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綱 I. 變動世局中宣教的攔阻: A. _外在_ 的逼迫(v. 9) B. 內部的 _困惑_ (vv. 10-12) II. 不變大使命宣教的出路: A. _做下去_ 去,就贏了(v. 13) —- 忍耐到底的堅持, B. 走出去,就 _對_ 了(v. 14) — 傳遍天下的異象, 本週金句: 馬可福音16:15 祂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November 10, 2024
這個將要來到的週末(11/8-11/10),是我們教會今年的宣教年會。中華福音神學院戴繼宗院長於週五(11/8)來我們教會專題講座,由戴院長的信息開始今年的宣教年會。戴院長是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牧師的第五代世孫,也長期投入宣教事工,並在世界各地傳遞宣教的異象。週五晚上的信息【通達時務、確知所行】,戴院長將在信息中幫助大家看見這末後世代中宣教的契機。
1:1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1:2 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1:3 萬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他造的。 佛教並沒有一個“造物主”或“第一因”的概念,核心思想之一是緣起觀,即一切現象都因緣聚合而生,因條件的變化而滅。而生命不斷地在生、死、再生之間循環。 在印度教的神話中,創造、保護、和毀滅由三位主神來負責。梵天(Brahma)是創造神,他負責創造宇宙和一切生命;毗濕奴(Vishnu)是保護神,負責維護宇宙的秩序和平衡;濕婆(Shiva)是毀滅神,通過破壞來實現再生和轉化。這種循環的過程象徵著宇宙的無盡循環:創造、生存、毀滅和重生。 根據考古學和遺傳學研究,宇宙137億年,地球45億年,現代智人Homo sapiens最早出現在非洲,約在20萬到30萬年前。非洲的氣候變化和生態多樣性可能促進了人類的進化。大約在7萬到10萬年前,一些早期智人群體開始從非洲遷出,向歐亞大陸、澳大利亞和美洲遷移。在遷移的過程中,智人與居住在歐亞大陸的其他古人類(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發生了基因交流。(今天的非洲以外人群中大約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 在17世紀,愛爾蘭主教詹姆斯·阿瑟(James Ussher)詳細計算了《聖經》中提到的事件和家譜,得出了一個明確的日期,認為創世發生在公元前4004年。 從無到有 (Rom 4:17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 神。。。) 涵蓋所有(John 1:3 萬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他造的。。。) 獨一源頭(Rom 11:36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沒有陰陽,正邪的角力) 聖父聖子聖靈的介入林前 8:6 然而我們只有一位 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着他有的;我們也是藉着他有的)創 1:1-2 起初, 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創造的目的:神的榮耀(萬物榮耀神的方式就是按照神的設計來運行——物質遵行規律運行,動物按照設計生存,唯有人和天使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榮耀神) 詩19:1 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動物如何聽從神?巴蘭的驢,以利亞的烏鴉,約拿的魚 創世的年代——年輕地球說 間隙理論 The Gap Theory大洪水理論 The Flood Theory理想時間論 The Ideal-Time Theory The gap theory神最初的創造(創世記1:1):也許是上百億年之前(The Universe is 13.8 billion years old),這是一個完整而完美的創造,地球和宇宙已存在。毀滅或墮落(與1:2之間的間隙):有些理論支持者認為,這期間發生了撒旦的墮落,導致地球荒廢(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重新創造或恢復(1:3-1:31的“六日創造”):數千年前,神開始新的二次創造,6天時間恢復地球,並創造了亞當和夏娃。爭議:創1:1和1:2之間原文並沒有暗示有一個時間間隔“空虛混沌”原文中只是描述了一個未成形的、未經裝飾的狀態,而不是毀滅如果Gap Theory中的“間隙”內發生了撒旦的墮落,並導致了地球的毀滅,那麼人類之前就有了死亡和破壞的存在。這可能與聖經中“罪的工價乃是死”的教義相衝突,因為聖經強調罪進入世界是通過亞當的墮落帶來的,而不是在亞當之前。 The flood theory地球只有幾千年的年齡大洪水導致大量沉積物迅速沉積,迅速掩埋了大量動植物殘骸,這些生命最終沉積的泥土在波浪的巨大壓力下被固化成岩石,形成了地層中的化石記錄。不同的岩層代表了洪水的不同波次。這些異常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地質學家認為通常需要三十億年才能完成的過程。、爭議:主流地質學認為地球上大多數地質特徵是數百萬年內緩慢形成的,而不是短期災難造成的。根據洪水理論,洪水應當迅速掩埋動植物遺體,但地層中的化石顯示出生物種類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與大規模災難性沉積的解釋並不一致。 The ideal-time theory神在創造地球、生命和宇宙時使它們看起來已經成熟。例如,當神創造亞當時,亞當並不是一個嬰兒,而是一個成年的個體,具備一定的“年齡”特徵。同樣,樹木、山脈、星體等也被創造時就顯得“成熟”,具備相當的年齡特徵。理想時間理論認為地球上的化石記錄、沉積層、放射性同位素年齡等特徵都是在創造時“內建”在地球中的,而不是經過漫長年代逐漸形成的。爭議:科學上無法證實或反證神學上的問題:和神真實無偽的性情不符。 創世的年代——年老地球說 啟示日理論 The […]
November 3, 2024
