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4

December 3rd, 2022

Posted In: SundayBulletin

2022-11-27

November 26th, 2022

Posted In: SundayBulletin

Found 864 Results
Page 1 of 87

11-24-2024 【愛,都去哪兒了? —如何在愛不下去時感謝神?】 啟示錄2:1-7 – 陳堯健牧師


信息大綱 I. 愛 _不下_ 去的原因(vv. 1-3)? II. 愛 _得下_ 去的關鍵(vv. 4-5)? III. 愛 _走下_ 去的感恩 (vv. 6-7)? 本週金句: 以弗所書3:17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

November 24, 2024


【命運還是選擇】探索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 – 王嵩 (信仰的花園)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在教會內外都很熱門的話題。塑造我們生活的是冥冥中的命運,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在教會裡,這個問題的主要形式是關於神的主權和人的自由意志之間的關係。先問問大家相信有命運嗎?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座的基督徒相信神掌管一切嗎? 人有兩個根本性的直覺:第一個我把它稱為確定性的直覺。就是凡事都有原因,任何事不會平白無故的發生,一件事的發生可以用發生在它之前的一些事解釋。基督徒在此之上還加上神是一切事情最終的原因。每件事一步步的回溯它的原因,早晚會回到神那裡; 第二個我把它稱為自由的直覺。我們相信人有自由,人可以選擇做一件事或不做這件事,或者去做另一件事。 這兩點是我們看待世界,與世界交往過程中最核心的兩個直覺,確定性直覺的一個表現是我們非常看重解釋和原因,人都有本能的願望要為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事情找到原因,小孩子3歲的時候就會用無窮無盡的“為什麼”讓你發瘋。一件壞事發生,大家問的第一個問題常常不是怎麼辦,而是這是誰的錯,而看不出原因的苦難特別難以承受。當我們給苦難找到一個原因,我們會覺得好受一點。這個找原因的強烈動機有一個副作用就是人們常常在原因尚不明確時硬給問題安上一個原因。瘟疫-神的憤怒,肯尼迪;選舉結果使我們知道一些因素比另一些更強,但我們仍不知道為什麼,所以我們這次下次還是不能預測結果;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當我們成功時,我們往往誇大自己天分和努力的作用而忽略外界,包括神的支持,這是為什麼成功常常難以複製。自由的直覺可能更重要,是我們人生一切行動的基礎。也是道德責任的基礎。張三和李四有矛盾,殺死了李四。那麼張三必須承擔殺人的罪責。但如果有人把張三從樓上推下去,張三掉下來恰好砸在李四身上把李四砸死了,那麼張三不需要為李四的死負責,因為在這件事上他不是自由的。選擇的自由是一切道德責任的基礎。沒有自由就沒有責任。犯罪的人都想努力證明自己不是自由的(星象,基因,原生家庭)。這兩個直覺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我們幾乎從不思考它們,天然認為它們是無庸置疑的。但這兩件事其實是有矛盾的。 如果每件事都由發生在它之前的事決定,那麼我的決定這件事也是被它之前的其他事決定的,我的決定不是自由的。我因着那些原因其實不得不做這個決定。用哲學的術語就是說:determinism and free will are imcompatible. 決定論和自由意志是不相容的。你可能需要放棄一個。大家覺得你們會放棄哪一個?對於現代人來說,自由和自主是如此重要,我們可以自己做決定的直覺是如此的強,我們完全無法想象其他的可能。人們嘲笑那些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人。 John Piper. 同樣當教會中有人講神的預定和揀選的時候,大家會有疑問:如果一個人得救是神預定的,我們還傳福音幹什麼?如果我們的生活都是神安排好的,基督徒是不是就可以躺平什麼都不做了?人們覺得這些簡單的問題足以揭示預定論這個想法的荒謬。但其實不是這麼簡單。在一個預定的世界裡,你我傳福音或者不傳福音也是預定的,躺平或不躺平也是預定的。你以為是別人告訴了你預定論,然後你選擇了躺平,其實根本沒有選擇,別人告訴你,你躺平都是預定的。預定論並不會產生矛盾。雖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自己有自由意志這個感覺非常強烈,但它仍然只是一個感覺,而我們的感覺常常是不準確的,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做決定這件事的一步步的過程。我們沒有看到在大腦里到底發生了什麼?很多時候“我的決定”只是我為這件事的發生找到的一個原因。而我的決定是自由的這種想法可能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決定了我的決定時產生的一個錯覺。我是不是已經成功的把大家都繞暈了。我的目的不是要把大家搞暈,而是和大家分享神創造的這個世界是何等奇妙,豐富。聖經里說他的意念如何高過我們的意念,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我們對世界有了一些了解,形成了一些觀念,但那只是對真理的一些近似的感悟,就像約伯記里說的:你考察,就能測透神嗎?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祂的智慧高於天,你還能做什麼?你還能知道什麼?我們這堂課叫信仰探討,我們追求智慧,探求真理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品格是謙卑。不要太快覺得我已經全懂了,任何一個問題你越是深刻的了解它,就越發現自己了解的很少。要避免覺得和我們意見不同的那一派人是愚蠢的,甚至更糟,他們是邪惡的。預定和自由意志的關係不僅是基督教也是整個人類思想史上最長久的辯論之一。這些辯論和這些思考還沒有結束,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古人,現代人,科學家,哲學家,神學家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沒有標準答案,我們每個人要用我們的生活交出我們各自的回答。 說起古人,我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回到2600年前歐亞大陸的兩端:古希臘和古印度。