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nt 是將要來臨的意思。
待降節(Advent)是讓我們回想起兩千多年前耶穌以嬰孩的樣式降生於世的時刻。
待降節(Advent)也是讓耶穌現今以更有意義的方式進入我們的心中的時刻。
對於我們而言,待降節這段時間,可以看做是預備迎接聖誕的一段時間,而非只是一天的慶祝。在這時間當中,我們可以藉著每週在教會當中點燃的燭光,耶穌降生的慶祝,以及上帝使用如同我們一般普通的人,來傳講的不同凡響的聖誕故事,預備我們迎接耶穌的降臨。
傳統上,待降節開始於聖誕節前的第四個週日 (通常都是感恩節後的那個的週日),並且每週都會有一個專注的主題。今年教會仍將採用【Walking with Jesus: Devotions for Advent & Christmas】為每日靈修材料。
誠摯地邀請並鼓勵福音堂的各位家人們,一起來參加這個預備迎接聖誕的禱告靈修與改變的計劃,讓我們每天從讀經、默想、靈修及禱告來與主同行,迎接聖誕並等候主的再來。
在每日清晨透過短視頻與教會各個團契的家人們,跟著靈修進度一起靈修,讓我們在這條靜候聖誕,等候主再來的路上不覺孤單,因為我們正一起往前迎接主耶穌。
請大家保存待降節讀經播放列表,打開CGCM YouTube頻道通知,每天早晨6點會有新的讀經視頻發佈。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gp5_mkiKdEb294eSqIsVtRrJuF6Z2MX&si=sdP_Iqkcb60VDArG
願神祝福你的心志與委身
陳牧師 11.25.2024
所選的四個主題如下:
12/1-7 盼望 Hope
12/8-14平安 Peace
12/15-21 喜樂 Joy
12/22-25愛 Love
Devotional Prayer Plan for CGCM Advent 2024
Advent means coming.
It is a time when we reflect on the moment in history when Jesus came into the word as a baby two thousand years ago.
It is also a time when we can allow Him to come into our hearts in more meaningful ways today.
For all of us, Advent could be a time of preparation whic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Christmas—the glow of the candle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birth, and the beauty of the story of God using ordinary people in extraordinary ways—for more than a day.
Traditionally, Advent begins the fourth Sunday before Christmas (usually right after Thanksgiving in November) and focuses on four themes. For this year, those themes are:
12/1-7 盼望Hope
12/8-14 平安Peace
12/15-21喜樂Joy
12/22-25愛Love
This year, we will adopt “Walking with Jesus: Devotions for Advent & Christmas” to be our devotional resource. In every morning, there is one brother/sister of CGCM leading the devotion.
I invite and encourage all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at CGCM to join this Advent devotional praying plan to read, mediate, pray and walk in Christ every day. Let us have a different Christmas this year and prepare to walk with the Lord in the new year.
Please save the playlist of Bible readings for the Advent and open the CGCM YouTube channel notification. New Bible reading videos will be released at 6am every morning.
Pastor Chen
11.25.2024
Walking with Jesus: Devotions for Advent and Christmas | |||
Date | Daily Scriptures | Devotion Leader | Notes |
1st Week : Hope, Ps. 25:4-5 | |||
12/1 | Is. 9:2 | 晨光 | 1 |
12/2 | Is. 40:31 | 朝陽 | 2 |
12/3 | 2 Pe. 1:19 | MetroWest | 3 |
12/4 | He. 11:1-2 | 更新 | 4 |
12/5 | Jn. 8:12 | 姊妹 | 5 |
12/6 | Is. 42:6-7 | 東區 | 6 |
12/7 | Is. 42:3 | 南區 | 7 |
2nd Week: Peace, Is. 54:10 | |||
12/8 | 2Pe. 1:2 | 廣東 | 8 |
12/9 | Is. 9:6 | 長青/恩典 | 9 |
12/10 | Rm. 5:1 | English | 10 |
12/11 | Ph. 4:12 | Youth | 11 |
12/12 | Jn. 14:27 | 晨光 | 12 |
12/13 | Ps. 29:11 | 朝陽 | 13 |
12/14 | Lk. 1:79 | MetroWest | 14 |
3rd Week: Joy, Ps. 5:11 | |||
12/15 | Lk. 2:20 | 更新 | 15 |
12/16 | 1Th. 5:16-18 | 姊妹 | 16 |
12/17 | 1Jn. 3:1 | 東區 | 17 |
12/18 | Is. 7:14 | 南區 | 18 |
12/19 | Is. 55:12 | 廣東 | 19 |
12/20 | Jn. 16:22 | 長青/恩典 | 20 |
12/21 | Lk.1:45 | English | 21 |
4th Week: Love, Jh. 3:16 | |||
12/22 | Phi. 2:5-11 | Youth | 22 |
12/23 | Jm.1:17 | 23 | |