信息大綱 I. 認識神 掌權 ; — 被揀選的族類: II. 要能 祝福 人; — 有君尊的祭司: III. 活出 不一樣 ; — 聖潔的國度: IV. 選票 高舉主; — 屬神的子民: 本週金句: 彼得前書 2 : 9 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 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 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撒母耳記下 19:1-43 【中心思想】: 衝突和叛亂後秩序的恢復和關係的重建。從大衛面對這些過程中錯綜複雜的挑戰,看神如何在其中掌權。 【分段大綱】: 【查經問題】: 撒母耳記下 19:1-43 1 有人告訴約押說:「王為押沙龍哭泣悲哀。」 2 眾民聽說王為他兒子憂愁,他們得勝的歡樂卻變成悲哀。 3 那日眾民暗暗地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 4 王蒙著臉,大聲哭號說:「我兒押沙龍啊!押沙龍,我兒,我兒啊!」 5 約押進去見王,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 6 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 7 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我指著耶和華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這禍患就比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 8 於是王起來,坐在城門口。眾民聽說王坐在城門口,就都到王面前。 以色列人已經逃跑,各回各家去了。 9 以色列眾支派的人紛紛議論說:「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現在他躲避押沙龍逃走了。 10 我們膏押沙龍治理我們,他已經陣亡。現在為什麼不出一言請王回來呢?」 11 大衛王差人去見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你們當向猶大長老說:『以色列眾人已經有話請王回宮,你們為什麼落在他們後頭呢? 12 你們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為什麼在人後頭請王回來呢?』 13 也要對亞瑪撒說:『你不是我的骨肉嗎?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做元帥,願神重重地降罰於我!』」 14 如此就挽回猶大眾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們便打發人去見王,說:「請王和王的一切臣僕回來!」 15 王就回來,到了約旦河。猶大人來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請他過約旦河。 16 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急忙與猶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衛王。 17 跟從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憫人,還有掃羅家的僕人洗巴和他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僕人。他們都趟過約旦河迎接王。 18 有擺渡船過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過約旦河的時候,基拉的兒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 19 對王說:「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僕人行悖逆的事,現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於僕人,不要記念,也不要放在心上。 20 僕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約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 21 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說:「示每既咒罵耶和華的受膏者,不應當治死他嗎?」 22 大衛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關涉,使你們今日與我反對呢?今日在以色列中豈可治死人呢?我豈不知今日我做以色列的王嗎?」 23 於是王對示每說:「你必不死。」王就向他起誓。 24 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也下去迎接王。他自從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來,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鬚,也沒有洗衣服。 25 他來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時候,王問他說:「米非波設,你為什麼沒有與我同去呢?」 26 他回答說:「我主我王,僕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與王同去,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 27 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毀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樣好,就怎樣行吧。 28 因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我現在向王還能辨理訴冤嗎?」 29 王對他說:「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說:你與洗巴均分地土。」 30 米非波設對王說:「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宮,就任憑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31 基列人巴西萊從羅基琳下來,要送王過約旦河,就與王一同過了約旦河。 32 巴西萊年紀老邁,已經八十歲了。王住在瑪哈念的時候,他就拿食物來供給王,他原是大富戶。 33 王對巴西萊說:「你與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養你的老。」 