看看他們是如何思考世界的確定和人的自由的。古希臘的哲學傳統中,命運Fate是一個核心主題。 命運意味着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無論人如何選擇,如何掙扎,它一定會發生。俄狄浦斯王。為什麼要看悲劇。悲劇是好人受苦,英雄遭難,品格高貴的人蒙冤。人世間最意難平,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我們下周會更詳盡地討論這個話題。命運是古希臘人提出的一個答案。命運的存在似乎和自由意志是不相容的。無論俄狄浦斯和他的父親做了什麼,都無法改變已經註定的結局。面對這個衝突,希臘哲學的主流想法是命運並不決定生活中的每件事,人在很多事情上仍然有自由意志,只是在一些重要的節點上,命運起決定性的作用。在基督教歷史上,也有不少人持這樣的觀點。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有選擇的自由的,但一些重要的事,人生的終點在何處是由神決定的。就像下棋,人可以自由的選擇下一步怎麼走,但棋局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神所要的結果。但這樣的解釋仍然帶給人一些疑問,如果神預定了結果,我在過程中的選擇真的是自由的嗎?更重要的是如果結局是神預定的,我還需要為我的選擇負責嗎?如果神預定了我不信主,那祂憑什麼審判我?我們一會還會回到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先來到印度。古印度人為這場辯論貢獻了業(karma)這個概念。業就是人的行為與其未來命運之間的因果關係。善行就會在今生和來世得到善報,惡行相反會得到惡報。這個想法源自印度,但隨着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影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是我們每個華人都極熟悉的想法。和命運相比,業有一個吸引人的特點:命運常常是隨意的,你會問,為什麼俄狄浦斯的老爸命中注定要被自己兒子殺死?這看起來沒道理。但業永遠是公正的。你現在遭遇的不幸都是因為你過去的惡行,而你現在所行的善會在未來帶給你福報。業的另一個優點是它並不與自由意志相矛盾。業並不決定每件事會如何發生,有點像一個人抽獎抽中了,別人說,你為什麼運氣這麼好,因為我攢了人品。我們說一個人攢了人品不是說他每件事運氣都好,但他遇到好運氣的可能性更大。業不決定人的選擇,它隻影響人做選擇的環境。所以它可以與自由意志和道德責任共存。由於這些吸引人的優點,也由於佛教對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業與報的想法對中國人的思想的影響是很深的。即使你從沒有讀過任何佛教的書,它仍然存在於我們的日常語言中。(放下,隨緣,無欲無求,下輩子)華人基督徒在對基督教教義的理解上也容易受佛教思想影響。比如把神的審判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同起來;把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看成是修行。其實基督教的思想和印度哲學的交集是比較小的。你可以說是因為基督教神學基本都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受東方思想的影響小,但我們也看到,這兩個思想體系的根基有一些巨大的不同。基督教認為這個世界是神創造的,歷史是線性的有開始有結束。而印度思想認為世界是個輪迴的環,無始無終,它沒有給神留下什麼空間。印度佛教早期是沒有神的。印度教有神,後來佛教里也有了佛和菩薩,但神也要遵守業力法則,他們可以幫助人,但不能改變以前犯下的業的後果。 由此基督教和印度宗教對世界的起源,人類的處境和未來,苦難的來源,得救的方法等等都有非常不同的看法。當然它們的道德原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像所有古代文明都有相似的道德準則。命運和業是人類對預定和自由意志最早的思考。 我們下面來看一看基督教歷史上對預定論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基督教神學和其他哲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一個聰明人博覽群書,然後思緒飛揚的產物。關於神的事情,神不告訴人,人自己是無法琢磨出來的。而神的話就是這本聖經,所以神學家的一切觀點都要回到這本書。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賽46:10 顯明神的主權,神有計劃,而且他的計劃必定成就,但沒有說神計劃每一件事。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16:9 類似命運決定結果,你可以計劃但結果是神決定的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耶1:5 顯明神的揀選和預定,不是由於人的品格行為,是對耶利米一個人(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做出來,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 羅9:10-13 兩兄弟的命運不是他們的行為決定的而是神預定或預知的。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做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8:29-30 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里賜給我們的。提後1:9 預定或至少是預知哪些人會得救。針對所有人的。 我們先看一下把這些話寫下來的人—保羅是怎麼看待預定和自由意志的。徒27:23-32 保羅相信神掌管一切也相信人有自由意志,人在神的計劃中有作為;而神的預定通過人的選擇來實現,而不是取消人的選擇或克服人的選擇而實現。  歷代神學家對得救是預定的還是人選擇的看法。我們看到基督徒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多樣化的,好像一個光譜。 伯拉糾(Pelagius)是四世紀的神學家,他與奧古斯丁同時代,並與奧古斯丁有過激烈的辯論。385年他來到羅馬,看到教會內部道德敗壞。痛心疾首他認為這是教會過於強調靠恩典得救的教義的緣故,於是他開始傳講道德主義的信息。