的,是两个生命的彼此委身,远不止是肉体上几分钟的事情。所以婚外情,包括贪婪的盯着人家看,只为让自己肉体上得到欢愉,这是将对方物化,好像她的价值就是这一刻让我快乐,这样做同样剥夺了对方从神得来的尊严,人从目的变成了手段。耶稣对此极为严肃,在这里他说出了著名的“眼,手” 性在圣经中被描述为美丽的事,但对性的错误渴求驱使一代又一代的人羞辱了神的形象,破坏了人们的关系,literally摧毁了很多人的生活。
休妻:被翻译成离婚,但原意是打发走。耶稣五饼二鱼后解散群众是同一个词。这是一个单方面的行为。只有丈夫可以休妻。什么是休妻的正当理由当时有争议,耶稣站在保守的一方,但这段话不是为休妻立下新的法则,不是说如果太太对丈夫家暴也不能离婚。意在保护处于弱势的妻子。顺着上面对奸淫的讲述,一个丈夫看上了小三,说你不让搞婚外情,连看都不让看,OK,我先和妻子离婚,然后合法的迎娶新人。耶稣对此说,不行的,这样的离婚即使合法,却不能割断你们两人之间委身的责任。再结婚还是犯了奸淫。婚姻不只是晚上have a good time,早上可以吃到好吃的煎蛋,它是一个神圣的约,夫妻二人彼此成全,彰显神的形象。耶稣用这三个例子告诉大家,神律法背后的心意,我们要彼此尊重,服事,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神的形象。人们可以遵守律法的条文却用其他方式物化别人,把人纯粹当成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耶稣说这样的义是不够的。
发誓:本意是借用神的名义来增加说话人的可信度。但人们常常滥用誓言。不要用神的声誉威严做工具去达成自己的目的。人们又把耶稣的话当成教条,有的基督徒无比坚决的不起誓,但在说谎上却没那么毫不妥协。诚实和正直是避免产生冲突的最好policy。但如果别人对我发起冲突怎么办?
以眼还眼:听起来是给报复提供了正当理由。这条律法的本意是限制报复,打破冤冤相报的循环。耶稣要求人们更近一步,不要报复。但面对邪恶,什么也不做,邪恶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耶稣并不是要人们什么都不做。他用了三个例子告诉门徒应该做什么。用手背打右脸以示羞辱,把左脸转过去,对方就需要用手心来打,这是一种平等的争执的行为,转左脸并非单纯鼓励接受伤害,而是以非暴力方式表明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它强迫施暴者正视打击对象是一个拥有尊严的人,而不是任意被侮辱的低等者。这一行为迫使施暴者面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公义,同时呼吁一种更高的道德标准。民权运动时静坐。要对方的外衣是违反律法的,因为穷人的外衣也是他晚上御寒的被子,但有人钻律法空子要人的外衣时,耶稣说把内衣也给他,自己就赤裸了,这样的行为显露自己的身体,也暴露了对方的不义;罗马士兵可以强迫被征服地区的普通百姓为他们搬运行李或货物,但通常只能要求走一里路,这是一种强制性劳动,常常让人感到羞辱和压迫。如果一个人自愿在强迫的基础上多走一里路,就不再是单纯的屈服,而是一种主动和自由的选择。这种主动性让受压迫者掌握了主动权,打破了强迫与反抗的二元关系。不仅展现内心的自由与力量,也向施压者传递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善意。用这三个例子耶稣提倡用善良和宽容的行动回应恶意与压迫,从而打破仇恨与报复的循环。表明信徒愿意以爱和忍耐超越现世的不公。耶稣所倡导的不是消极的忍耐,奴隶式的服从,而是一种勇敢的慷慨,它是昂贵的,要付代价的,以积极的方式超越逼迫,展现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精神:以爱和宽容回应不公和恶意。
耶稣的这些教导无疑是radical的,他说这叫“完全”,因为神就是这样radical,他降雨;他道成肉身为背叛他的人走上十字架。