12/24 | Lk. 2:10-14 | 24 | |
12/25 | 1Jn. 4:9 | 25 |
cgcm_media November 30th, 2024
Posted In: 公告 (Announcement)
倪柝聲(1903—1972),原名倪述祖,籍貫福建福州。1903年生於廣東汕頭。
1916年,倪柝聲就讀於著名的福州三一學校漢英書院,接受西式教育
1919年五四運動,領導學運,被停學一年
1920年在余慈度的佈道會上立志終身奉獻,改名倪柝聲 Watchman Nee
1 父親當時在汕頭任海關官員。倪柝聲是家中的長子,倪家是福州最早的基督教家庭之一。祖父是教會的牧師。
母親所生的前2個孩子都是女兒,常受重視男嗣的婆婆諷刺。再次懷孕時,就模仿撒母耳的母親哈拿的禱告,應許如果所生為男孩,就將他一生獻給神[5]。此後共生有五子,
2 福州三一學校包括漢英書院(八年制,中學和大學一、二年級,主要學科均採用英文教學),倪柝聲是名列前茅的優等生,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絕頂聰明。
3 停學一年
4 原本在信仰上不冷不熱的媽媽深受余慈度的講道所感動,不僅放棄了打麻將的嗜好,而且主動為自己曾向家人發脾氣而認罪悔改,請求家人饒恕。倪柝聲對母親的改變非常驚訝,因好奇也去聽余慈度講道,深受感動,接受了福音,整夜認罪悔改,並且立志終身奉獻。復學之後,他不顧受嘲笑,熱心向同學傳揚福音,把70名同學的名字一一記在本子上,天天代禱,到畢業時,有69人接受福音。
以後幾年間,他一面刻苦勤讀聖經,同時博覽大批基督教歷史名著,一面到隱居的英國女傳教士和受恩(Margaret E. Barber)那裡求教。
1 倪看見分門別類的宗派帶來的問題,覺得那是分裂基督的身體,於是提出脫離宗派,建立一地一會的“地方教會”(local church)
2 1923年初,王載從南京請來女傳道人李淵如開復興佈道會。幾十位青年基督徒穿上寫着‘信耶穌得救’的福音背心遊行,吸引人來參加佈道會。1個月間,聽道受感者達到幾百人,成立基督徒會堂。李淵如不久回到南京,幾年後成為倪柝聲的重要同工。
3 王載的重點是復興佈道的工作,要走個人奮興家的道路,到各地巡迴佈道,並且去上海接受美國傳教士的按立成為牧師。而倪柝聲認為工作重點在於建造地方教會,認為教會的一個罪惡是有特權階級,在天主教,這個特權階級是神父;在基督教則是牧師,他認為,信徒皆為祭司,不需要特權階級(神父,牧師)作神人間的代理人,所以他與同工都以「弟兄」互稱。
福州教會1966年文革中被關閉。現改名“馬廠街基督教堂”重新開放。
4馬來西亞
5新加坡
1 南京
李淵如(1894-1969)——1917年來到南京女子師範學校任校監,職責是將學校非基督化。當時該校音樂教師蔡蘇娟帶領200名學生中的72名學生相信耶穌,引起家長反對。李是倪柝聲在文字出版方面的重要同工,負責上海福音書房的文字編輯工作。
2 無錫
「以前我以為一個人要到老 年時才可以寫書;但那時我以為自己快要離世了,所以必須開始寫書。於是我在江蘇省無錫城租了一 個小房間,將自己關在裡面終日寫作。那時我的病開始加劇,連躺下來都不能。我寫的時候要坐在一 張高背椅子上,胸部頂住桌子,以減輕胸部疼痛。撒但對我說,你既然快要死,何不死得舒服點,何 必如此受苦?我說,是神要我這樣,你退去吧!經過了四個月,我寫完了三卷《屬靈人》,在寫作期間, 不知流了多少血汗和眼淚;在生命無可指望中,神的恩典都將我帶領過去。每次寫作後,我都對自己 說,這是我對教會最後的見證。雖然是在百般的艱苦中寫作,但我覺得神對我非常親近。
3 上海
1927年底,倪柝聲、李淵如、汪佩真和中國內地會的傳教士祝康寧共4人,在新閘路944弄賡慶里(今泰興路口東側)汪佩真住所舉行上海地方教會的第一次擘餅聚會。
汪佩真(1899-1971)——1921年從金陵女子神學院畢業之後,開始到中國各省講道。她的傳講很有能力,廣受歡迎,號稱中國的女司布真。1925年,她到煙台傳福音,李常受因而得救。汪是倪柝聲的另一重要同工,負責姊妹工作和青年學生的福音工作。
1928年1月,他們在哈同路文德里(今銅仁路240弄),租賃了一幢石庫門房屋,作為聚會場所。又租下26號作為單身女同工的住所,汪佩真,李淵如等長期住在此處。
4 神跡
那一天我禁食,是由早晨起到下午三時,同時,在上海的同工們,也在李淵如姊妹家,為我迫 切禱告。我向神禱告,求祂給我信心,祂就給我話語,是我一生不會忘記的。第一句:是羅馬書一章 十七節,義人必因信而活;第二句:是哥林多後書一章二十四節,憑信而立(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第三句是哥林多後書五章七節,因信而行(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着信心,不是憑着眼見)。
我就不顧一切,穿上我一百七十六天未穿過的衣服。我下床要站立起來,出了很多汗,好像被雨淋透。 撒但對我說,你連坐都不能,還想站立起來?我說,是神叫我站立。我就站起來,全身又出冷汗,幾 乎倒下去。我一直說,憑信而立,憑信而立!我就走去拿褲子和襪子來穿,穿好了,我就坐下。一坐 下,神的話又來了,叫我不只憑信而立,還要因信而行。我覺得我能起床,並走幾步去拿褲子和襪子來穿,已經是了不得了,我怎能希望再行走呢?我就問神,你要我往哪裡去?神說,你下樓梯到二百十五號李淵如姊妹的家裡去。那裡有一班弟兄姊妹,為你的病已經禁食了兩三天。
當我站在樓梯頂的時候,我看那是我一生所看見最高的 一道樓梯。我對神說,你叫我走,我縱使死了,我也要走。但我接着對主說,主啊!我走不動,求你 用手扶着我走。我扶着欄杆,一階一階地走下去。我的全身又冒出冷汗,我一面走,一面喊着說,因 信而行,因信而行!我每走下一階,我都禱告說,主啊!是你叫我能走!在信心中,我似乎是與主手 拉着手,直走完了那二十五階的樓梯。下到樓梯底時,我覺得很有力量,就快步跑到後門,開了門, 一直向李淵如姊妹的家中走去。我對主說,從今以後,我因信而活着,不再是個躺着的病人了。我就 像彼得在使徒行傳十二章里那樣地叩門,只是沒有羅大出來應門。門一開,我走進去,七、八個弟兄 姊妹注視着我,不出聲,也不動。大家安靜坐着,約有一小時,如同神出現在人間。我也坐在那裡, 心中滿了感謝和讚美。以後我就作見證,向他們述說我蒙醫治的經過。大家靈里暢快喜樂,高聲讚美 神奇妙的作為。」
1 倪年輕時愛上了倪家三代世交張汝舟的三女兒張品蕙(1902-1971)。在倪柝聲得救之後,就儘力地向張品蕙傳福音,張卻取笑他,這使倪柝聲感到很沮喪。儘管如此,在他心的深處,他仍無法放下她,
1922年倪柝聲到上海,受邀在宣道會守真堂作見證,張家都在四川北路守真堂聚會,他不能像詩人所說的,「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那天,倪柝聲雖然硬着頭皮,上講台講了一篇道,但是他不曉得自己講的是什麼。整整一星期,倪柝聲和神掙扎,他對張品蕙的愛慕,成為他被聖靈充滿的攔阻。 一星期後,倪柝聲以沉重的心情求神改變祂的心意,允許他繼續愛慕仍未信主的女朋友,他向神許了許多願:願意去西藏傳福音;但是神堅持祂的要求,於是倪柝聲求基督的愛充滿他,他願意放下他心愛的人。 幾天後,基督的愛摸着了倪柝聲,他寫下《主愛長闊高深》,其中一段說:
你是我的安慰, 我的恩主耶穌! 除你之外在天何歸? 在地何所愛慕?