他的出發點就像保羅在加5:19-21 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盪、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伯拉糾致力於教會的更新,但他的觀點越來越偏激。他不承認原罪但也認為人性是惡的,但強調人的自由意志。認為得救是靠遵守誡命。他的名言是如果我應該做,我就能做。這和保羅說的“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直接矛盾了。他還有一些其他比較出格的教義,以至於後來教會把他定位異端。在神的預定和自由意志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完全在自由意志一邊的。我們也看到,他的初衷是好的,是不應該忽視的。與伯拉糾相對,奧古斯丁站在保羅一邊。他的過去,Pelagius可能做得比較好,保羅原本做得好,神使他看到自己的罪。人的神學觀點很難不受個人經歷的影響,要保持謙卑,回到聖經。認為人無法靠自己的意志行善而得救,人得救要蒙神的揀選,要靠基督的恩典,要聖靈的幫助。在神的預定和自由意志這個問題上,奧古斯丁認為神的預定是人得救的根本因素,自由意志在接受恩典的過程中有一定作用,但其有效性依賴於上帝的恩典支持。 中世紀最偉大的神學家托馬斯阿圭那發展了奧古斯丁的思想。他比奧古斯丁更強調自由意志一些。他認為人墮落以後無法行善,但神的恩典被賜給人,使人自由意志被重建,可以行善,可以有回應神的信心。這個恩典是給所有人的,但這個恩典不足以使人得救,人必須以自己的善行來建造信心,神最後會根據人的行為來審判眾人。阿圭那的觀點在奧古斯丁的右邊,給了人的自由意志在得救上更大的作用。他認為這樣的觀點平衡了弗2:8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不是出於自己。和雅各書2:24 人稱義是因着行為,不是單因着信。 然後到了宗教改革的年代加爾文的神學也是基於奧古斯丁的,和阿圭那相比,他走向了另一個方向:一些人得救,一些人滅亡都是由神預定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起任何作用。如果神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那麼神對他的懲罰是公義的嗎?加爾文回答了這個問題,神的懲罰是公義的,因為每個人都犯了罪,都應當受懲罰,神揀選了一些人得救是他的主權,得救是恩典,是我們不配的,但懲罰是每個人都應當受的,沒有人是冤枉的。這個回答聽起來很嚴厲,但還是有聖經依據的。保羅在闡述神的主權時說過類似的話。加爾文和奧古斯丁一樣認為在得救這件事上神的預定起決定作用,但在犯罪這件事是神沒有預定。罪惡是人自由意志的結果。在神的預定和自由意志這個問題上,加爾文是在另一個極端了,基本上完全否定了自由意志在得救上的作用。 亞米念(Arminius)是17世紀荷蘭神學家,他曾師從加爾文的學生貝扎,但不同意加爾文派關於預定的想法。於是提出了後來被稱為亞米念主義的教義。他的出發點就是提摩太前書2:4 神願萬人得救。彼得後書3:9 神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悔改。他的主要觀點是神沒有預定哪個人會得救,而是預定了哪類人會得救。那些因信耶穌並堅忍到底的人將被神拯救。在得救的事上神和人都有工作要做。亞米念的神學比較合乎普通人的想法,美國建國前主要是清教徒,是加爾文派的,但19世紀以後,支持亞米念派的宗派漸漸佔了主流。當然真理不是由投票選出來的。亞米念派也有它的困難。它所說的預定,揀選不是我們對這些詞通常的理解。我們不說罪犯被政府預定要蹲監獄。從加爾文派與亞米念派的爭論開始到現在,兩派的神學也各自有了新的發展。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變得更加微妙和複雜。我們平信徒很難理解更不要說判斷了。所以還是那句話,讓我們多了解,少論斷,不要隨便參加聖戰。 說了這麼多,基督教在決定論和自由意志誰對誰錯的這場爭論中到底站在哪裡呢?雖然不同的神學流派在這個光譜上佔據不同的位置,但我想可以有把握的說基督教持一種哲學上稱為Compatibilism,相容論的觀點。各派都承認自由意志和決定論可以並存。它們有各自的適用範圍和語境。我們不應該因為它們表面上的不相容就堅持要摒棄一個。就好像光,有時表現的像粒子,有時表現的像波。光如何表現取決於我們如何去觀察它。雖然波和粒子在我們的頭腦中是互不相容的兩個概念,但對光的正確理解要求我們必須接受兩者。就像我們在信心和理性那堂課上講過的,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中也有許多看似彼此矛盾的觀點。為了消除邏輯上的矛盾而摒棄一方而完全偏向另一方往往會導致更大的謬誤。在預定論和自由意志這個問題上,如果我們排斥預定,只相信人的意志和行動,神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會越來越遠,越來越缺乏主導性。在苦難中我們會有更多的自責更少的安慰;在追求聖潔生活的過程中我們會有更多的壓力更少的平安;在服事中更少的信靠,更多的“不夠好”的焦慮。如果我們排斥自由意志,只相信預定,會削弱對個人道德責任的重視,對悔改和新生命的追求;在生活中缺乏參與感和意義,減少禱告的動力,甚至像伯拉糾看到的一樣,道德生活上會有下降的趨勢。 神的全知和預知:雖然對神是否預定事情的發展有不同看法,但基督教各派,其實也包括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相信神是全知的。神知道一切,你無法隱瞞任何事,神而且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 賽46:9-10 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太24:36 聖經里對未來的許多預言。但是預知和自由意志似乎也是有矛盾的。如果神知道我將要做的每件事,那麼我做事時真的有自由嗎?自由就是說我可能吃米飯,也可能吃麵條,如果神已經知道我會吃麵條,那麼吃米飯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可能,只是我以為有這個可能罷了。一個解釋是神在時間之外。神同時存在於所有的時刻,所以祂看見了每一件事的結果,祂沒有強迫這件事發生,祂只是看見了所以祂知道。神同時在所有的地方不難想象,但神同時在所有時刻是無法想象的,這和我們在聖經中對神的認識不同。神是與人互動的神,祂在時間之內。祂對人的行為做出反應。因為人犯罪而且無力自救,於是祂差遣耶穌來到歷史之中。這和時間之外的神很難說到一起去。就像上次我們討論了神的全能,並不是字面的意思,神可以做每一件人可以描述的事。全能這個詞的理解有很多細緻微妙的地方。同樣,神的全知,預知,預定,揀選也可能不完全是我們一般理解的字面意思。也有微妙細緻的地方。人的自由意志也是如此。