施舍,祷告,禁食在一个看重敬虔的社会中,敬虔的行为可以提高人的声望,就可能变成一种表演。假冒为善原文是hypocrite,指的是舞台上戴面具的人。假冒为善这个翻译不太准确。它给人一种包藏祸心的印象。好像他表面为善但实际上想害我们。耶稣批评的并不是这样的人,这里的hypocrite并没有害人之心,他们只是想自己得荣耀。就像有些名人,高调做慈善,为自己博名誉,但他们做的对社会仍然是好事,那些得到他们帮助的人是真切的收益了。hypocrite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耶稣说如果声望是你最想要的,声望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敬虔行为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神而不是自己,可是我们做这些事时有时很难区分自己的动机,耶稣的建议是暗暗地做,使你得不到声望,不给诱惑以机会。但耶稣也说过要把好事做在人前,好让人把荣耀归给神。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智慧和规则的区别。不要因为可能让自己得荣耀而不做善事。耶稣要我们时常反省,self critical,任何情况下不要表演。

主祷文:神是超越现实的,他的国在天上,但耶稣没有称神为王,而是称他为父。人不仅是神的创造物,人也是神的儿女,神的继承者。神托付人做他在地上的代表,管理世界;但人失败了;神又托付以色列人做他在万国中的代表,向万邦彰显他的圣洁,以色列人也失败了。现在神让耶稣来到世上,成为他的代表,在地上开启天国。就是按照神的心意管理,生活的世界,也就是让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接下来耶稣要门徒学习旷野中的以色列人,每一天都依靠神;吗哪的故事。耶稣要求门徒操练radical的宽恕,甘愿付代价,放弃报复和申索的权利;这种宽恕只能来自于对神radical的信赖。领受神的宽恕和给出对人的宽恕就像呼和吸,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求神让我们免于试探,因为耶稣知道我们的软弱。避免跌倒最好的方法通常是避免试探。但当试探来临时,救我们脱离凶恶。主祷文是耶稣在教门徒祷告,但它也是耶稣自己的祷告,他一直是这样祷告的。在客西马尼园,当他遇到最大的试探时,他不想死,不想与神隔绝,于是他呼叫天上的父。为了让神的国降临,他呼求让神的旨意成就,而不是他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是这些祷告在最大的试炼中托住了他,而最终使他免于凶恶,从死里复活。靠着他自我牺牲的宽恕,神的宽恕和神的国来到世上。靠着这样的祷告,我们可以把耶稣的故事变成我们自己的故事,信靠神,彼此相爱,彼此宽恕,这样,就让天国降临,让神的旨意行在地上。

接下来,耶稣告诫我们追求天国最大的阻碍是我们的财宝我们的stuff。对现代人尤其如此,因为我们的生活经验反复强化这样的观点,stuff让生活更美好,stuff给我安全感,stuff给我自由。耶稣说stuff也带给你忧虑,恐惧,而且它是一个distraction,让你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天上的财宝。那些组成天国的东西,你拥有这样的财宝越多,你就越多的经历天国。是爱神和爱人时得到的平安和成就感,是遵行耶稣教导去宽恕,去鼓励,去造就旁人。我们今天建立和经营的爱的关系比金钱更宝贵是因为它们会一直延续到永恒。而我们积攒的suff会慢慢的塑造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好或更糟。因为耶稣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好眼睛在犹太文化中代表慷慨,仁慈,乐于分享(箴言22:9 眼目慈善的,必蒙福,因为他将食物分给穷人。好眼睛; 28:22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耶稣警告世人,吝啬,贪恋钱财是最快的自我毁灭的方式。但我们都需要stuff啊。耶稣接下来提醒人们,神是慷慨的,神创造的是一个丰盛的世界,是人的贪婪和懒惰使世上有了缺乏和贫困,如果你信靠这位喂养麻雀,装扮野花的神,专注于爱神爱人这些天上的财宝,你的需要会得到满足,会得到更丰盛的生命。不要为明天忧虑这段经文很有名,慕道的朋友不一定喜欢听基督徒讲复活呀,神迹呀,但很多都很喜欢这段话,尤其在忧虑当中的时候。但很多时候我们是把它当成心灵鸡汤来听的。我们没有听到耶稣想让我们听到的。我儿子上大学,一年要10万,神没说过他一定会供应,我住的大房子,每月要交一大笔房贷,如果失业了,就可能付不上。神不保证我不会失业。我们不忧虑的凭据不是我们有神这个大靠山,我们需要的东西他都会给,我们想要的都能得到所以就不忧虑了,不是的,耶稣说不忧虑是因为我们要对了东西,当我们有正确的优先顺序时神就会供应我们的需要,我们就不需要忧虑。