34 巴西萊對王說:「我在世的年日還能有多少,使我與王同上耶路撒冷呢? 35 僕人現在八十歲了,還能嘗出飲食的滋味,辨別美惡嗎?還能聽男女歌唱的聲音嗎?僕人何必累贅我主我王呢? 36 僕人只要送王過約旦河,王何必賜我這樣的恩典呢? 37 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這裡有王的僕人金罕,讓他同我主我王過去,可以隨意待他。」 38 王說:「金罕可以與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願待他。你向我求什麼,我都必為你成就。」 39 於是眾民過約旦河,王也過去。王與巴西萊親嘴,為他祝福,巴西萊就回本地去了。 40 王過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過去。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 41 以色列眾人來見王,對他說:「我們弟兄猶大人為什麼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並跟隨王的人過約旦河?」 42 猶大眾人回答以色列人說:「因為王與我們是親屬。你們為何因這事發怒呢?我們吃了王的什麼呢?王賞賜了我們什麼呢?」 43 以色列人回答猶大人說:「按支派,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衛身上,我們也比你們更有情分。你們為何藐視我們,請王回來不先與我們商量呢?」但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硬。
October 30, 2024
信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生活的基石。相反如果沒有了信任,人生的每一件事都會變得非常艱難。發達國家和落後國家最大的區別不是某些物質和服務的缺乏而是社會生活中的信任程度。 我們的信任當然不是無條件的。我們不會自動相信聽到看到的每一個消息。我們會考察消息的來源。我們會把新消息和已知的事實,已有的信念比較,看有沒有衝突,衝突能不能解決。當我們討論信任福音書時,我們會用這些同樣的方法。我們說過福音這個詞字面的意思就是好消息。但是信任福音這個好消息和信任朋友告訴你的一個大減價的好消息有所不同。福音書里有一些非凡的宣稱。它記載了一些我們從未經歷過的神跡,它講到一個人:耶穌,說他是神的兒子,說他是我們生命的主人,會決定你我靈魂的命運。這是人們不那麼容易相信福音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一個原因,不是唯一的原因。另一個人們不相信福音的原因是人們不願意相信。世人有時會批評基督徒說你們相信只是因為你們願意相信,因為基督教許諾你們永遠的生命,死後的天堂等等,你們希望它是真的,所以相信它。這個批評有一定的道理。基督徒確實不能把信仰變成wishful thinking。但另一方面,很多人不信也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相信。因為基督的信仰要求門徒改變對世界對自己的看法,改變生活的重心和方式。這對任何人都不是輕易的事。也因為這兩個原因,同樣是好消息,基督徒去告訴朋友大減價的消息要比去傳福音容易的多。大減價不那麼難以置信,而且人人願意相信它。相信耶穌,跟隨耶穌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它值得。 也是因為這些原因,有的人把福音書當作神話故事來看,裡面的神跡就像西遊記一樣是吸引人們眼球的東西。認為重要的是這些故事裡的教導。你要捨己為人,你要寬恕,要憐恤,要愛人如己等等。耶穌的道德榜樣和人生教導很重要,但不是福音書最重要的地方,也不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地方。這個信仰最核心的部分不是你要怎麼做才能蒙神喜悅,才能得救,而是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使我們相信他就可以得救。神告訴了我們應該怎麼做,神也把良知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我們都知道對與錯,但我們做不到,我們總是虧欠神的榮耀,離他創造我們時希望我們的樣子相差太遠。這些不是福音書里的新道理,是舊約聖經反覆講的人的罪,罪是偏離了靶心。靶心不是神的道德標準,是神創造我們時希望我們成為的模樣。人們會抱怨神的道德標準太高了。神為什麼要用不可能的高標準要求我?這是誤解了罪,罪是我們不要按神造我們的心意去生活,要用自己取代神。當這個靶子沒射中後,其他的很多事都變得不可能了。因為這些不可能,神有了一個新的救贖的計劃。不是給我們一本新書教我們怎麼做人,也不是興起一個有魅力的演說家,感動我們改變。這些都沒用。神差派他的獨生愛子來到世上,來到人類歷史當中,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贖了我們的罪,然後死里復活,為我們帶來希望。因此相信福音書帶給我們的這個好消息很重要。這個好消息是我們得救的緣由和憑據。如果大家還沒有讀過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本福音書,我鼓勵大家去讀一讀。這是接觸基督教最好的切入點。書並不長,每一本都可以在兩小時以內讀完。 反對福音書是可以信賴的歷史的人主要有兩類觀點耶穌只是一個猶太教里有革新思想的教師,他死後被基督徒們神化。福音書里關於耶穌是神的內容都是後人加上去的。現在代表人物是Bart Ehrman. 在網上可以很容易找到他的書和視頻教會為統一思想維繫權力修改了福音書的內容,壓制了其他福音。用這四本福音書統一了思想。達芬奇密碼這是兩個嚴重的指控,基督徒必須嚴肅的對待。我們下面的討論都會圍繞這兩個質疑。另外有一個相對次要的批評:就是福音書都是基督徒寫的,他們寫作的目的就是讓讀者相信耶穌是神,所以他們不是中立的,是有偏見的。這個顧慮是有道理的,但這個顧慮對差不多所有的書都適用。關於足球的書都是球迷寫的,寫菜譜的人都想讓你相信照着做出來的菜會很好吃。他對烹調的看法一定不是中立的。第二,這樣的偏見不是我們拒絕相信的理由。一個無辜的人被控告殺人,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都會為他辯護。這些人都不是中立的,他們有強烈的動機要說服陪審團相信他無罪,但這不意味着他們的證詞是不可信的。我們仍然要根據證詞本身來做判斷。 聖經以外的文獻塔西陀:編年史 AD115. 提到基督教,起源於一個被稱為基督的人,他在提比留做皇帝,彼拉多做猶大地總督時被處死。他說基督教像疾病一樣傳播很快。他稱之為迷信。還說過基督教是婦女和奴隸們的信仰。雖然他對基督教懷有敵意,但他的記錄確認了福音書里的幾個重要事實。耶穌活動的時間地點,他的死亡,他的稱號基督。基督是希臘文受膏者,也就是希伯來文的彌賽亞,救世主的意思。