November 21, 2024


2024-11-17 【信仰生活操練(三)忍耐與禱告】 雅各書5:1-19 – 徐志雄長老


信息大綱 一、對為富不仁者的警告(5:1-6) 二、忍耐等候(5:7-11) 三、起誓的問題(5:12) 四、出於信心的祈禱(5:13-18) 五、迷失後的迴轉(19-20) 本週金句: 希伯來書12:1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着我們 ,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 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November 17, 2024


【小組查經】幸福,就是凡事謝恩 – 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


華人福音堂家庭小組聚會材料 11.22.2024主題: 幸福,就是凡事謝恩經文: 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討論: 行動/禱告:操練讚美感謝神。為大家各項需要禱告,特別為今晚大家分享今年的感恩事項獻上感恩。大家可以輪流為不同的組員感謝主。如果人多,可以3-4人分一組來禱告,也可以每人為另一人的一項禱告事項輪流禱告。

November 16, 2024


【罪與罰】人都有原罪嗎?- 徐志雄 (信仰的花園)


罪是對上帝的道德律的背離,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並體現在行為、思想或內在的性情上。 “罪”的原意是“偏離目標”,箭不中靶心。罪是未能在行為、思想和性情上達到神對我們的期望。 行為:偷,盜,殺人越貨,思想: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性情:嫉妒,驕傲,貪婪,苦毒,自私,冷漠 罪的本質——不把神當神 1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2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3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 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4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5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6 不可殺人。7 不可姦淫。8 不可偷盜。9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10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十誡前四誡是和神的關係後六誡是和人的關係 罪的來源 對享受的過度追求(美食,情慾)對物質的過度追求(財富)對成功的過度追求(地位) 罪不是從神而來的,罪是人的自由選擇(亞當vs耶穌)肉體本身並沒有罪,但以自我為中心,離棄神的肉體才是罪。 肉身的死死亡和永生在創世之初都是可能的選擇當亞當夏娃選擇違背神的時候,罪進入世界,死亡從可能成為必然(因為你吃日子必定死)靈性的死罪帶來肉身的死亡,也帶來靈性的死,就是與神隔絕對屬靈事物的敏感度和對屬靈事件的反應大大地降低甚至消失。(氣功,火車火馬,但以理)永恆的死永生在本質上與今生不同,且是永無止境(沒有時間的維度)永死也是一種與神的分離,它在本質上與肉體的死亡不同,並且在程度上是永恆的(不是在打打麻將,唱唱卡拉OK) 轄制罪會變成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上癮。一種罪會引發另一種罪。(該隱,大衛)甚至同樣的行為在下一代幾乎以相同的方式重複發生(亞伯拉罕和以撒,家暴家庭中的孩子,長大後也更容易家暴) 否認罪可能被重新定義,從而不再被承認為罪。否認罪的另一種方式是承認行為的錯誤性,但拒絕承擔責任(該隱) 自我欺騙(失去對罪的敏感)當我們否認罪時,自我欺騙是其根本問題(“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理會自己眼中的梁木呢?”(馬太福音7:3)拿單的寓言(撒母耳記下12:1–15)) 自我中心罪還會導致逐漸增強的自我中心。