耶稣接下来谈到追求公义的路上的一些绊脚石。一个人花更多时间去学习神的话,操练神的话,变得越来越有公义的行为,越注意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时,他就越容易把自己看的比当看的为高。耶稣说不要论断人,这就避免了许多的错误,但我们不能看见别人走在错误的路上而闭口不言。如果不要论断,要什么?要有同理心,我不喜欢被人论断,我希望别人怎样待我?希望他们公平,希望他们不只是教训我,也能帮助我从错误中走出来。这也就是我们要去做的。当然这很不容易,我们常常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梁木,耶稣要求我们用对别人的严格来反省自己。当我除去自己眼中的梁木后是不是就可以到处去教训别人了?也不是。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以被教导,没有辨别的去把神的话扔给人,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需要智慧。运用耶稣讲的很多话都需要智慧,如何得到智慧,耶稣说,去祈求,去寻找,去叩门。
黄金法则:是积极的,不同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不止避免恶行而是主动以爱和善意对人。呼唤我们内心中善的一面,用同理心从他人角度思考,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不是交易。

在登山宝训的结尾,耶稣给世人选择的机会。通向生命的道路不容易走,有时你会觉得被压迫,面临凶险困难,但这条路引向真正的自由和宽阔。通向灭亡的路却是宽阔的,是容易的,甚至是包容的;但它实际带来压迫的重担。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神那里去。这听起来很狭窄。但它带给我们无比的安全和自由。这世界说宗教的教条不重要,你只要做好人就可以了,所有好人不论你信什么都上天堂。这听起来很宽阔很包容,但它把得救的担子完全压在了每个人身上,当一个人的价值完全由他的表现来决定时,他对那些阻碍了他,挫败了他的人和事当然就会感到愤怒,当他发了脾气做了错事后,他自然会感到恐惧,因为他最终命运会受影响。但当我们走了窄路,相信是耶稣所做的使我得救,我就不需要有那些惊恐,我会失败,会做错事,但那就好想丢了钱包,可里面只有5块钱,而我有几百万安全的存在一个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安全和自由。
耶稣要我们提防披着羊皮的狼,假先知想把我们带到歪路上去。可是他们披着羊皮,有伪装,我们如何辨别呢?耶稣说靠他们结的果子辨别,看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在enrich众人还是只在enrich自己。但坏老师也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结好果子,欺骗很多人,但他们最终无法欺骗神。果子是线索,但神最终看穿人的内心。耶稣警告过人可能为着错误的动机做正确的事情。这些人会蒙蔽人会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但他们会错过耶稣自己。你看,这里耶稣要大家选择的不只是生活行为,而是对耶稣本人的认识和回应,我们是否愿意让他改变我们,使我们的愿望,渴求越来越与神的心意合拍,用耶稣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哪里盖房子。你把你的房子,你的人生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自己的欲望还是神的心意?耶稣说听了我的话就去行,这个行不只是施舍,祷告,宽恕,排解纠纷,谦虚谨慎这些外在的行为,更是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成就的愿望和动机。

February 6th, 2025

Po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