他還指出基督徒這個名稱是非信徒起的。信徒後來才採用了這個名稱自指。他講到基督教傳播很快,在主後64年羅馬大火時,他說羅馬城裡有大量基督徒。他寫道尼錄王為了為自己放火找替罪羊,就誣告說是基督徒放的火。這也和教會傳統一致。彼得,保羅都在這段時間殉道。這表明基督教在30年時間裡已經從猶太地傳播到了羅馬。事實上,我們從別的資料中確認50年代,基督教已經傳到了羅馬城。Claudius皇帝曾驅趕猶太人離開羅馬 (徒18:2)Suetonius羅馬12帝王傳里說是因為猶太人和基督徒的衝突。塔西陀沒有提到耶穌死里復活的事,但從這個信仰的名稱,我們知道從一開始這就是關於猶太人期盼的舊約聖經應許的基督的一個信仰。小普林尼:AD111,做Pontus總督(土耳其西北)時給Trajan皇帝寫信:抱怨基督徒太多了,神廟都門可羅雀了,獻祭的肉都沒人買了。小普林尼寫信的主要目的是向皇帝請教如何對付基督徒。皇帝回信說只需要懲罰那些頑冥不化的。測試的方法就是要求他們向羅馬的神獻祭。皇帝都知道基督徒只敬拜一位神。他還描述了基督徒總是“天沒亮就聚集在一起向基督唱歌,好像他是神一樣。”這毫無疑問是在描述敬拜的場景。顯示出早期基督徒就把基督當作神敬拜。這與新約聖經里的記錄是完全一致的。腓2:5-11 保羅記錄了一首詩歌。裡面明白無誤的指出基督就是神。腓立比書寫於50年代,這首歌的年代就更早。基督教的迅速而廣泛的傳播為後代基督徒修改福音的說法帶來了困難。在那個沒有印刷機,沒有廣播電視互聯網的時代,要想在一個廣大的帝國里修改已經廣泛傳播的消息是非常困難的,尤其基督教當時並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央組織,可以有資源來做這樣的事,如何說服別人,如何毀掉原來的記錄?更何況做基督徒是一個沒有油水反而要冒很大風險的事,誰要來改變福音的內容,他是如何做到的?這是認為福音被修改過的人需要回答的問題。另外如果福音的內容,比如耶穌是神,復活這些是一世紀晚期耶穌門徒慢慢離世以後新加上的,那就需要回答沒有這些基督教是如何這麼快傳播的? 它在教主死後才開始傳播,暗示他死後發生了一些事,給傳播提供了動力。1世紀很多運動,領袖死了,要麼就終止了,要麼選個新領袖,說領袖復活了是從沒有過的事耶穌的死法使多數猶太人相信他是被神咒詛的。把耶穌的死和蘇格拉底的死相比,既不英勇也不從容,無法吸引愛智慧的希臘人。在它產生的本國本族中,在世界的優勢文化中都有先天的致命缺陷基督教背後沒有帝國的軍隊,不藉助征服和外交沒有穩固的種族基礎,人們不是生而成為基督徒而必須重生。必須靠人來傳福音,沒有廟宇來獻祭,沒有和生活歷史文化成為一體。沒有有效的管理組織機構它宣稱別的神都是假的。沒有融合同化的餘地它的平等思想對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的穩定有潛在的威脅。塔西陀的評論,這是一個引起動蕩的信仰其它宗教,思想得以成功傳播的機制它幾乎全都沒有。它靠什麼吸引人?門徒顯露的是令人驚詫的能力。他們勇於就死,犧牲自己服事他人。與世間智慧完全顛倒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是這四本書?不是因為原先有幾十本記錄耶穌生平的書,後來教會為了打擊異己,鞏固權力選了這四本書做正典。不是的。原因是這四本書是最早的福音書,也是早期教會共同接受的關於耶穌生平的原始資料。都柏林的Chester Beatty圖書館裡藏着一套古卷Papyrus 45. 大約在220年前後寫成。它包含了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福音書和使徒行傳。所以那時這四本書已經作為正典被收錄在一起了。而更早的,寫於170年前後的穆拉多利殘篇是我們現在已知最早的新約聖經書卷的目錄,裡面記錄的書卷都在我們現在讀的聖經裡面。基督教早期一直沒有一個中央機構來做關於全教會的決定,但是很奇妙各地的信徒對基本的教義,聖經的經典的看法是基本相同的。我們相信這是神的工作。佛教也沒有一個中央機構,佛教教義隨時間地域不同差別極大。這是基督教歷史另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年代:50-90年代,非基督徒學者認為福音書是在70年後寫成的,因為書中對耶路撒冷覆滅的預言不可能在70年以前做出。這裡耶穌不是神無法預言是他們邏輯的前提,而不是論證的結果。使徒行傳結尾於60年代初,路加仍與保羅在一起,70年耶路撒冷的覆滅,基督徒大多在圍城之前離開了耶路撒冷福音書中的許多細節顯示書的作者是生活在猶太地的猶太人。馬太馬可約翰把加利利湖稱為海,因為湖邊的當地人就是這麼叫的。路加把它稱為湖。西蒙和瑪麗亞是猶太地最常見的名字,猶大福音里只出現了2個猶太人名字:猶大和耶穌,和一大堆非猶太名字。因為這些後來的福音的作者都是非猶太人。沒有相應的知識。同樣在那個沒有圖書館互聯網的時代,非猶太人說不出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路上會經過哪些小鎮。聖經的作者知道,多馬福音中沒有提過任何地名,腓立福音只提到耶路撒冷和拿撒勒。 今天的人和古人有兩點不同:用引號來引用別人的話是近代的發明,引號裡面的必須一字不差。古人沒有這種慣例。而且耶穌很可能是講亞蘭語的,用希臘文寫成的聖經本來已經有一個翻譯的過程。所以耶穌的話很可能不是逐字的原話。古人的記憶力比我們好很多。不能因為我們記憶牧師講道內容很難就斷定他們不能把耶穌的原話準確記錄下來。耶穌講了一些話很不中聽 太7:11你們雖然不好(evil)15:26 稱外邦人為狗(一世紀晚期起,傳教的主要對象是外邦人) 23:3 要求門徒遵行法利賽人一切教導(法利賽人和基督徒關係一世紀末極度惡化) 在十字架上喊我的神為什麼遺棄我。這些都是對傳教很不利的,以至於2000年後我們查經這些問題還要一次次被提出,被解釋。如果不是耶穌的原話,很難想象為什麼要編這樣的話。另一方面,耶穌沒有講很多後來的門徒想聽的,對教會發展很有用的內容,比如天堂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獎賞是什麼?外邦人要不要受割禮。教會的組織架構,權力分配是什麼樣的?耶穌喜歡講parable比喻,寓言。舊約里很少,死海古卷和早期基督徒也很少用。像是耶穌自己的獨特風格。撒種的寓言,浪子回頭的故事,好撒馬利亞人的寓言被廣泛認為是文學和道德教育中的傑作。他們都來自於耶穌這個創教的天才是一個比它們被幾個後人獨立創作出來的可能性大很多。另一個例子是人子這個稱呼。四本福音書都記錄耶穌自稱人子這個不常見的稱謂。門徒卻很少這樣稱呼耶穌。 四福音書是人類所有古籍中擁有手抄本最多的。目前人們在考古挖掘中發現了五千多本福音書的手抄本。最早的包含全文的手抄本來自於四世紀,最早包含全部四本書的殘本剛才說了是來自於三世紀初。最早的約翰福音的殘篇寫於大約125年,就是約翰福音成書30年後. 手抄本數量之多與原稿時間間隔之短都是其它古典作品無法比擬的。如果我們懷疑福音書最初的版本沒有流傳下來,被後人改動了,那一切的古代經典都不可信了。