在許多方面,罪是一種對自身的專註,我們會不斷關注自己,誇耀自己的優點和成就,最小化自己的缺點。我們對自己的需求和慾望特別敏銳,卻忽視了他人的需求。(Narcissist) 無法滿足罪常常產生不安。罪有一種無法滿足的特性,(洛克菲勒曾被問道,“要賺多少錢才能滿足一個人?”他的回答是,“再多一點點。”)人生有兩個悲劇,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王爾德) 競爭由於罪使人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與他人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缺乏同理心我們關注個人的慾望、聲譽和觀點,只看到自己的視角。我們無法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無法體會他們的需求,也無法理解他們可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某個情況。 拒絕權威如果我們將安全感建立在自己的財富和成就上,那麼任何外部權威都會被視為一種威脅。因為它限制了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必須被抵制或忽視。 苦毒我們無法真正以他人的利益為目標去行動。(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vs 愛人如己)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自我滿足,就會產生懷疑、衝突、苦澀,甚至仇恨。 原罪 伯拉糾主義(Pelagianism)阿米念主義(Arminianism)加爾文主義(Calvinism) 伯拉糾, 360年—420年,英國,羅馬不列顛行省 神學家,和奧古斯丁辯論自由意志與原罪,被定為異端 伯拉糾是一個道德主義者,他主要關注人們過上良好和正直的生活。在他看來,對人性過於消極的看法對人類行為產生了不利影響。加上對上帝主權的強調,人類罪惡的評估似乎消除了人們嘗試過好生活的所有動機。原罪——伯拉糾極端強調人的自由意志。他認為,上帝為每個人特別創造的靈魂並未受到罪的玷污。(沒有原罪)人犯罪是因為受了亞當對後代的影響,學了他的不良榜樣。恩典——上帝賜下理性,摩西律法和耶穌的教導。這個就是“恩典” ,恩典對所有人都是平等可得的。既然我們並不真的有罪、我們並不需要被拯救,而是保持我們正當的身份和良好的地位。通過自身的成就,我們避免陷入罪惡狀態。 Positive Thinking 阿米念主義 人有原罪,但上帝不會追究神的先行恩典恢復人對上帝回應的能力人可以自由地選擇接受或拒絕救恩 加爾文主義 人有原罪,也被上帝視為有罪身體的特徵通過父母遺傳給我們,靈性的特徵(罪性)也同樣遺傳下來亞當和耶穌都是全人類的代表,一個引入死亡,一個帶來永生人無法選擇上帝,都是神的預定和恩典 對罪的審判 律法的審判良心的審判死的審判末日的審判 勝過罪惡 我們知道罪的工價就是死,神要審判罪惡。神是有憐憫的,而耶穌替我們付清了罪的工價,使我們得與神重新和好(罪行)當我們受洗歸入基督的時候,聖靈進到我們裡面,更新我們的生命(罪性)

November 11, 2024


2024-11-10 【變與不變話宣教—變動世局中不變的宣教出路】 馬太福音24:9-14 – 陳堯健牧師


信息大綱 I. 變動世局中宣教的攔阻: A. _外在_ 的逼迫(v. 9) B. 內部的 _困惑_ (vv. 10-12) II. 不變大使命宣教的出路: A. _做下去_ 去,就贏了(v. 13) —- 忍耐到底的堅持, B. 走出去,就 _對_ 了(v. 14) — 傳遍天下的異象, 本週金句: 馬可福音16:15 祂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November 10, 2024


【通達時務,確知所行】二十一世紀普世差傳前瞻與契機 – 戴繼宗牧師(James Hudson Taylor IV)


這個將要來到的週末(11/8-11/10),是我們教會今年的宣教年會。中華福音神學院戴繼宗院長於週五(11/8)來我們教會專題講座,由戴院長的信息開始今年的宣教年會。戴院長是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牧師的第五代世孫,也長期投入宣教事工,並在世界各地傳遞宣教的異象。週五晚上的信息【通達時務、確知所行】,戴院長將在信息中幫助大家看見這末後世代中宣教的契機。


【創造與進化】 – 徐志雄 (信仰的花園)