反對、艱苦、飄零, 我今一起不理; 只求我主用你愛情, 繞我靈、魂、身體。
2 張去北京上大學
1934年張開始參加文德里的聚,此時,倪柝聲認定,他為主的緣故所放下的,神重新賜給他作配偶。正如腓利門書十五節所說的,他暫時離開你,或者叫你永遠得着他。
但張品蕙的姑母張美珍,把張品蕙從小撫養大,有意將張品蕙許配給有名望、有財富、有地位的人。所以倪柝聲雖然對張品蕙有感情,為了不拂逆張美珍的意思,一直拖延這樁婚事。
3 1934年10月倪在杭州帶領特別聚會,當知道母親決定在聚會結束後為他舉行婚禮時,倪柝聲大吃一驚。他深知在張美珍的反對下,一旦與張品蕙結婚,一定會掀起軒然大波,他於是打算一領完聚會,就逃婚。
被同工嚴詞警告,倪不得不接受環境的安排,舉行了婚禮。
4 回到上海後,張美珍在上海最大的報紙《申報》,連續一星期刊登啟示從各方面徹底毀謗倪柝聲,她又在眾信徒之間廣泛派發單張,破壞倪柝聲的名譽,
“這 個 窮 傳 道 人 竟 敢 將 她 寵 愛 的 品 蕙 拐 走 ? 這 樣 一 位 教 養 非 凡 的 青 春 淑 女 , 他 以 後 養 得 起 嗎 , 有 能 力 寵 愛 嗎 ? 就算辦得到, 也一定是依靠了外國金援。”
使倪柝聲精神上深受打擊, 他被迫攜帶新婚的妻子,遠離上海,後來倪就和幾位弟兄駕車,從浙江、江西、湖南,往廣西去了。 因 為 結 婚 所 遭 到 的 毀 謗 , 反 倒 促 成 了 倪 氏 在 中 國 西 南 方 的 工 作 , 真 是 神 奇 妙 的 作 為 。
在全國兩百位同工中,差不多有四十位是由他直接照顧。
1 李常受領會
2 重新出山
3 福州教會的大復興, 信徒人數從150人擴增到1,400人以上,倪柝聲將倪家在福州的三處房產全部奉獻出來給福州教會使用
4 1948年4月20-21日,倪柝聲向同工們交代了他經營生化藥廠的原委:
「我當年目睹 同工們的家庭,經濟困難,營養不良。有些同工的孩子不能上學,肚子餓,在家裡哭。有許多同工因 患肺病而逝世
我們同工中的寡婦。。。有二十多位。這些姊妹的丈夫活着的時候,是拋棄自 己的地位,辭掉自己的職業,但他們死了以後,都被人忘記了。
當時我辦生化藥廠的時候,我的情形就宛如一個寡婦,帶着幾個 孩子,盼望養活他們,但是養活他們的盼望不幸落空,因此寡婦就改嫁了。遇了一些日子,連孩子都 沒有了。
我看着一個一個同工的去世,我裡面生氣;也許我作了許多的錯事,但是神知道我為什麼緣故這樣作。」說到這裡,倪柝聲一面講,一面哭,眾人也當場哭出來,會場里一片哭聲。
倪柝聲當天就把上海生化藥廠的管理權交出來,「我八 年的工夫在弟兄姊妹面前抬不起頭來,難道我今天不能說一句:我也擺上了。」
這時他對年青的弟兄姊妹說,奉獻一切,才能專心事奉神。 倪柝聲既然與同工們言歸於好,也就與同工們一起配搭事奉。
上海教會的大復興人數從幾百人擴增到數千人,其中知識分子、青年學生佔三分之一。於是信徒踴躍奉獻,建造了南陽路145號聚會所(後來的靜安體育館),可容納3,000人,但擠滿了4000人,於是又在虹口的虯江路買了一個會所,可容一千人。
5 這次上海同工聚會又決定,進行同工培訓。倪柝聲用經營中國生化製藥廠的收入買下了福州鼓嶺的二十餘棟房子,拿來作執事之家,以便培訓同工。執事之家於是又稱鼓嶺同工訓練班。
1948年和1949年的夏季,倪柝聲在鼓嶺,舉辦了兩期同工長老訓練。在倪柝聲的一生中,他在鼓嶺對同工的兩次培訓是他事奉的高峰。
同工回憶: 「倪柝聲弟兄在鼓嶺,一天三次,每次兩、三個鐘頭交通,連說了四個月,哪裡來的豐富和力量?我 們想也想不來。
但是看到生命的能力,吞滅了人的軟弱,我們的靈、魂、體,都蒙了恩,就不能不俯伏敬拜神。。。那些日子,天與地是連在一起的。」
陳則信的回憶:「他所釋放的亮光是過去聞所未聞的。話語的能力有如利刃扎人心坎!聽完信息在禱告時,常有多人 流淚痛哭!
有好幾次他講完了道,全堂幾乎都仆倒哀痛着禱告,其情形宛如五旬節的再臨,聖靈同在是如此明顯,真像大風吹過能感覺得到一般!參加那次訓練的人,實在是太蒙恩了!」
6 香港復興
經過鼓嶺訓練之後,全國各地教會普遍大復興。在北方,張子潔帶領的青島教會信徒迅速擴增到4,000人,
各地紛紛新建聚會所,如南京、北京。浙江蕭山大批信徒移民到江西弋陽,開辦農場,建立教會。
1950年初,倪柝聲在香港的工作,帶進香港教會的復興,信徒擴增到3,000人,新建了尖沙咀天文台道聚會所。
1950年代,中國大陸約有700處地方教會,其中一半在浙江省;共有7萬信徒,其中近4萬在浙江省,其中又以溫州地區最為集中。
1 一九五0年五月,倪在香港領會,李常受來香港,報告臺灣工作的進展,(倪差派李去台灣建立教會)。六月 李常受在臨走前,曾盡力試圖勸阻他不要回上海,
倪柝聲說:「弟兄!我們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把教會建造起來,我 現在能夠丟下他們不管麼?使徒們在這種情形下,不是仍留在耶路撒冷麼?」
倪柝聲這時接到上海長老打來的一封電報,說到他們有許多問題,請他早一點回去解決。這時汪佩真在場,她支持上海長老的請求。她提醒說:「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着為王,直到永遠。」(詩二十九 10)
儘管李常受再次把他拉到一邊,竭力勸阻,但倪柝聲大聲說:「我不以性命為念,若房子塌下來,我的孩子還在裏面,我必定把它支撐住,即使要我的命也不顧惜。」
2 1950年6月28日,中國政府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7月,倪柝聲、李淵如、俞成華、汪佩真聯名指示全國各地475個聚會處負責人,發動信徒32,782人簽名,送往福建省人民政府,要求保留鼓嶺執事之家的房產土地。倪柝聲此舉是為了保留鼓嶺的房產土地,好作教會未來培訓同 工之用,但在當局看來,是糾眾要脅政府,是違抗新中國的土改政策。更加離譜的是,為了迎合新政權的政治需要,倪柝聲和少數的同工們,又在各地信徒不知情的情況下,把這份32782人的簽名名單,作為各地信徒贊同加入三自教會的表態。這種移花接木的作法,怎麼逃得出共產黨的法眼。後來,鼓嶺執事之家被定為團體地主。1951年3月,全體在鼓嶺執事之家的人員受到管制,達半年之久。管制結束之後,執事之家的全部土地、房屋概行沒收,執事之家的人員全體離開。