這5000多份手抄本的內容是否一致?文字上的差異是很多的。有幾千處,但基本上都是字母增減,冠詞增加,詞序不同這類不影響意思的差別。因為希臘文本身也隨着時代在變動。但比較不同版本,不難判斷原文。主要有兩處添加;可16:9-20,約8:1-11。馬可添加的內容全部可以在其它三本福音書中找到,內容上沒有爭議。行淫婦人的故事是獨特的。但不一定不是真實的。也可能是後人把口傳的耶穌的故事加了進去。這個故事寫的太好了,後代的教會都接受它。與耶穌的性格和教導非常一致。這兩處差異是近代考古工作證實的,但基督徒一直都知道,整個中世紀教會的書籍中都指出這兩點差異,沒有隱瞞。太24:36 “子也不知道” 在一些抄本中被刪去。基督徒中也有覺得自己比使徒更懂的,但從福音書內容的令人震驚的高度一致,可以看出多數基督徒對聖經是有敬畏之心的。一本書流傳了一千多年,沒有什麼改動,這是極為罕見的。對比莎士比亞。 從我們今天掌握的考古發現,我們可以確定以達芬奇密碼為代表的認為教會為維繫權力而篡改聖經的說法是完全不成立的。在教會獲取權力之前,新約正典已經在實踐中確立了,福音書的內容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在教會獲得權力之前,在整個羅馬帝國的龐大疆域內以及邊疆外的國家(亞美尼亞,波斯,德意志)對福音書的內容進行重大的修改面臨巨大的技術和後勤上的困難。我們還知道把基督當作神來敬拜是最早期的教會開始的(小普林尼,保羅的書信)而在教會內質疑耶穌的神性的觀點是在三世紀末才開始具有影響力並在文獻資料中展現出來的。認為耶穌是道德教師的說法很難解釋基督教早期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在與猶太教的衝突和羅馬帝國的逼迫下的發展。猶太教不是因為基督徒的道德追求而壓制基督教,而是認為基督徒違反了一神的信仰,羅馬帝國逼迫基督教是因為基督徒拒絕崇拜帝國的神靈。這些都是新的宗教的特點而不是新道德運動的特點。我們剛才討論了篡改福音書的困難。但更難以解釋的問題是誰改了它?為什麼要改?為權力,使徒的表現;為利益,福音書里沒有幫助教會領袖獲取地位利益的教導,為大的要服侍人;為建立組織,多收信徒,耶穌屈辱的死亡對在猶太人和希臘人中傳播都是巨大的障礙,割禮,律法的問題如果人們控告基督徒犯了篡改福音書的罪名,審理這個案件的法庭上,沒有被告人,不知道是誰改的,沒有目擊證人和證物,沒有成立的動機,沒有人得利,找不到作案的方法,絕大多數可能的作案時間都被排除了。相反有大量物證表明福音書的內容沒有被改過。我想這會是歷史上最容易審理的案件。
October 27, 2024
信息大綱 1. 神掌管世上一切 2. 神掌管君王的未來和命運 3. 神看顧他忠心的子民 4. 對神的信心帶來與人的合一 本週金句: 但以理書 2:20-21 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 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他。他改變 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 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
倪柝聲(1903—1972),原名倪述祖,籍貫福建福州。1903年生於廣東汕頭。1916年,倪柝聲就讀於著名的福州三一學校漢英書院,接受西式教育1919年五四運動,領導學運,被停學一年1920年在余慈度的佈道會上立志終身奉獻,改名倪柝聲 Watchman Nee 1 父親當時在汕頭任海關官員。倪柝聲是家中的長子,倪家是福州最早的基督教家庭之一。祖父是教會的牧師。母親所生的前2個孩子都是女兒,常受重視男嗣的婆婆諷刺。再次懷孕時,就模仿撒母耳的母親哈拿的禱告,應許如果所生為男孩,就將他一生獻給神[5]。此後共生有五子, 2 福州三一學校包括漢英書院(八年制,中學和大學一、二年級,主要學科均採用英文教學),倪柝聲是名列前茅的優等生,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絕頂聰明。 3 停學一年 4 原本在信仰上不冷不熱的媽媽深受余慈度的講道所感動,不僅放棄了打麻將的嗜好,而且主動為自己曾向家人發脾氣而認罪悔改,請求家人饒恕。倪柝聲對母親的改變非常驚訝,因好奇也去聽余慈度講道,深受感動,接受了福音,整夜認罪悔改,並且立志終身奉獻。復學之後,他不顧受嘲笑,熱心向同學傳揚福音,把70名同學的名字一一記在本子上,天天代禱,到畢業時,有69人接受福音。 以後幾年間,他一面刻苦勤讀聖經,同時博覽大批基督教歷史名著,一面到隱居的英國女傳教士和受恩(Margaret E. Barber)那裡求教。 1 倪看見分門別類的宗派帶來的問題,覺得那是分裂基督的身體,於是提出脫離宗派,建立一地一會的“地方教會”(local church) 2 1923年初,王載從南京請來女傳道人李淵如開復興佈道會。幾十位青年基督徒穿上寫着‘信耶穌得救’的福音背心遊行,吸引人來參加佈道會。1個月間,聽道受感者達到幾百人,成立基督徒會堂。李淵如不久回到南京,幾年後成為倪柝聲的重要同工。 3 王載的重點是復興佈道的工作,要走個人奮興家的道路,到各地巡迴佈道,並且去上海接受美國傳教士的按立成為牧師。而倪柝聲認為工作重點在於建造地方教會,認為教會的一個罪惡是有特權階級,在天主教,這個特權階級是神父;在基督教則是牧師,他認為,信徒皆為祭司,不需要特權階級(神父,牧師)作神人間的代理人,所以他與同工都以「弟兄」互稱。 福州教會1966年文革中被關閉。現改名“馬廠街基督教堂”重新開放。 4馬來西亞 5新加坡 1 南京李淵如(1894-1969)——1917年來到南京女子師範學校任校監,職責是將學校非基督化。當時該校音樂教師蔡蘇娟帶領200名學生中的72名學生相信耶穌,引起家長反對。李是倪柝聲在文字出版方面的重要同工,負責上海福音書房的文字編輯工作。 2 無錫「以前我以為一個人要到老 年時才可以寫書;但那時我以為自己快要離世了,所以必須開始寫書。於是我在江蘇省無錫城租了一 個小房間,將自己關在裡面終日寫作。那時我的病開始加劇,連躺下來都不能。我寫的時候要坐在一 張高背椅子上,胸部頂住桌子,以減輕胸部疼痛。撒但對我說,你既然快要死,何不死得舒服點,何 必如此受苦?我說,是神要我這樣,你退去吧!經過了四個月,我寫完了三卷《屬靈人》,在寫作期間, 不知流了多少血汗和眼淚;在生命無可指望中,神的恩典都將我帶領過去。每次寫作後,我都對自己 說,這是我對教會最後的見證。雖然是在百般的艱苦中寫作,但我覺得神對我非常親近。 3 上海1927年底,倪柝聲、李淵如、汪佩真和中國內地會的傳教士祝康寧共4人,在新閘路944弄賡慶里(今泰興路口東側)汪佩真住所舉行上海地方教會的第一次擘餅聚會。 汪佩真(1899-1971)——1921年從金陵女子神學院畢業之後,開始到中國各省講道。她的傳講很有能力,廣受歡迎,號稱中國的女司布真。1925年,她到煙台傳福音,李常受因而得救。汪是倪柝聲的另一重要同工,負責姊妹工作和青年學生的福音工作。 