1:1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 1:2 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 1:3 萬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他造的。 佛教並沒有一個“造物主”或“第一因”的概念,核心思想之一是緣起觀,即一切現象都因緣聚合而生,因條件的變化而滅。而生命不斷地在生、死、再生之間循環。 在印度教的神話中,創造、保護、和毀滅由三位主神來負責。梵天(Brahma)是創造神,他負責創造宇宙和一切生命;毗濕奴(Vishnu)是保護神,負責維護宇宙的秩序和平衡;濕婆(Shiva)是毀滅神,通過破壞來實現再生和轉化。這種循環的過程象徵著宇宙的無盡循環:創造、生存、毀滅和重生。 根據考古學和遺傳學研究,宇宙137億年,地球45億年,現代智人Homo sapiens最早出現在非洲,約在20萬到30萬年前。非洲的氣候變化和生態多樣性可能促進了人類的進化。大約在7萬到10萬年前,一些早期智人群體開始從非洲遷出,向歐亞大陸、澳大利亞和美洲遷移。在遷移的過程中,智人與居住在歐亞大陸的其他古人類(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發生了基因交流。(今天的非洲以外人群中大約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 在17世紀,愛爾蘭主教詹姆斯·阿瑟(James Ussher)詳細計算了《聖經》中提到的事件和家譜,得出了一個明確的日期,認為創世發生在公元前4004年。 從無到有 (Rom 4:17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 神。。。) 涵蓋所有(John 1:3 萬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他造的。。。) 獨一源頭(Rom 11:36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沒有陰陽,正邪的角力) 聖父聖子聖靈的介入林前 8:6 然而我們只有一位 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着他有的;我們也是藉着他有的)創 1:1-2 起初, 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創造的目的:神的榮耀(萬物榮耀神的方式就是按照神的設計來運行——物質遵行規律運行,動物按照設計生存,唯有人和天使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榮耀神) 詩19:1 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動物如何聽從神?巴蘭的驢,以利亞的烏鴉,約拿的魚 創世的年代——年輕地球說 間隙理論 The Gap Theory大洪水理論 The Flood Theory理想時間論 The Ideal-Time Theory The gap theory神最初的創造(創世記1:1):也許是上百億年之前(The Universe is 13.8 billion years old),這是一個完整而完美的創造,地球和宇宙已存在。毀滅或墮落(與1:2之間的間隙):有些理論支持者認為,這期間發生了撒旦的墮落,導致地球荒廢(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重新創造或恢復(1:3-1:31的“六日創造”):數千年前,神開始新的二次創造,6天時間恢復地球,並創造了亞當和夏娃。爭議:創1:1和1:2之間原文並沒有暗示有一個時間間隔“空虛混沌”原文中只是描述了一個未成形的、未經裝飾的狀態,而不是毀滅如果Gap Theory中的“間隙”內發生了撒旦的墮落,並導致了地球的毀滅,那麼人類之前就有了死亡和破壞的存在。這可能與聖經中“罪的工價乃是死”的教義相衝突,因為聖經強調罪進入世界是通過亞當的墮落帶來的,而不是在亞當之前。 The flood theory地球只有幾千年的年齡大洪水導致大量沉積物迅速沉積,迅速掩埋了大量動植物殘骸,這些生命最終沉積的泥土在波浪的巨大壓力下被固化成岩石,形成了地層中的化石記錄。不同的岩層代表了洪水的不同波次。這些異常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地質學家認為通常需要三十億年才能完成的過程。、爭議:主流地質學認為地球上大多數地質特徵是數百萬年內緩慢形成的,而不是短期災難造成的。根據洪水理論,洪水應當迅速掩埋動植物遺體,但地層中的化石顯示出生物種類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與大規模災難性沉積的解釋並不一致。 The ideal-time theory神在創造地球、生命和宇宙時使它們看起來已經成熟。例如,當神創造亞當時,亞當並不是一個嬰兒,而是一個成年的個體,具備一定的“年齡”特徵。同樣,樹木、山脈、星體等也被創造時就顯得“成熟”,具備相當的年齡特徵。理想時間理論認為地球上的化石記錄、沉積層、放射性同位素年齡等特徵都是在創造時“內建”在地球中的,而不是經過漫長年代逐漸形成的。爭議:科學上無法證實或反證神學上的問題:和神真實無偽的性情不符。 創世的年代——年老地球說 啟示日理論 The […]

November 3, 2024


2024-11-03 【選民,選民 — 從天上選民的特性看我們如何善盡地上選民的責任?】 彼得前書 2 : 9-10 陳堯健牧師


信息大綱 I. 認識神 掌權 ; — 被揀選的族類: II. 要能 祝福 人; — 有君尊的祭司: III. 活出 不一樣 ; — 聖潔的國度: IV. 選票 高舉主; — 屬神的子民: 本週金句: 彼得前書 2 : 9 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 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 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按卷查經】撒母耳記下19:1-43