3 1951年4月,朝鮮戰爭爆發不久,倪柝聲接受邀請去北京參加政府召開的“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基督教團體會議”,他“擬了一個通知,是由北京協和印刷局承印的,通知聚會處的信徒都要擁護三自會”,因為倪看到新政府對神教會的政治壓力特別大,若不趁早參加政府號召的‘三自’組織,勢必得不到政府所許諾、保證的、合法的‘宗教信仰自由’,因而導致教會大遭逼迫
4 1952年2月,在瀋陽的東北藥廠開始進行五反。原上海生化的副總經理史濟湯在東北藥廠檢舉了倪柝聲,說他將高壓鍋爐以三十萬人民幣(新幣)的高價賣給東北藥廠。這被視為是盜竊國家資財
1952年4月10日,(三反五反運動中)倪柝聲在東北被秘密逮捕拘禁。直到4年後的1956年(肅反運動中)
5 1956年1月29日汪佩真、李淵如、張愚之、藍志一被捕,稍後俞成華、左弗如等人也入獄,這些同工和倪柝聲一起被作為“倪柝聲反革命集團”公開控訴。
1956年2月8-16日,政府在南京西路上海市衛生學校舉辦了“倪柝聲反革命罪證展覽會”,組織聚會處的全體信徒前去參觀,擴音機里不斷播放李淵如和汪佩真的錄音,哭着承認自己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反革命分子。展覽會中還貼出一張倪柝聲所寫的筆供,承認自己生活荒唐,多次嫖妓,他還與一白俄妓女長期保持關係,還污辱了兩位女同工,等等。但筆跡完全不是倪的,工作人員說是他生病時寫的。
政治上無比反動,反革命、特務;經濟上偷漏巨額稅款,欺騙政府;生活上荒淫無恥﹐與女同工私通的照相底片公開展覽(沒有頭部的裸體女性)。如同他一貫的作風,倪柝聲對他的指控沒有任何錶白。
1956年6月21日,倪被判刑15年,關進遠東最大監獄—上海提籃橋監獄
1958年中國大陸基督教於實行聯合禮拜。南陽路聚會所也被迫“獻給”國家,後來改為靜安體育館。
1 倪柝聲在被囚禁期間,仍然不停地傳福音,一直為主作見證。他在上海提籃橋監獄,帶領了一個難友吳友琦信主。吳因妻子被不肯離婚被開除公職氣憤難平,靠牆痛哭,發現一隻手被倪抓住。“我當時很氣憤。。我不要他同情,心裡想把他的手甩開。我是個拳擊運動員,當時我很年輕,他是個年紀大的人,又有心臟病,只要我一甩,他整個人一定被我甩到鐵門上去。但是,弟兄姊妹!真的很奇怪,這是一件奇蹟, 當時我的手竟然舉不起來,倪伯伯並沒有多大力氣,我至少舉了三次,就是舉不起來。這時我聽到倪伯伯在我的耳邊講:“友琦阿,哭出來,哭出來好一點,舒服一點。”他的這句話打動了我」
兩個人聊了起來,倪說,他希望他的刑期能夠早一點滿了,能夠早一點出去,還能夠和妻子見面,說他的妻子像吳的妻子一樣非常愛丈夫。兩人越說越投機,然後倪就傳福音給吳。我就問他,你現在還信不信主?他回答說:“你們不信,我信;你們沒有看見,我看見。”
一天獄方把倪和兩個比較有名望的天主教徒找去,要求他們公開放棄信仰,倪拒絕了。那兩個在廣播里念自己的悔過書,然後被當場釋放。你不放棄,放走兩個人給你看。倪柝聲不為所動,結果反而吳友琦被觸動了,
「你前幾天還向我講 ,你的妻子對你那樣好,你們是那麼恩愛;你的妻子身體是那麼不好,那麼危險,你那麼想念你的妻子。今天人民政府讓你回去,你只要講一句話,說你放棄好了, 只要開一個口就好了,就回去了,你都不願意!一句話你都不肯講,你這個人是怎樣的人?你相信主,相信到這樣的地步!我知道倪伯伯這個人不是傻瓜、不是弱智,他這樣相信耶穌是有道理的,相信耶穌一定是很好的好事情;我也要相信耶穌,我也要跟着倪伯伯相信耶穌。」
2 剝奪政治權力5年
3 倪柝聲的妻子張品蕙是唯一允許前去探監的人。在文革中,張品蕙因不肯與丈夫離婚而遭受嚴重迫害,曾經多次被鞭打,以至全身多處受傷,
1969年上海市公檢法軍管會給她戴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交群眾監督改造”
1971年11月,張品蕙在岳陽路200弄88號家中骨折,送至醫院後無人為其醫治,11月7日,病故於上海中山醫院的走廊中
4 倪去世
5 最後遺言
金錢:完全奉獻的人;不透明,沒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倪 說 , 左 手 做 的 不 能 讓 右 手 知 道 。 他 也 從 來 不 記 賬 , 別 人 也 不 敢 問 他 。 有 關 工 作 的 經 濟 , 等 於 是 他 一 手 抓 的 。 他喜歡將錢放在哪一方面,就用在哪一方面。
男女:婚前和同工有過不正當的關係
文字工作:
24歲養病時寫下《屬靈人》,三元論:靈魂體,倪柝聲認為靈本來是全人中最高的部分,靈(功能有直覺、交通和良心)像主婦,魂(功能有情感、心思和意志)像管家,體像僕人。 (帖前五23)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解經的時候不可以思想的,你一用思想就屬魂的 ,所以你讀書很多思想,很多知識,你就是屬魂的,沒有生命,「有知識,沒有生命」。這是台灣常常聽到的話,「你不要看他有知識,他沒有生命!」
「理性歸向真理的時候,那個理性就是靈性 」–唐崇榮
1938年第二次出國訪問史百克先生(Austin-Sparks),在丹麥的時候就講「正常的基督徒生活」,那是他用英文講的,就有像金彌耳這樣的人把他記錄下來。以後出書,竟風行全球,一直到現在。中文版是翻譯本。
同工培訓:
1948-1949 鼓嶺訓練,注重對真理的絕對順服
地方教會:
採用分區、分家、分排的作法,教會迅速增長,一千個地方教會,信徒約九萬人了
一地一會,與其他教會不合作。
cgcm_media October 25th, 2024
Posted In: LiteratureMediaMinistry, Wenxueyishu02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傳教已完全在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之下,表面上看,中國福音的大門是打開了。然而,將宣教工作依附於不平等條約之上,卻埋下了難以預料的禍患和仇恨的種子,為中國教會預備了極壞的土壤。儒家士大夫是反對基督教的最主要的集團,這包括在政府任職的官員,以至地方上作為社會基層骨幹的士紳。他們散播了大量攻擊基督教的言論,並且往往又是教案的幕後煽動及策劃者。
反教三大原因
謠言和誤會:男女禮防,育嬰院(揚州教案),病理解剖(連州教案)
利益衝突:迎神賽會,教民脫離士紳轄制
傳教士某些不當的措施和行為:查還舊堂,官階品位,干預詞訟