1928年1月,他們在哈同路文德里(今銅仁路240弄),租賃了一幢石庫門房屋,作為聚會場所。又租下26號作為單身女同工的住所,汪佩真,李淵如等長期住在此處。 4 神跡那一天我禁食,是由早晨起到下午三時,同時,在上海的同工們,也在李淵如姊妹家,為我迫 切禱告。我向神禱告,求祂給我信心,祂就給我話語,是我一生不會忘記的。第一句:是羅馬書一章 十七節,義人必因信而活;第二句:是哥林多後書一章二十四節,憑信而立(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第三句是哥林多後書五章七節,因信而行(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着信心,不是憑着眼見)。 我就不顧一切,穿上我一百七十六天未穿過的衣服。我下床要站立起來,出了很多汗,好像被雨淋透。 撒但對我說,你連坐都不能,還想站立起來?我說,是神叫我站立。我就站起來,全身又出冷汗,幾 乎倒下去。我一直說,憑信而立,憑信而立!我就走去拿褲子和襪子來穿,穿好了,我就坐下。一坐 下,神的話又來了,叫我不只憑信而立,還要因信而行。我覺得我能起床,並走幾步去拿褲子和襪子來穿,已經是了不得了,我怎能希望再行走呢?我就問神,你要我往哪裡去?神說,你下樓梯到二百十五號李淵如姊妹的家裡去。那裡有一班弟兄姊妹,為你的病已經禁食了兩三天。 當我站在樓梯頂的時候,我看那是我一生所看見最高的 一道樓梯。我對神說,你叫我走,我縱使死了,我也要走。但我接着對主說,主啊!我走不動,求你 用手扶着我走。我扶着欄杆,一階一階地走下去。我的全身又冒出冷汗,我一面走,一面喊着說,因 信而行,因信而行!我每走下一階,我都禱告說,主啊!是你叫我能走!在信心中,我似乎是與主手 拉着手,直走完了那二十五階的樓梯。下到樓梯底時,我覺得很有力量,就快步跑到後門,開了門, 一直向李淵如姊妹的家中走去。我對主說,從今以後,我因信而活着,不再是個躺着的病人了。我就 像彼得在使徒行傳十二章里那樣地叩門,只是沒有羅大出來應門。門一開,我走進去,七、八個弟兄 姊妹注視着我,不出聲,也不動。大家安靜坐着,約有一小時,如同神出現在人間。我也坐在那裡, 心中滿了感謝和讚美。以後我就作見證,向他們述說我蒙醫治的經過。大家靈里暢快喜樂,高聲讚美 […]
October 25, 2024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傳教已完全在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之下,表面上看,中國福音的大門是打開了。然而,將宣教工作依附於不平等條約之上,卻埋下了難以預料的禍患和仇恨的種子,為中國教會預備了極壞的土壤。儒家士大夫是反對基督教的最主要的集團,這包括在政府任職的官員,以至地方上作為社會基層骨幹的士紳。他們散播了大量攻擊基督教的言論,並且往往又是教案的幕後煽動及策劃者。反教三大原因謠言和誤會:男女禮防,育嬰院(揚州教案),病理解剖(連州教案)利益衝突:迎神賽會,教民脫離士紳轄制傳教士某些不當的措施和行為:查還舊堂,官階品位,干預詞訟1900年,中國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民教衝突積累了半個世紀的大噴發 1896年,山東一帶出現拳民秘密社團。1899年,酷吏毓賢任山東巡撫,拳民焚毀教堂,搶劫教民,毓賢因教案被撤職。1900年4月,各國駐北京公使聯名照會清政府,要求將拳匪剿除。毓賢進京遊說,稱拳民神通廣大刀槍不入;慈禧決定啟用拳民扶清滅洋,懸賞殺洋人,男50兩紋銀,女40兩,兒童20兩6月21日,清政府正式向11國宣戰(英法德意奧匈帝國日俄美,西班牙,比利時,荷蘭未參戰)義和團圍攻京城的外國使館,使館區內被圍者約3000人,當中2000人為尋求保護之華人,外國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兒童76人。保護使館的包括409名外國水兵及陸戰隊員,配備三支機關槍及四門小火炮。使館內有足夠水井及糧食。北京、山西 、河南、東北、內蒙等地義和團也相繼發難,屠殺傳教士和信徒。天主教信徒被殺18000 人,新教2000 – 5000人。列強組成八國聯軍進攻中國,鎮壓義和團,8月14日攻陷北京,解除了對使館 、教堂的圍困。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 孤兒寡母,靠出租房子和母親洗衣服、縫補衣服勉強度日王明道體弱多病,多次在醫生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從死亡的邊緣轉回,屢屢蒙神保守在教會學校長大,14歲時,在高年級同學的帶領下受洗成為基督徒15-18歲,心中的爭戰——做傳道人還是做政治家19歲上完一年大學後,到保定教書,看到孩子們受教後的改變,心志也慢慢變化,願意接受呼召,做個大牧師1921年因為洗禮的問題和學校鬧翻,回到北京家中1924年底在家中開始了查經班1925年起開始被邀請到各地領會,有24年之久,直到1949年 王明道個性嫉惡如仇,最痛恨的是自由派神學注重信徒聖潔的生活主張政教分離,也不參與社會關懷 1928年8月8日 結婚 1942.1 (北京教會領袖)勸我們加入 “華北基督教聯合促進會”。我們大家跪下來禱告。不到幾分鐘,我忽然想到經上的話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5月,迫切禱告後回信拒絕參加,參加的話和不信派同流合污;背後有日本人的操縱,不參加教會可能會停辦,甚至生命有危險6月,敵系教會。“那些時候我常想本日的聚會也許是最末後一次聚會”,甚至有一部分常來聚會的人都畏縮不敢來10月9日, 華北聯絡部文化局調查官武田熙要見我談話10月10日,最後的戰爭。一夜禱告之後,神將出乎意料的平安放在王先生的心裡,騎車唱詩前往。“希望你能出來領導一下 ”“我為順服我所事奉的神,為持守我所信的真理,決不服從任何人所發違背神旨的命令。我已經準備付任何代價,作任何犧牲,決不改變我今日的主張。叫我和我所牧養的教會加入教團,是決辦不到的”“我已經考慮了幾個月之久,現在不需要再考慮了”“ 武田先生,若沒有甚麼別的事,我就告辭了”至高神的僕人,“你不知道日本軍部屠殺一個中國人就像我們弄死一個螞蟻那樣容易么?”我聽他所說的這句話,當時心中確是有片刻的畏懼。不久我回答他說,“你說的是。但我不是一個螞蟻,我是至高神的僕人。神不許可,任何人不能加害於我。” 三自——肅清基督教內帝國主義影響,自治,自養,自傳三自的主席——吳耀宗(王明道的評價:中國兩個著名的不信有上帝的基督徒——馮玉祥,吳耀宗)當年因為吳親蘇親共,有人改了主禱文諷刺他:我們在北方的父(斯大林),願你的旨意行在中國如同行在俄國一樣。我們日用的盧布, 今日賜給我們 ….. 