撒母耳記下 19:1-43 【中心思想】: 衝突和叛亂後秩序的恢復和關係的重建。從大衛面對這些過程中錯綜複雜的挑戰,看神如何在其中掌權。 【分段大綱】: 【查經問題】: 撒母耳記下 19:1-43 1 有人告訴約押說:「王為押沙龍哭泣悲哀。」 2 眾民聽說王為他兒子憂愁,他們得勝的歡樂卻變成悲哀。 3 那日眾民暗暗地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 4 王蒙著臉,大聲哭號說:「我兒押沙龍啊!押沙龍,我兒,我兒啊!」 5 約押進去見王,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 6 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 7 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我指著耶和華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這禍患就比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 8 於是王起來,坐在城門口。眾民聽說王坐在城門口,就都到王面前。 以色列人已經逃跑,各回各家去了。  9 以色列眾支派的人紛紛議論說:「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現在他躲避押沙龍逃走了。 10 我們膏押沙龍治理我們,他已經陣亡。現在為什麼不出一言請王回來呢?」 11 大衛王差人去見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你們當向猶大長老說:『以色列眾人已經有話請王回宮,你們為什麼落在他們後頭呢? 12 你們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為什麼在人後頭請王回來呢?』  13 也要對亞瑪撒說:『你不是我的骨肉嗎?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做元帥,願神重重地降罰於我!』」 14 如此就挽回猶大眾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們便打發人去見王,說:「請王和王的一切臣僕回來!」 15 王就回來,到了約旦河。猶大人來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請他過約旦河。 16 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急忙與猶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衛王。 17 跟從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憫人,還有掃羅家的僕人洗巴和他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僕人。他們都趟過約旦河迎接王。  18 有擺渡船過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過約旦河的時候,基拉的兒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 19 對王說:「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僕人行悖逆的事,現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於僕人,不要記念,也不要放在心上。 20 僕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約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 21 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說:「示每既咒罵耶和華的受膏者,不應當治死他嗎?」 22 大衛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關涉,使你們今日與我反對呢?今日在以色列中豈可治死人呢?我豈不知今日我做以色列的王嗎?」 23 於是王對示每說:「你必不死。」王就向他起誓。 24 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也下去迎接王。他自從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來,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鬚,也沒有洗衣服。 25 他來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時候,王問他說:「米非波設,你為什麼沒有與我同去呢?」 26 他回答說:「我主我王,僕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與王同去,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 27 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毀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樣好,就怎樣行吧。 28 因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我現在向王還能辨理訴冤嗎?」 29 王對他說:「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說:你與洗巴均分地土。」 30 米非波設對王說:「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宮,就任憑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31 基列人巴西萊從羅基琳下來,要送王過約旦河,就與王一同過了約旦河。 32 巴西萊年紀老邁,已經八十歲了。王住在瑪哈念的時候,他就拿食物來供給王,他原是大富戶。 33 王對巴西萊說:「你與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養你的老。」 34 巴西萊對王說:「我在世的年日還能有多少,使我與王同上耶路撒冷呢? 35 僕人現在八十歲了,還能嘗出飲食的滋味,辨別美惡嗎?還能聽男女歌唱的聲音嗎?僕人何必累贅我主我王呢? 36 僕人只要送王過約旦河,王何必賜我這樣的恩典呢? 37 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這裡有王的僕人金罕,讓他同我主我王過去,可以隨意待他。」 38 王說:「金罕可以與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願待他。你向我求什麼,我都必為你成就。」 39 於是眾民過約旦河,王也過去。王與巴西萊親嘴,為他祝福,巴西萊就回本地去了。 40 王過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過去。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 41 以色列眾人來見王,對他說:「我們弟兄猶大人為什麼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並跟隨王的人過約旦河?」 42 猶大眾人回答以色列人說:「因為王與我們是親屬。你們為何因這事發怒呢?我們吃了王的什麼呢?王賞賜了我們什麼呢?」 43 以色列人回答猶大人說:「按支派,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衛身上,我們也比你們更有情分。你們為何藐視我們,請王回來不先與我們商量呢?」但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硬。

October 30, 2024


Page 1 of 87

November 19th, 2022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Tags: , , ,

徐理強教授簡介:徐醫生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嘉興。他於1968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內外科學士。後在英國倫敦接受精神醫學專業訓練,且專門研究攝食障礙症,1979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80年,徐醫生到美國Pittsburgh繼續研究和學術工作。1993年遷居波士頓,是塔夫茨大學(Tufts)醫學院精神科教授。他發表過130多篇學術論文,也是4部教科書的作者或編者。他多次擔任NIH美國國家研究基金評審委員,也曾經擔任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武漢大學醫學院以及成都華西醫學院訪問教授。1993年被GoodHousekeepingMagazine選為美國300個最佳精神科醫生之一,1997年被選為英國皇家精神科學院院士。

抑鬱症系列講座

【精神科四十年來對抑鬱症了解的三個突破】“抑鬱症”系列第一講| 徐理強教授
【抑鬱症的成因是基因與環境的互動】“抑鬱症”系列第二講| 徐理強教授
【抑鬱症的治療相當安全有效】 “抑鬱症”系列第三講| 徐理強教授
【抑鬱症的諮詢與扶持】“抑鬱症”系列第四講| 徐理強教授
【幾個常見的精神疾病】“抑鬱症”系列第五講| 徐理強教授
【精神病是鬼附嗎】“抑鬱症”系列第六講| 徐理強教授

《聖經輔導》

淺談《聖經輔導》門派理論的優點與缺點

《解開抑鬱的迷思》(合集)

編者按:

在世界範圍內,“精神病”(帶有各式各樣精神疾患的人群)的數量,很可能嚴重超過我們的常識認知。以我國為例,根據國家衛健委2018年5月公布的資料,截止2017年底,我國精神障礙患者已達2億4千多萬,佔全國總人口的17.5%;其中,失喪正常生活工作能力的重症患者超過1600萬,這一數字還在逐年增長。而承受着由這些患者造成的壓力和傷害的配偶、親人、同仁等等的數量,就更加巨大,難以估量。