1900年,中國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民教衝突積累了半個世紀的大噴發
1896年,山東一帶出現拳民秘密社團。
1899年,酷吏毓賢任山東巡撫,拳民焚毀教堂,搶劫教民,毓賢因教案被撤職。
1900年4月,各國駐北京公使聯名照會清政府,要求將拳匪剿除。毓賢進京遊說,稱拳民神通廣大刀槍不入;
慈禧決定啟用拳民扶清滅洋,懸賞殺洋人,男50兩紋銀,女40兩,兒童20兩
6月21日,清政府正式向11國宣戰(英法德意奧匈帝國日俄美,西班牙,比利時,荷蘭未參戰)
義和團圍攻京城的外國使館,使館區內被圍者約3000人,當中2000人為尋求保護之華人,外國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兒童76人。保護使館的包括409名外國水兵及陸戰隊員,配備三支機關槍及四門小火炮。使館內有足夠水井及糧食。
北京、山西 、河南、東北、內蒙等地義和團也相繼發難,屠殺傳教士和信徒。天主教信徒被殺18000 人,新教2000 – 5000人。
列強組成八國聯軍進攻中國,鎮壓義和團,
8月14日攻陷北京,解除了對使館 、教堂的圍困。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
孤兒寡母,靠出租房子和母親洗衣服、縫補衣服勉強度日
王明道體弱多病,多次在醫生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從死亡的邊緣轉回,屢屢蒙神保守
在教會學校長大,14歲時,在高年級同學的帶領下受洗成為基督徒
15-18歲,心中的爭戰——做傳道人還是做政治家
19歲上完一年大學後,到保定教書,看到孩子們受教後的改變,心志也慢慢變化,願意接受呼召,做個大牧師
1921年因為洗禮的問題和學校鬧翻,回到北京家中
1924年底在家中開始了查經班
1925年起開始被邀請到各地領會,有24年之久,直到1949年
王明道個性嫉惡如仇,最痛恨的是自由派神學
注重信徒聖潔的生活
主張政教分離,也不參與社會關懷
1928年8月8日 結婚
1942.1 (北京教會領袖)勸我們加入 “華北基督教聯合促進會”。我們大家跪下來禱告。不到幾分鐘,我忽然想到經上的話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
5月,迫切禱告後回信拒絕參加,參加的話和不信派同流合污;背後有日本人的操縱,不參加教會可能會停辦,甚至生命有危險
6月,敵系教會。“那些時候我常想本日的聚會也許是最末後一次聚會”,甚至有一部分常來聚會的人都畏縮不敢來
10月9日, 華北聯絡部文化局調查官武田熙要見我談話
10月10日,最後的戰爭。一夜禱告之後,神將出乎意料的平安放在王先生的心裡,騎車唱詩前往。
“希望你能出來領導一下 ”
“我為順服我所事奉的神,為持守我所信的真理,決不服從任何人所發違背神旨的命令。我已經準備付任何代價,作任何犧牲,決不改變我今日的主張。叫我和我所牧養的教會加入教團,是決辦不到的”“我已經考慮了幾個月之久,現在不需要再考慮了”“ 武田先生,若沒有甚麼別的事,我就告辭了”
至高神的僕人,“你不知道日本軍部屠殺一個中國人就像我們弄死一個螞蟻那樣容易么?”我聽他所說的這句話,當時心中確是有片刻的畏懼。不久我回答他說,“你說的是。但我不是一個螞蟻,我是至高神的僕人。神不許可,任何人不能加害於我。”
三自——肅清基督教內帝國主義影響,自治,自養,自傳
三自的主席——吳耀宗(王明道的評價:中國兩個著名的不信有上帝的基督徒——馮玉祥,吳耀宗)
當年因為吳親蘇親共,有人改了主禱文諷刺他:我們在北方的父(斯大林),願你的旨意行在中國如同行在俄國一樣。我們日用的盧布, 今日賜給我們 …..
我們要控訴
傳教士披着宗教外衣做間諜
通過教會破壞三自運動
勾結蔣匪幫
反共反蘇,文化侵略
以民主自由,親美崇美,文化侵略
“超政治”(政教分離),離間信徒和政府的團結,破壞三自運動
各地開完控訴大會就成立三自分會
三自教會講道不能再提黑暗世界,撒旦,天國的名詞,
不參加三自的基督徒會堂人數越來越多
控訴王明道——給日本人獻銅
1954 真理,毒素——信與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能同負一軛(這是帝國主義的毒素),這是聖經的真理
成為眾矢之的
1955 我們是為了信仰 —— 直接反駁吳耀宗,丁光訓的攻擊,表明無法和不信派合一
“我們在信仰上的態度是:凡是聖經中的真理,我們都接受、都持守、聖經中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完全拒絕。為向我們的神盡忠,我們不惜付任何代價,作任何犧牲,歪曲和誣陷是嚇不倒我們的。人的嘴長在他們自己的頭上,他們願意說什麼,就可以說什麼,不過事實永遠是事實,不但神看得清楚,屬神的人也看得清楚。無論別人怎樣歪曲、怎樣誣陷,我們是為了信仰!”
不斷有教會退出三自
政府開始反擊
《天風》發表社論《加強團結,明辨是非》
反帝愛國是基督徒團結的基礎vs我們是為了信仰
提出基要派和自由派的論戰是帝國主義的陰謀
凡是這樣做的人,就是中國人民的罪人,教會的罪人,歷史的罪人
基督徒會堂的同工被捕
各大院校發起運動,要求去基督徒會堂聚會的學生,交代王明道的問題,甚至有學生不堪重壓,自殺身亡,拒不交代的當即被捕
1955年8月7日是主日,那天聚會人數特別多700-800人,王先生的題目是《他們就是這樣陷害耶穌》
半夜12點一夥公安翻牆而入,一人拔出手槍,高呼不許動,將王明道夫婦逮捕。教會同工也有數十人被捕
8-11月全國各地三自教會展開對《王明道反革命集團》的聲討, 在當時成為基督教界的大案。
例如在江蘇徐州一場批王的會議上,主持人高喊「王明道該不該槍斃?」「同意槍斃王明道的人請舉手!」其中有一位名叫關品鶴的人因沒有舉手,結果被判五年徒刑。
在獄中,政府找了兩個無賴恐嚇毆打他,逼他認罪,罪認得越多,出去的越快,不然立馬槍斃
1956年9月29日王表示願意悔過,答應參加三自,9月30日在青年會YMCA被迫公開宣讀其在獄中的認罪材料。
王明道早在1935 年就在《靈食季刊》發表文章抨擊青年會的工作偏離正統信仰,在他眼中,青年會是「不信派」的大本營,現在他竟要公開在此宣讀自己的「認罪檢討」,對向來以捍衞真理自居的王而言,無疑是極大的羞辱及打擊,他說,“一個四十一年之久(1914~1955)痛恨謊言,不說謊言,而且勸戒別人不要說謊言的人,竟在獄中說了不可勝數的謊言。我還有甚麼面目見人?更有甚麼面目見神呢?”