我們要控訴傳教士披着宗教外衣做間諜通過教會破壞三自運動勾結蔣匪幫反共反蘇,文化侵略以民主自由,親美崇美,文化侵略“超政治”(政教分離),離間信徒和政府的團結,破壞三自運動 各地開完控訴大會就成立三自分會三自教會講道不能再提黑暗世界,撒旦,天國的名詞,不參加三自的基督徒會堂人數越來越多控訴王明道——給日本人獻銅 1954 真理,毒素——信與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能同負一軛(這是帝國主義的毒素),這是聖經的真理成為眾矢之的1955 我們是為了信仰 —— 直接反駁吳耀宗,丁光訓的攻擊,表明無法和不信派合一“我們在信仰上的態度是:凡是聖經中的真理,我們都接受、都持守、聖經中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完全拒絕。為向我們的神盡忠,我們不惜付任何代價,作任何犧牲,歪曲和誣陷是嚇不倒我們的。人的嘴長在他們自己的頭上,他們願意說什麼,就可以說什麼,不過事實永遠是事實,不但神看得清楚,屬神的人也看得清楚。無論別人怎樣歪曲、怎樣誣陷,我們是為了信仰!” 不斷有教會退出三自政府開始反擊《天風》發表社論《加強團結,明辨是非》反帝愛國是基督徒團結的基礎vs我們是為了信仰提出基要派和自由派的論戰是帝國主義的陰謀凡是這樣做的人,就是中國人民的罪人,教會的罪人,歷史的罪人基督徒會堂的同工被捕各大院校發起運動,要求去基督徒會堂聚會的學生,交代王明道的問題,甚至有學生不堪重壓,自殺身亡,拒不交代的當即被捕1955年8月7日是主日,那天聚會人數特別多700-800人,王先生的題目是《他們就是這樣陷害耶穌》半夜12點一夥公安翻牆而入,一人拔出手槍,高呼不許動,將王明道夫婦逮捕。教會同工也有數十人被捕8-11月全國各地三自教會展開對《王明道反革命集團》的聲討, 在當時成為基督教界的大案。例如在江蘇徐州一場批王的會議上,主持人高喊「王明道該不該槍斃?」「同意槍斃王明道的人請舉手!」其中有一位名叫關品鶴的人因沒有舉手,結果被判五年徒刑。 在獄中,政府找了兩個無賴恐嚇毆打他,逼他認罪,罪認得越多,出去的越快,不然立馬槍斃1956年9月29日王表示願意悔過,答應參加三自,9月30日在青年會YMCA被迫公開宣讀其在獄中的認罪材料。王明道早在1935 年就在《靈食季刊》發表文章抨擊青年會的工作偏離正統信仰,在他眼中,青年會是「不信派」的大本營,現在他竟要公開在此宣讀自己的「認罪檢討」,對向來以捍衞真理自居的王而言,無疑是極大的羞辱及打擊,他說,“一個四十一年之久(1914~1955)痛恨謊言,不說謊言,而且勸戒別人不要說謊言的人,竟在獄中說了不可勝數的謊言。我還有甚麼面目見人?更有甚麼面目見神呢?”由於王明道不能接受自己竟軟弱至謊話盡說,自覺沒資格再任傳道,拒絕帶領基督徒會堂,不再主領講道。他甚至一度萌生自殺的念頭,計劃先把妻子送到杭州外家後,「然後我就跳西湖自殺,以了此殘生」。後被妻子阻止。那時我把我所譯的一首讚美詩的副歌:「一切全奉獻,一切全奉獻,完全獻與恩主耶穌,一切全奉獻」改成:「一切全完了,一切全完了,全軍覆沒,一敗塗地,一切全完了」。王一直沒有兌現對政府的承諾,就是帶領教會參加三自,所以到58年,政府失去了耐心,再次逮捕了王明道夫婦 上訴駁回後, 無期徒刑已經定案, 沒有希望了。但神正是用這一件事挽救了他, 使他絕處逢生, 在靈性上得到一個極大的復興, 成為他生命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這時他心潮翻滾, 痛苦難當, 就禱告主說:“神哪! 你怎麼這麼殘忍, 叫我遭遇這樣的打擊, 被判無期徒刑?”就在這個時候, 他忽然想起他二十一 歲時背熟的一段聖經來,就是彌迦書7:7-9 神的話在他心裡發生了一個奇妙的功效, 使他從極大的痛苦與失望中解脫出來。這時他才醒悟過來, 認識到他之所以被判無期徒刑是因為他大量撒謊, 犯了神所憎惡的大罪, 得罪了神。他對神的不滿立時都煙消雲散了, 他說:“判我無期徒刑, […]
我個人覺得20世紀英語最好的兩個人是溫斯頓邱吉爾和馬丁路德金。他們把英語詞彙動員起來,送去戰場,征服了世界。不過馬丁路德金自己說,真正的力量不在言語。是不帶兵器的真理和不帶條件的愛將贏得最終的勝利。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非暴力的力量。 耶穌有許多有名的教導,即使在基督徒圈子以外也為人熟知。比如: 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愛你的鄰舍有如愛你自己。不可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擔子一天擔就夠了。但是他也有一些教導,同樣為人所熟知,但即使在基督徒圈子以內也常常讓人不願多談,或者將之哲學化,屬靈化。比如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5:38-39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3-44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2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很多人覺得這些教導不能按字面意思來解讀,但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 這些話不只是傳道者誇張的言語,感性的教導。愛仇敵是耶穌一生的使命和全部的生活。耶穌生於貧窮,長於卑微,流離失所,遭人厭棄,最後甘心情願死在十字架上,不是為了什麼崇高的目標做烈士而是代替罪人做犧牲。也就是愛仇敵以至於死。 早期的基督徒對耶穌的這些教導是極為認真的。殉道者游斯丁 2世紀出生於撒馬利亞的希臘人,從小熱衷於哲學。有一天,當游斯丁在海邊默想思考問題的時候,剛好遇見一位神秘老人,指出他的哲學問題與弱點,他告訴游斯丁,古代先知對神的了解遠比當代的哲學家更多,他勸游斯丁去讀讀他們的著述。並告訴他舊約所應許要來的彌賽亞已經降臨在地上。游斯丁接受了老人的建議,去研讀舊約聖經的先知書,並在其中找到了自己一直以來尋求的真理,其內容指向的是基督以及基督教真理。同時他加入基督徒的團體,他所看到的基督徒的虔誠,和殉道的榜樣使他相信基督教教義在道德和精神上都有希臘哲學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從此他開始傳播基督教作為“真正的哲學”。成為最早的護教學者。他寫道 我們從前彼此殺戮,但現在(作為基督徒)我們不僅不再對敵人發起戰爭,而且我們也不欺騙敵人,並且隨時願意用死亡見證耶穌。巡撫要求他發誓棄絕耶穌然後向羅馬的神獻祭,就可以被釋放,游斯丁拒絕了,並且向巡撫介紹福音的道理。巡撫再問:“你這自稱博學的人,在我對你加以酷刑、殺你以後,你猜自己能上天堂嗎?”游斯丁回答說:“我對此深信不疑。” Martyr 就是見證人的意思。早期教會只有為主殉道的門徒才能被稱為見證人。為主受逼迫但沒有死的只能稱confessor。基督教在第一第二世紀得以快速傳播的第一個秘訣就是 他們死的比較好,they die well. 更恰當的翻譯是他們死得其所。基督徒在強權和暴力面前的平靜和堅持展現出世人從所未見的力量。三世紀時有一次大瘟疫襲擊了羅馬,每天5000人死去,百姓大多逃出了城。很多人把染病的家人留下。