另一方面,瀰漫於全民、全社會中的對於精神疾患的無知、迷信、恐懼、羞恥、歧視等等傷害性、破壞性心態卻依然根深蒂固地佔據着人心。陳舊的思維觀念慣性和淹沒性的錯誤信息混淆視聽;全社會精神醫學領域的遲緩落後、醫療資源的巨大缺口、醫患關係緊張等等因素,使無數病患更加難以得到哪怕是基本的醫療扶助,也讓關切患者的周遭人群陷入痛苦甚至絕望。

面對精神疾患,在教會中,還存在獨特的障礙和偏見。針對精神疾患常會出現的沮喪灰心、睏倦懈怠、躁怒無常、甚至思覺失常等等癥狀,教會人群中往往有一套所謂“神學正確”的判斷和“屬靈敬虔”的“醫治”手法。結果,不僅錯失枉費了基督信仰中本來蘊含的深厚豐富的醫治扶持資源,反而造成額外的二度傷害和加重的恐懼絕望。實在令人折腕悲嘆!

徐理強教授醫師是當今海內外華人世界中頂級傑出的精神科醫師和學者。出於深重的憂患意識,濃集自己五十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前沿科研學識,徐醫師寫作了這本《解開抑鬱的迷思》。本書面向普通民眾,深入淺出地闡述關於抑鬱症等精神疾患的前沿知識。在其質樸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淵博的學識、嚴謹的醫療實踐、對信仰與醫學科學關係的深入思考。《解開抑鬱的迷思》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精神疾患方面真切的當代醫學科學視野;同時也帶來令人寬慰的希望。

過去這幾十年,普世大腦科學和精神醫學已經取得許多革命性的認知突破和長足的實踐進步。現代精神醫學科學認為,與人類的所有其他疾病一樣,精神疾患也是先天基因遺傳與是現實生活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在此基本理論前提上,臨床醫學實踐也研發了科學正規的診治措施和豐富有效的藥物資源,並且正在日新月異地提升、完善。抑鬱症、雙相症、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已經程序化、規範化、普及化;只要治療對症,絕大部分精神病患都有好的療效預期,可以享有較高的生活質量。“是葯三分毒”的口頭禪已經被顯明是十分無知陳腐而且不負責任的謬見誤導。隨着一個又一個優良藥物的面世,弱小可控的藥物副作用,相比藥物帶來的收益,已經微不足道。

在《解開抑鬱的迷思》書中,徐醫師向我們解明,精神醫學、醫藥的正當性和有效性是由嚴謹的實踐數據來驗證的。而基督信仰對人的心靈層面的豐富作用和她所帶來的健康有意義的生活方式也被證明對精神疾患的防治和扶持是確實有效有益的。書中,徐醫生還回答了一些令人困擾的教會問題,提供了如何給抑鬱症患者提供扶持的方法,介紹了他自己治療抑鬱症患者的一般流程和進階分析。以這個治療範式和實踐經驗為參考,所有關切精神疾患的人們可以消除對疾病和藥物的恐懼、謬見,建立抑鬱症等疾患治療的基本概念,了解預期療效,從而可以主動求醫並配合治療。

—————————————————

《解開抑鬱的迷思》(合集)

解開抑鬱的迷思(一)—— 基督教與精神科學
解開抑鬱的迷思(二) ——抑鬱症是什麼?如何診斷?
解開抑鬱的迷思(三)—— 軀體化癥狀
解開抑鬱的迷思(四) ——抑鬱症是心理問題? 生理疾病?
解開抑鬱的迷思(五)—— 抑鬱症的成因:基因與環境的互動
解開抑鬱的迷思(六) —— 抑鬱症究竟有多普遍
解開抑鬱的迷思(七) —— 為什麼基督徒可能得抑鬱症?信仰對抑鬱症病人有幫助嗎?
解開抑鬱的迷思(八) —— 抑鬱症的治療
解開抑鬱的迷思(九) —— 抑鬱症藥物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解開抑鬱的迷思(十) —— 治療是治標還是治本?為何治療效果不理想?
解開抑鬱的迷思(十一) —— 抑鬱症可以預防嗎?
解開抑鬱的迷思(十二) —— 其它的精神疾病
解開抑鬱的迷思(十三) —— 精神病是鬼附嗎?
解開抑鬱的迷思(十四) —— 彼此扶持
解開抑鬱的迷思(十五) —— 找到工作的意義與目標
解開抑鬱的迷思(十六) —— 沉溺的問題
解開抑鬱的迷思(十七) —— 為什麼我選擇精神科專業

更多講道查經材料
播客存檔
播客訂閱方法

November 19th, 2022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Tags: ,

2022-11-20

November 19th, 2022

Posted In: SundayBulletin

2022-11-13

November 12th, 2022

Posted In: SundayBulletin

2022-11-6

November 5th, 2022

Posted In: SundayBulletin

2022-10-30

November 5th, 2022

Posted In: SundayBulletin

2022-10-23

October 22nd, 2022

Posted In: SundayBulletin

2022-10-16-1

October 15th, 2022

Posted In: SundayBulletin

« Previous Page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