由於王明道不能接受自己竟軟弱至謊話盡說,自覺沒資格再任傳道,拒絕帶領基督徒會堂,不再主領講道。他甚至一度萌生自殺的念頭,計劃先把妻子送到杭州外家後,「然後我就跳西湖自殺,以了此殘生」。後被妻子阻止。
那時我把我所譯的一首讚美詩的副歌:
「一切全奉獻,一切全奉獻,完全獻與恩主耶穌,一切全奉獻」
改成:
「一切全完了,一切全完了,全軍覆沒,一敗塗地,一切全完了」。
王一直沒有兌現對政府的承諾,就是帶領教會參加三自,所以到58年,政府失去了耐心,再次逮捕了王明道夫婦
上訴駁回後, 無期徒刑已經定案, 沒有希望了。但神正是用這一件事挽救了他, 使他絕處逢生, 在靈性上得到一個極大的復興, 成為他生命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這時他心潮翻滾, 痛苦難當, 就禱告主說:“神哪! 你怎麼這麼殘忍, 叫我遭遇這樣的打擊, 被判無期徒刑?”就在這個時候, 他忽然想起他二十一 歲時背熟的一段聖經來,就是彌迦書7:7-9
神的話在他心裡發生了一個奇妙的功效, 使他從極大的痛苦與失望中解脫出來。這時他才醒悟過來, 認識到他之所以被判無期徒刑是因為他大量撒謊, 犯了神所憎惡的大罪, 得罪了神。他對神的不滿立時都煙消雲散了, 他說:“判我無期徒刑, 該判! 就是判死刑也是應該的。我要忍 受耶和華的惱怒, 因我得罪了他。”
他看見了自己的大失敗, 就決定把從前所說的謊言完全推 翻。於是他向神禱告說:“神哪! 求你給我一個機會, 叫我翻供。”
就在他這樣禱告過後, 心裡平安了, 也不害怕了, 而且以後每當他想到這件事時, 心裡就有一種赦罪的平安與喜樂。
他此後在獄中生活的指導原則: 寧可死在監里, 也決 不說半句謊言。
他站立起來以後, 神給了他一個應許:“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 平平安安蒙引導, 大山小山必在你們面前發聲歌唱, 田野的樹木也都拍掌。松樹長出代替荊棘, 番石榴長出代替蒺藜, 這 要為耶和華留名, 作為永遠的證據, 不能剪除。”(賽五十五章十二至十三節)。
中美建交後,中國已經進入國際大家庭,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國 際輿論和行為準則的影響。倫敦保衛人權委員會打電報給二十多個國家,並且代表這些國家向中國政府提出意見,請中國釋放一切政治犯。政府決定釋放王明道。誰知他這個犯人與眾不同,他不肯糊裡糊塗地走出來。於是政府打電報給他兒子王天鐸,讓他來接父親。
王先生看見兒子,感到很奇怪,就問天鐸說: “你幹嗎來了?”
“我來接爸爸回去。”
“我不回去。”王先生說,“你回去告訴媽媽,我在這兒頂好。”
沒等天鐸再開口,大隊長就說:“你兒子來接你到上海去,你就跟他走吧!”
“我不走,”王先生說,“我的事情還沒弄清楚呢!我沒犯罪,我在這裡押了二十多年,完全是為了信仰。”
“不必追究這些事情了。”大隊長勸他,“你走吧!監獄不是個好地方。”
“我坐了二十多年的監,還不知道監獄不是個好地方?”王先生說,“不過我已經習慣了。我現在已經把監獄看作我的安樂國 了,我不走。”
“你走吧!”大隊長又勸他,“別在這兒住下去了。”
“要我走也可以,”王先生說,“政府必須承認三件事:承認逮捕我逮捕錯了,判我刑判錯 了,關押了我二十多年也關錯了,而且以書面證明,不然我不出監!”
一直僵持到下午,最後,父親怕兒子接不走他太難 過,就答應跟兒子走。
結果政府要他在釋放證上簽字,上面寫着: “押犯王明道,因反革命罪被判無期徒刑,改判一年,提前釋放。”
“你拿着這個,”李幹事說,“現在就可以跟你兒子回上海去。”
“我不簽字,”王先生說,“ 我也不走。說我是反革命罪犯,我不承認。我沒有犯罪,是政府逮捕我逮捕錯了,判我刑判錯了,關押我也關錯了。政府必須把我的事情弄清楚,不然我不 出監,我就在這兒住下去了。”然後他告訴天鐸說:“你回上海去吧,我不出監。”
過了一個多月,監獄幹部找他談話
“你說你不出監,我們不能強迫你出監。不過監外邊有三間房,你可以去那邊住着,過不了 多少日子,北京法院會有人來,同你談清楚你的事情。你一出監,你就恢復自由了,你願意上哪 里去,就可以上哪裡去。”他信以為真,想只要北京有人來,他就能把事情談清楚了,所以就答應了,“我回去收拾我的東西。”
“不用你收拾了,” 隊長說,“已經有人幫你把東西收拾好了。”
“三間房”不是監獄,而是刑滿釋放的人暫住的地方。一九七九年除夕,住在“三間房”的人都出去看電影了,就剩下王先生和一個湖南人。湖南人對他說: “今天大家都走了,就剩下我們兩個人在這裡,我勸你別在這裡住下去了。這裡已經不是監獄了,你八十歲的人,一旦病了怎麼辦?人家不能送你去監獄醫院,你只能去上海。上海離這裡 好幾千里路,你怎麼去啊?你還是趕快寫信叫你兒子把你接回去吧!不然你病了,一點辦法也沒 有。”
王先生只好叫兒子來接他。釋放王明道用的是一個計。放他出來,他不走,非要政府認錯,政府怎麼認啊?所以就只好 想個辦法把他騙出來。所以王先生說: “我不是放出來的,我是騙出來的。”
80年代後期,他在上海安頓下來,很多信徒來看他,有人勸他,“其實你領導‘三自’比吳耀宗合適, 因為你們教會本來就是三自的。特別是全國各地好多 信徒都認識你和了解你, 所以你領導比較合宜。”
“我二十歲的時候改名叫王明道, 我不預備在八十幾歲時, 再改名叫王猶大。”
八十歲以後的王明道弟兄,滿了基督的光彩。從前出賣他逼迫他的人,他都原諒了。許多的人從世界各地來看望他,他都鼓勵他們。他常常說:“我是彼得,不是猶大”。猶大為了三十塊銀子而出賣了耶穌,後來被良心責備,自殺身亡;但彼得雖然在害怕之下三次不認耶穌,但是後來卻堅信耶穌對他的愛,就迴轉過來,一生為耶穌而活。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八日(主日)戴紹曾弟兄清晨醒來, 裡面深深感到王明道先生就要歸回天家, 所以早上七時半從香港打電話到上海給王太太, 得知王先生確是病危, 正如他裡面的感覺一樣。那時王先生家的主日崇拜即將開始, 他們還在談的時候, 戴弟兄從電話里聽見會眾唱詩的聲音, 就把談話趕快結束了。但他當時一點沒有想到, 僅僅再過一個多小時, 王先生就要離世與基督同在了。
早上九點, 正當眾肢體聚集敬拜時, 王先生吸了一口長氣就安息了。天上天使天軍的歡呼聲與地上眾聖徒的歌聲交織在一起, 把這位神所重用的僕人, 引到了他一生忠心事奉的主面前。
八個月之後王太太也息下了地上的勞苦,回到了天家。
“許多人有好的開始,但是很少有人有好的結束。”
猶大和彼得都有好的開始,但是只有彼得有好的結束。
人生的道路好像一場馬拉松比賽,有好的開始固然不錯,但有好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cgcm_media October 25th, 2024
Posted In: LiteratureMediaMinistry, Wenxueyishu02
我個人覺得20世紀英語最好的兩個人是溫斯頓邱吉爾和馬丁路德金。他們把英語詞彙動員起來,送去戰場,征服了世界。不過馬丁路德金自己說,真正的力量不在言語。是不帶兵器的真理和不帶條件的愛將贏得最終的勝利。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非暴力的力量。
耶穌有許多有名的教導,即使在基督徒圈子以外也為人熟知。比如: 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愛你的鄰舍有如愛你自己。不可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擔子一天擔就夠了。但是他也有一些教導,同樣為人所熟知,但即使在基督徒圈子以內也常常讓人不願多談,或者將之哲學化,屬靈化。比如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5:38-39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3-44