這時基督徒留了下來,照顧那些染病的,將死的,甚至是那些不久前逼迫過他們的敵人。大量基督徒因此死去。這種不合情理的,犧牲的憐憫震驚了非信徒。不怕死的人大家都見過,這樣為陌生人,敵人犧牲不怕死的人,大家以前誰都沒見過。外邦人開始覺得,大概真是因為他們的信仰。他們信的這個耶穌看來真的有門道。 特土良(150-230) 215年迦太基總督發起了一輪對基督徒的迫害,很多普通信徒遭酷刑,被殺害。特土良寫了一封長信給總督,譴責這種暴行。他提醒總督迦太基的基督徒有幾千人,如果不停止無理的迫害,就發起所有基督徒到他府前抗議,那時你怎麼辦?把我們全殺了?你需要多少的火與劍?殺完之後的迦太基城會變成什麼樣?信很大膽。堅持和平,但並不膽怯。非暴力和平主義不是像尼采說的持奴隸心態任人宰割,也不是像馬克思說的把信仰當鴉片來麻醉自己,他們敢於抗爭,只是不使用暴力。因為他們相信改變世界的力量不在政治,法律,軍隊,而在耶穌的犧牲和復活。特土良對總督說:我們對所受的逼迫不感到驚訝和困擾,因為我們已經委身於這信仰,並且完全接受這約的所有條款。我們的信仰要求我們愛仇敵,為逼迫我們的人禱告。愛朋友的到處都是,愛敵人只有我們,你不會搞錯。他們看上去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但他說話的口氣帶着權柄和力量。這是早期基督教得以傳播的第二個秘訣:cheerful losers,外邦人對此無法理解又深深佩服,基督徒能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已經贏了。如果人只是安慰自己說我已經贏了,他打我是兒子打老子,那就是阿Q,也許可以得安慰,不會改變什麼,但當人真的相信耶穌已經得勝,而我依靠他也已經得勝,並且像一個贏家一樣去生活,像贏家一樣的喜樂,願意付出時,世界就開始因你而改變。這就是真理的力量。真理不需要暴力也可以戰無不勝。人們看到基督徒這樣的生活,會無法理解,會驚奇,會想了解他們的力量來自何處。 1929年出生於亞特蘭大。他的父親叫邁克爾金,所以他出生時的名字是小邁克爾金。他父親是浸信會的牧師。 1934年教會派他去柏林參加了浸信會全球聯盟的大會。他參觀了許多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關的故址。他對路德非常崇敬,於是回國以後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馬丁路德金。而他5歲的小兒子的名字也就改成了小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路德特別影響他們父子的就是他的勇氣,他對自己良知的堅持. 他面對宗教裁判官命令他收回他的見解,停止他的教導,否則就會被革除出教甚至被處死時說:我不能也不會收回任何事,因為違背良知既不正確也不安全。我就站在這裡,我別無選擇,上帝幫助我。 Here I stand, I can do no other, help me God. 路德的榜樣就是他所服膺的最強大的力量是真理的力量,而不是強權。這深深影響了馬丁路德金的一生。小馬丁有一個白人小夥伴,兩個人總在一起玩,但到六歲時要上學了,他只能上黑人學校,因為那時候的南方黑人白人是不能去同一所學校的。很快那個白人孩子的父母禁止小馬丁再去找他們的孩子玩,告訴他:我們是白人,你是有色人種。 很困惑的馬丁把這件事告訴了父母。他們於是給他講了美國奴隸制的歷史和種族歧視的現實。小馬丁決心要仇恨所有的白人。但父母告訴他基督教的信仰要求他去愛每一個人,包括那些歧視他的人。小馬丁從5歲起背聖經,也參加了兒童詩班。他最喜歡的聖詩是I want to be more like Jesus. 除了聖經以外,他最喜歡讀的書是字典,因此他有超乎常人的詞彙量。 小時候的他在playground和其他男孩發生衝突時,他總能講出最恰當的話避免衝突,終止打鬥。 到了高中時代,他的演講能力已經小有名氣。 他圓滿的男中音聲線,廣博的詞彙量和駕馭語言的技巧讓他成了學校辯論隊的明星。 15歲那年,他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就贏得了冠軍。但是在回家的公交車上,他被司機命令站着好騰出座位給白人坐。他一開始拒絕讓座,但同行的黑人老師告訴他不讓座是違法的。最後兩個人站了整整一路。馬丁後來回憶說這是他一生中最憤怒的一個晚上。19歲大學畢業後,他進入Crozer神學院取得了神學學士學位,並且成為了學生會主席。隨後他來到BU進修博士學位,24歲拿到學位。他可以選擇在北方成為一名教授,神學家。但他回到了南方,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做了一名牧師。 民權運動已經開始風起雲湧。54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定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違憲。從此黑人孩子可以和白人一起上學。阿肯色州州長動用國民衛隊阻止黑人學生進入校園。艾森豪威爾總統於是派遣101空降師士兵武裝護送9名孩子入學。55年在Montgomery,Rosa Parks在公交車上拒絕為白人讓座而被捕。民權運動人士組織了抵制公交車的運動。金被委任組織Carpool來幫助3萬黑人每天上下班。運動到了57天,有人朝金的家裡扔了炸彈。聽到消息,金立刻趕回家中,看到的是受了驚嚇的妻子孩子,和一大群揮舞着刀子和手槍的黑人群眾。金從大學時代開始受到亨利梭羅,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響。他尤其敬佩甘地,因為他令大英帝國屈膝不是依靠刀劍,而是依靠真理。真理讓人得自由。甘地的話“我今天不會對任何人行不義,也不會在當不義被行在任何人身上時袖手旁觀” 深深激勵金。但此時此刻,非暴力不再是一個學術觀點,它或者是你的生活方式,或者就什麼也不是。金對憤怒的群眾說:不要在驚嚇中做任何事,不要拿起武器,如果你帶着武器,把它們放回家。“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我們不提倡暴力,我們要愛仇敵。他勸群眾像他和他的家人一樣平靜,勸他們回家,他向大家保證我可能被阻止,但這場運動不會被阻止。我們所做的是正確的,是公義的,上帝與我們同在。在堅持了381天以後,最高法院重申公交車上的種族隔離違憲,抗議活動取得勝利。這場運動使金成為了民權運動的領袖之一。他成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號召人們通過公民不服從、抵制和遊行等方法達成種族平等的目標。 63年金在伯明翰組織了一系列靜坐,抵制和遊行抗議在工作中的種族隔離。警察把金關進監獄。白人牧師給他寫信,你有沒有認識到你違背了主耶穌的教導,你成了trouble maker?不要這麼心急。必須要遵守法律,你給年輕人做了很糟糕的榜樣。最難被說服,也最讓人傷心的往往是那些好心人。金在回信中指出 […]
October 24, 2024