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2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
很多人覺得這些教導不能按字面意思來解讀,但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 這些話不只是傳道者誇張的言語,感性的教導。愛仇敵是耶穌一生的使命和全部的生活。耶穌生於貧窮,長於卑微,流離失所,遭人厭棄,最後甘心情願死在十字架上,不是為了什麼崇高的目標做烈士而是代替罪人做犧牲。也就是愛仇敵以至於死。
早期的基督徒對耶穌的這些教導是極為認真的。
殉道者游斯丁 2世紀出生於撒馬利亞的希臘人,從小熱衷於哲學。有一天,當游斯丁在海邊默想思考問題的時候,剛好遇見一位神秘老人,指出他的哲學問題與弱點,他告訴游斯丁,古代先知對神的了解遠比當代的哲學家更多,他勸游斯丁去讀讀他們的著述。並告訴他舊約所應許要來的彌賽亞已經降臨在地上。游斯丁接受了老人的建議,去研讀舊約聖經的先知書,並在其中找到了自己一直以來尋求的真理,其內容指向的是基督以及基督教真理。同時他加入基督徒的團體,他所看到的基督徒的虔誠,和殉道的榜樣使他相信基督教教義在道德和精神上都有希臘哲學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從此他開始傳播基督教作為“真正的哲學”。成為最早的護教學者。他寫道 我們從前彼此殺戮,但現在(作為基督徒)我們不僅不再對敵人發起戰爭,而且我們也不欺騙敵人,並且隨時願意用死亡見證耶穌。巡撫要求他發誓棄絕耶穌然後向羅馬的神獻祭,就可以被釋放,游斯丁拒絕了,並且向巡撫介紹福音的道理。巡撫再問:“你這自稱博學的人,在我對你加以酷刑、殺你以後,你猜自己能上天堂嗎?”游斯丁回答說:“我對此深信不疑。” Martyr 就是見證人的意思。早期教會只有為主殉道的門徒才能被稱為見證人。為主受逼迫但沒有死的只能稱confessor。基督教在第一第二世紀得以快速傳播的第一個秘訣就是 他們死的比較好,they die well. 更恰當的翻譯是他們死得其所。基督徒在強權和暴力面前的平靜和堅持展現出世人從所未見的力量。三世紀時有一次大瘟疫襲擊了羅馬,每天5000人死去,百姓大多逃出了城。很多人把染病的家人留下。這時基督徒留了下來,照顧那些染病的,將死的,甚至是那些不久前逼迫過他們的敵人。大量基督徒因此死去。這種不合情理的,犧牲的憐憫震驚了非信徒。不怕死的人大家都見過,這樣為陌生人,敵人犧牲不怕死的人,大家以前誰都沒見過。外邦人開始覺得,大概真是因為他們的信仰。他們信的這個耶穌看來真的有門道。
特土良(150-230) 215年迦太基總督發起了一輪對基督徒的迫害,很多普通信徒遭酷刑,被殺害。特土良寫了一封長信給總督,譴責這種暴行。他提醒總督迦太基的基督徒有幾千人,如果不停止無理的迫害,就發起所有基督徒到他府前抗議,那時你怎麼辦?把我們全殺了?你需要多少的火與劍?殺完之後的迦太基城會變成什麼樣?信很大膽。堅持和平,但並不膽怯。非暴力和平主義不是像尼采說的持奴隸心態任人宰割,也不是像馬克思說的把信仰當鴉片來麻醉自己,他們敢於抗爭,只是不使用暴力。因為他們相信改變世界的力量不在政治,法律,軍隊,而在耶穌的犧牲和復活。特土良對總督說:我們對所受的逼迫不感到驚訝和困擾,因為我們已經委身於這信仰,並且完全接受這約的所有條款。我們的信仰要求我們愛仇敵,為逼迫我們的人禱告。愛朋友的到處都是,愛敵人只有我們,你不會搞錯。他們看上去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但他說話的口氣帶着權柄和力量。這是早期基督教得以傳播的第二個秘訣:cheerful losers,外邦人對此無法理解又深深佩服,基督徒能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已經贏了。如果人只是安慰自己說我已經贏了,他打我是兒子打老子,那就是阿Q,也許可以得安慰,不會改變什麼,但當人真的相信耶穌已經得勝,而我依靠他也已經得勝,並且像一個贏家一樣去生活,像贏家一樣的喜樂,願意付出時,世界就開始因你而改變。這就是真理的力量。真理不需要暴力也可以戰無不勝。人們看到基督徒這樣的生活,會無法理解,會驚奇,會想了解他們的力量來自何處。
1929年出生於亞特蘭大。他的父親叫邁克爾金,所以他出生時的名字是小邁克爾金。他父親是浸信會的牧師。 1934年教會派他去柏林參加了浸信會全球聯盟的大會。他參觀了許多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關的故址。他對路德非常崇敬,於是回國以後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馬丁路德金。而他5歲的小兒子的名字也就改成了小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路德特別影響他們父子的就是他的勇氣,他對自己良知的堅持. 他面對宗教裁判官命令他收回他的見解,停止他的教導,否則就會被革除出教甚至被處死時說:我不能也不會收回任何事,因為違背良知既不正確也不安全。我就站在這裡,我別無選擇,上帝幫助我。 Here I stand, I can do no other, help me God. 路德的榜樣就是他所服膺的最強大的力量是真理的力量,而不是強權。這深深影響了馬丁路德金的一生。
小馬丁有一個白人小夥伴,兩個人總在一起玩,但到六歲時要上學了,他只能上黑人學校,因為那時候的南方黑人白人是不能去同一所學校的。很快那個白人孩子的父母禁止小馬丁再去找他們的孩子玩,告訴他:我們是白人,你是有色人種。 很困惑的馬丁把這件事告訴了父母。他們於是給他講了美國奴隸制的歷史和種族歧視的現實。小馬丁決心要仇恨所有的白人。但父母告訴他基督教的信仰要求他去愛每一個人,包括那些歧視他的人。
小馬丁從5歲起背聖經,也參加了兒童詩班。他最喜歡的聖詩是I want to be more like Jesus. 除了聖經以外,他最喜歡讀的書是字典,因此他有超乎常人的詞彙量。 小時候的他在playground和其他男孩發生衝突時,他總能講出最恰當的話避免衝突,終止打鬥。 到了高中時代,他的演講能力已經小有名氣。 他圓滿的男中音聲線,廣博的詞彙量和駕馭語言的技巧讓他成了學校辯論隊的明星。 15歲那年,他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就贏得了冠軍。但是在回家的公交車上,他被司機命令站着好騰出座位給白人坐。他一開始拒絕讓座,但同行的黑人老師告訴他不讓座是違法的。最後兩個人站了整整一路。馬丁後來回憶說這是他一生中最憤怒的一個晚上。
19歲大學畢業後,他進入Crozer神學院取得了神學學士學位,並且成為了學生會主席。隨後他來到BU進修博士學位,24歲拿到學位。他可以選擇在北方成為一名教授,神學家。但他回到了南方,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做了一名牧師。
民權運動已經開始風起雲湧。54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定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違憲。從此黑人孩子可以和白人一起上學。阿肯色州州長動用國民衛隊阻止黑人學生進入校園。艾森豪威爾總統於是派遣101空降師士兵武裝護送9名孩子入學。
55年在Montgomery,Rosa Parks在公交車上拒絕為白人讓座而被捕。民權運動人士組織了抵制公交車的運動。金被委任組織Carpool來幫助3萬黑人每天上下班。運動到了57天,有人朝金的家裡扔了炸彈。聽到消息,金立刻趕回家中,看到的是受了驚嚇的妻子孩子,和一大群揮舞着刀子和手槍的黑人群眾。金從大學時代開始受到亨利梭羅,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響。他尤其敬佩甘地,因為他令大英帝國屈膝不是依靠刀劍,而是依靠真理。真理讓人得自由。甘地的話“我今天不會對任何人行不義,也不會在當不義被行在任何人身上時袖手旁觀” 深深激勵金。但此時此刻,非暴力不再是一個學術觀點,它或者是你的生活方式,或者就什麼也不是。金對憤怒的群眾說:不要在驚嚇中做任何事,不要拿起武器,如果你帶着武器,把它們放回家。“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我們不提倡暴力,我們要愛仇敵。他勸群眾像他和他的家人一樣平靜,勸他們回家,他向大家保證我可能被阻止,但這場運動不會被阻止。我們所做的是正確的,是公義的,上帝與我們同在。在堅持了381天以後,最高法院重申公交車上的種族隔離違憲,抗議活動取得勝利。這場運動使金成為了民權運動的領袖之一。他成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號召人們通過公民不服從、抵制和遊行等方法達成種族平等的目標。
63年金在伯明翰組織了一系列靜坐,抵制和遊行抗議在工作中的種族隔離。警察把金關進監獄。白人牧師給他寫信,你有沒有認識到你違背了主耶穌的教導,你成了trouble maker?不要這麼心急。必須要遵守法律,你給年輕人做了很糟糕的榜樣。最難被說服,也最讓人傷心的往往是那些好心人。金在回信中指出 耶穌在清理聖殿時也被人稱為trouble maker,保羅也是trouble maker。福音傳到哪裡,哪裡就有爭議,不安。上帝是最終的立法者。我遵守公義的法律。聖經里沒有種族隔離的教導,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在基督里都是平等的。對不公義的法律進行抗爭是基督徒的道德責任。波士頓傾茶事件也是不合法的公民不服從行為,而希特勒在德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法的。你讓我們等待,我們已經等了太久,我們親歷的苦難告訴我們,壓迫者永遠不會自願給予被壓迫者以自由,自由是需要被壓迫者去爭取的。 他批評溫和派的白人牧師們追求的只是秩序而非公義,選擇沒有緊張氣氛的消極的和平,而不是公正的積極的和平。他們主觀地認為自己可以為他人的自由設定一個時間表。在回答人們說他是個外來者的時候,金講出了著名的格言:In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 任何地方的不公義,都威脅著所有地方的公義。
金不守法但尊重法制。沒有人在法律之上,沒有人有權利選擇要遵守的法律。所以他從來接受違法的後果。他的目的不是摧毀制定法律的人和國家,而是喚醒人們的良知,改變不公義的法律。遊行的黑人被旁觀的白人辱罵,被警察毆打,放狗咬,但是讓全美國看到,種族隔離是何等的錯誤。國家的良知由此被喚醒。近年來的很多街頭抗爭缺乏這樣的特質,沒有把他們的信息清楚的呈現出來,而暴力的行為嚴重傷害了喚醒良知的目的。
63年8月,金組織了向華盛頓進軍。有二十幾萬人參加了這次和平集會。金站着林肯紀念堂的台階上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他特地選在這個地點,在簽署解放黑奴宣言的總統的雕像前,是因為今天他在呼喚美國兌現她對黑人100年前許下的承諾。也是共和國締造者們187年前對每一個美國人許下的承諾:人人生而平等,上帝賜給他們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沒有人可以剝奪。他警告自由和平等的涼爽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但他也強調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採取錯誤的做法而在神面前犯罪。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乾渴而在仇恨的苦杯中痛飲。我們鬥爭時必須站在尊嚴和紀律的高地。我們不能容許我們的具有嶄新內容的抗議蛻變為暴力行動。我們要不斷地提升到以靈魂的力量對抗物質的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最後他飽含深情地講到他的夢想,這夢想深深紮根於美國夢之中,其實也紮根於聖經之中。他夢想公義的沙漠會變成自由的綠洲,他夢想深谷要填滿,山崗要削平,崎嶇要改為平原。這都是在引用以賽亞書40,43章里的話。他的夢想就是舊約先知們在亡國流放的境遇中的夢想。但這也不只是一個夢想,這是神讓他看到的異象。這些夢想不是為要滿足某一種族人的私慾,而是要他們參與於建立神國的任務中,也是要他們經歷與神一起築夢的前所未有的豐盛和能力。
這次演講使金成為世界範圍內的名人。當年他被選為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次年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當時最年輕的獲獎者)。“黑暗無法驅除黑暗,只有光明可以。仇恨無法戰勝仇恨,只有愛可以。 我相信不帶武器的真理和不帶條件的愛最終將取得勝利,暫持失敗的公正比高奏凱歌的邪惡更有力量” 更重要的是民權運動贏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支持。1964年國會通過了民權法案,禁止了公共領域內的種族歧視,禁止在招聘中基於種族膚色性別的歧視。65年投票權法案,禁止在投票,選民註冊中的歧視。
世界永遠不會沿直線前進。這些法案通過了。南方仍有強大的勢力抵擋黑人平權,種族隔離做為一種制度越來越少見,但歧視和隔離在人們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改變制度難,但改變人心就更難。同時越來越多的金的同伴對他的非暴力鬥爭方式不滿,越來越多的暴力抗爭在美國城市中出現。金在這段時間擴大了他爭取公義的範圍。他開始公開反對越南戰爭,這使他和一直支持他的約翰遜總統關係緊張 他說我反對越南戰爭是因為我愛美國,我的反對不是出於憤怒而是出於憂慮和傷心,我盼望我深愛的祖國能夠成為全世界的道德楷模。他開始建立跨種族的反抗貧窮的同盟。這讓他招致許多黑人同伴的不滿。
1968年4月,金來到孟菲斯,支持當地環衛工人的罷工。4/3晚上他在教會裡講道,他似乎預見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說 我與任何人無異,誰不希望長命百歲?長壽由神所定,對此我現在一無掛慮,我只想遵行神的旨意去做。我如今已經登上山巔,看見了應許之地。我可能進不去了,但是我確信我們的人民將進入應許之地。我不懼怕任何人。我已經親眼看見將來主的榮耀。第二天他在旅館的陽台上被刺殺。
膽怯的人會問:「安全嗎」?自私的人會問:「政治上有利嗎」?虛榮的人會問:「受歡迎嗎?」有良心的會問:「正確嗎?」隨著時間推移,總要有一個人必須採取既不安全,又無法在政治上得利,而且還不受歡迎的立場,只因為它是正確的,良知使他別無選擇。Here he stands. He can do no other. 在這一點上,馬丁路德金和馬丁路德一樣展現了一名基督徒的勇氣。
cgcm_media October 24th, 2024
Posted In: LiteratureMediaMinistry, Wenxueyishu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